“草根群体”的由来、演变及其特征
2014-07-12谢树莹兰州城市学院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70
谢树莹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发展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70)
“草根群体”的由来、演变及其特征
谢树莹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发展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70)
“草根文化”成为当今中国新兴文化的焦点,因其独特的组成群体、形成原因和发达的传播媒介,“草根”及“草根文化”迅速成为民众视线的关注点。本文就草根一词的来源、英汉定义,以及学术界的分歧进行介绍,为进一步解读“草根文化”奠定基础。
草根文化;含义;分歧
一、草根的来源及定义
“草根”这个词在19世纪的美国就已经产生了。当时席卷全国的“淘金热”使得当时的美国人流传一个寻找黄金富矿的经验:土壤表层草木茂盛的山脉有可能是金矿的所在地,此种经验经过不断的传播和加工,使得“草根”的说法诞生了。
在中国如今现代汉语的语境下,“草根”一词的第一义项是:草的根部。平凡的草根,看似散漫无常,却是顽强生命力的代表。草根虽然无法达到大树一样的高度,但是却在广袤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完全不起眼的草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成为大自然里独特的一员。也正是因为它具有这个特点,人们才会对“草根”情有独钟。
“grassroots”是“草根”的英语直译,grass是“草”的词根,而root“根”的词根+S表示的是“大多数”。“grassroots”从组成的语素来看,本身有“大多数”的意味,符合社会学意义上指代低层的、卑微的民众,因此“草根”一词得到了众多社会学领域的专家的认可,并逐渐被传播开来。这样一来,草根就自然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词汇。从“草根”的词意和词源上讲,本身充满了强大的渗透能力,它能够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发生碰撞时产生新的意义,具有普通民众的属性和特征,赋予了底层民众的色彩。
二、学术界对“草根”成分的分歧
学术界对“草根”成分的分析目前仍有存在几种分歧。第一类学者倾向于,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分析“草根”。他们认为“草根”是指相对于国家或者各级政府的决策机构而言,力量较小的群体。另其他的学者强调,“草根”可以是非官方性质的民间机构或组织。第二种观点主要是从阶层文化的角度来谈,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无论是“草根”还是“草根文化”都是相对于精英群体、阶层或者精英文化而言,草根是弱势文化或者弱势群体的代表。“草根”的产生主要是作为社会意义而确立的,旨在在意识形态上区分阶级的对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草根”在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意义受到了很多的削弱,而更倾向于民间、民众的概念。
在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互翻的辞典《英汉大辞典》,“grassroots”的义项主要有三类:1.群众的、基层的;2.根本的;3.乡村地区的。而叶际琴的《“草根”的壮大》疑问,指出“草根”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可用来代指民间、乡间;形容卑微;喻指民工;指底层或基层等。在《“草根”一词的社会用语分析》一文中,兰翔英还分析了由“草根”衍生出的新词,例如,“草根势力”“草根英雄”“草根工业”等等。
《疑视“焦点”中的“草根”》的作者苑秀杰在文中深度剖析了“草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的演化过程。在港台地区的语言中,有很多词汇都包涵“草根”这两个字眼,在很多场合和媒体用语中称平民阶层为“草根阶层”;另外还有“草根性”“草根民众”“草根译员”“草根明星”“草根舞台”等词汇得到了较高频率的使用。文中特别指出“草根”的新义是经港、台、新、马等华人聚居的社区传进大陆地区,由高王永记录的最早例句是在1987年,“草根”一词迅速传播开来。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作为起点的话,“草根”的传播路径为:先由国外产生,紧接着传入中国港台,最后中国大陆广泛接受。按照时间划分,“草根”一词演变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0年,港台地区开始向中国大陆渗透“草根”的最新涵义。“草根”在此时代指老百姓、平民和群众。第二阶段:1990年—2000年,这主要是“草根”新义的萌发阶段。此时,“草根”代指民问的、群众的、平民的、普通人的等涵义。第三阶段:自2000年以来,这主要是“草根”新义的扩展阶段。此阶段,各大媒体在其报道和用语中频繁只用“草根”词汇。而在生活中,有关“草根”的词汇也是屡见不鲜,成为当下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草根”一词的扩展义主要和以下这些意义相对应:弱势群体;下层人物或贫困阶层;出身寒微的人们;极具个性的、反传统的、另类的群体和个人;非传统、非主流、非官方性质的事情。
根据以上对“草根”由来和演变历程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认为,“草根”指代民间或者民俗的的意义,并且还有一种“俗味”和清新的味道在里面。除此之外,“草根”还有“平民百姓的、群众的”这一层涵义,并倾向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地位上的一种卑微。
三、草根群体的特点
从对“草根”一词的由来、演变进行分析, 这里可以对所要探讨的“草根”给出一个框架性的定义,“草根”一方面是指民俗或民间的, 在这里它趋向于一种文化精神状态;另一方面是指群众的,平民百姓的,在这里它趋向于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上的一种卑微。概括来说,草根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民性
“草根群体”可以说就是一个平民百姓的集合体, 它是由社会中处在下层, 分散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所组成,他们政治、经济不够强势,社会、文化地位卑微, 话语权和影响力极有限。
2.复杂性
由于“草根群体”并不是特指经济或政治上的某一个群体,而是从社会和思想意识的角度泛指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群众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组成人员分散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只要处在社会的底层, 都可归其为“草根群体”的一员。
3.地域性
“草根群体”是由无数的“草根人”所组成的, 其组成人员散布于各个民族、各个地方,明显带有民族和地方色彩;方言,则是其地域性特点中一个直接和生动的体现。他们具有不同的民族、民风、民情, 人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与方式。特别是受所在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发展水平甚至是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他们有着不同的“草根精神”。
[1]泰勒.原始文化[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1.
[2]吴妍.论“草根文化”的社会功能[ D].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