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设置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悲剧意识
2014-07-12四川电影电视学院610000
苏 云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610000)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满含深情与血泪的经典作品是奥尼尔的半自传体,剧中人物都是以他自己一家人来作为原型,他曾要求在他死后三十年再公开此剧,后经他遗孀同意,1956年公演后引起巨大轰动,并于1957年获得普利策奖。通过这部作品,奥尼尔展示了自己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同情。该剧既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悲剧,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悲剧。本文试从人物设置来浅析奥尼尔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所体现的悲剧意识。
一、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归属
该剧展现了蒂龙一家在避暑别墅里起居室的生活片段,时间跨度为早上八点半至深夜,随着时间的流逝剧情步步深入,蒂龙一家在对白、独白中追溯了过去的生活与创痛,展现了各自的情感心路历程,在一天之内浓缩了一个家庭的爱恨纠缠,有力地诠释了人性的弱点,以及亲情的伤害。奥尼尔本人的创作受个人家庭经历的影响极大,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他带着怜悯,理解和原谅的心情来审视自己的家庭,也让人体会到他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痛楚。
这部作品延续了奥尼尔戏剧中的创作母题,又爱又恨的父亲形象,永远呼唤的母亲形象,被放逐的痛苦的儿子。然而,从爱德蒙身上,我们看到了更多作者自省的影子,他着意要跳出兄长杰米颓废的影子而塑造自我,去拷问家庭悲剧的根源。
无从归属,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也是一直困扰奥尼尔的问题,他曾在他多部作品中去寻求人的精神归属的答案。这种焦虑和痛苦,是剧中每个人物的潜在意识。
二、母亲形象的塑造——痛苦与渴求
1.现实中的母亲——精神痛苦的根源
不难看出奥尼尔对温暖家庭的渴求,他继承了母亲爱尔兰血统的敏感和灵气,也因为柔弱的身体而得到了母亲更多的宠爱,然而他内心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正是来自于与母亲之间的隔阂。在剧中,神经质、多疑、深陷痛苦不能自拔的玛丽,虽然给予了小儿子无限的柔情,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永远向儿子关上了心灵的大门,与丈夫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隔阂。如果说,最初染上毒瘾是因为蒂龙的小气和庸医的错误,但是,无法戒毒成功,就是因为玛丽内心的空洞:“药可以止痛,可以带你往回走,直到你不再疼痛为止,直到你回到虚幻的过去中去。”1这个在精神上远离了亲人的孤独的母亲,就是奥尼尔精神痛苦的根源,也是剧中人杰米和爱德蒙自我沉沦与放逐的原因。
玛丽丢失的是自己的灵魂。她曾经为了爱情而放弃了自己那个优雅宁静的世界,她抱着美丽的幻想和满怀的柔情投入到婚姻生活中,然而现实令她失望了,居无定所的生活,没有稳定的家,永远流连于肮脏的劣等旅馆,与世隔绝的生活,总是喝醉酒的丈夫,无法融入与接受的生活圈子,夭折的孩子,最终她放弃了祈祷,放弃了圣母,她所选择的家庭,也埋葬了她的青春。
然而玛丽并不满意接受命运这样惨烈的安排,在她的潜意识里,有两个原则在搏斗:一个是快乐原则即生的本能;一个是死亡原则即死亡本能。而她在孤独中又抗拒孤独,在无所归属中又乞求能“落叶归根”。奥尼尔曾说:“我总是尖锐地感到某种潜在的力量(命运、上帝、创造人类今天我的那个作为生物的旧我,不管怎么叫法吧——总之都是神秘的力量)。我还尖锐地感到,人在光荣的、导致自我毁灭的斗争中的永恒悲剧,在这场斗争中,人努力使这种潜在的力量来表现自己,而不是象动物一样,在这种力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我深深地相信,这是唯一值得一写的东西。”2奥尼尔所创作的人物都处于内心情感和残酷现实的激烈冲突之中,并且都牺牲自我去追求昔日之梦,最终个人世界坍塌,不可避免地走上毁灭之路,玛丽就是其中典型之一。
2.地母型的母亲——理想中的母亲
玛丽是现实中的母亲形象,而奥尼尔理想中的母亲形象是“地母”型的女性,她们要粗俗而极具肉感,是“母亲”与妓女的结合。只有通过在此类极具力量型的女性身上,儿子受伤的心灵才能得到安慰,才能感觉到一丝找回了“母亲”。这来源于人物心灵的创伤与对母爱的渴慕而产生的一种“恋母情结”。这样的人物塑造,在奥尼尔其它的戏剧作品中,都可追溯。例如《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碧,《月照不幸人》中的乔西等等。
三、儿子形象的设置——自省与救赎
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儿子形象的设置是奥尼尔本人的精神自画像。
1.杰米——永远迷失的孩童
杰米是被母亲抛弃的孩子,玛丽责怪杰米害死了自己的二儿子,因而对杰米冷漠。得不到母爱的杰米受到了极大的感情创伤,而目睹母亲吸毒的惨痛经历更是使他感受到被母亲背叛的苦楚,从此杰米的情感世界永远缺失了一角,他的人格出现了偏失,内在自我定格为了失爱的孩童,一直到36岁还无法独立生活。每次母亲吸毒,他就要去找胖妓女寻求安慰,来寻找“母亲”。
2.爱德蒙——奥尼尔的自省
而爱德蒙则是被母亲放逐的孩子。他作为安慰母亲丧子之痛的礼物降临到世上,却又带给母亲染上毒瘾的噩梦。玛丽内心深处责问他的出生,他在长期的自责中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母亲吸毒的事实突破了他的心理承受底线,他选择离开,在海洋之中寻求心灵上的释放。而这种海鸥似的的放逐,也正是玛丽渴望而无法实现的一种自由。从精神上来讲,爱德蒙最贴近他的母亲。在儿子系列形象的塑造上奥尼尔达到了他创作中心理刻画的最高境界,心理的深度、精神的痛苦和人格的分裂是这一类形象的共性。奥氏悲剧的命运感、悲剧精神也体现在这类人物身上,对观众的心灵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奥尼尔的家庭悲剧,具有普遍意义,是美国式家庭的悲剧。
四、结语
相较于剧中其它人物念念不忘自己的得失,爱德蒙这个人物处于调和的位置,他的出现往往能缓和矛盾,带来短暂的家庭温馨,并且他着意创造自我,常常反思,使得他有心灵的空隙去聆听每个人的忏悔,并且试着去理解每个人的情感缺失,这个远行又归来的儿子,面对这条通往家庭的漫长而又艰辛的路途,最终得出这样的家庭命运结论:过去即现在, 亦即未来。我们都试图否认这一点, 但是生活却不允许我们这样做。这就是构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意识,奥尼尔认为人的意志无法操控生活,而命运主宰一切。在奥尼尔的后期作品中(《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其中之一) , 现代心理和古典的命运之说结合在一起。他把斯特林堡的那些主宰人类的外在超自然“神力” 简单地称为“命运” “心理命运”“由过去造成的心理命运”“家族遗传的命运”等。3奥尼尔本人对古希腊戏剧十分着迷,他认为真正的悲剧涵盖了人最美丽最高尚的感情,不仅仅是让人悲伤绝望,更应该 有一种教育的严肃作用,他一直努力在戏剧创作中探索在现代生活中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再现,用心理分析去结构个人生活悲剧,带给观众净化作用的严肃戏剧。
注释:
1.尤金·奥尼尔.《外国当代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11月,第322页
2.尤金·奥尼尔.《外国当代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11月,第750页
3.王平龙.《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第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