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民族化”问题的思考

2014-07-12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族化民族性油画

杨 蕴 (盐城工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油画民族化”问题的思考

杨 蕴 (盐城工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本文对“民族化”“民族性”的概念进行研究探讨,进一步的讨论“油画民族化”这一口号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是否还能符合时代的潮流,是否还能促进中国油画的发展,是否还有继续提倡的必要。

油画民族化;油画;民族化;民族性;全球化

油画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已经有了四百年的历史,它作为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已经逐渐本土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油画家们对油画进行了各种民族化的尝试,他们用西方的艺术形式描绘中国的风土人情,描述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把汉字形象、龙纹凤纹和文人画的意象性等融入油画创作中;在绘画技法方面,从明暗造型到勾线平涂,从立体透视到三点透视,又或者从中国文化、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遭遇寻找绘画题材,使西画中用。

一直以来,“油画民族化”一直作为一个课题被大家讨论和实践着,期间有人提倡,有人反对。但是这么多年的讨论和实践,但是一直未得到一个确切的结论。“油画民族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王朝闻的《准确描写不等于现实主义》:“不少掌握住一定洋画技巧的专家,尊重中国古典美术遗产,有的在创作上更企图学习中国气派,使油画民族化。但是,不能说,任何人对中国遗产都采取着尊重的态度,都没有盲目崇拜洋画的观念。”[1]但是在文中只涉及到“油画民族化”这一概念,但是并未提倡“油画民族化”。但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民族主义一再的受到刺激,使“民族化”成为衡量油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油画民族化”从20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影响着中国油画家,但是这一口号一直都受到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环境的影响。油画民族化大讨论经过这几个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油画民族化”,20世纪三四十年抗日战争加快了“油画民族化”的进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再次提倡油画民族化,80年代的黄山会议,以及新世纪的意象油画的讨论。“民族化”就是在外来的文化艺术中注入中国特征,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方式,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油画作品来展现文化的独特性以此来传达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让作品同时具备东西方艺术的特征。 “油画民族化”的另外一种提法就是提倡在油画中体现“民族性”,“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现。民族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现象,而不是艺术家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民族性应该是艺术家们与生俱来的特性,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这种特性是不需要特意为之的,是在创作中自然而然的体现,画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作品或多或少的带有他的民族特征,这些并非是由理论号召形成的,而是由各自的生活经验造成的。作品中民族性的体现应该是油画家们自然而然的体现。佛教传入中国也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融入和调整的过程,唐代是在厚重的国学基础上容纳佛学,从唐代的壁画和雕塑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张扬和自信,正如袁运生所说的“唐代的士人虽然热衷于西学,但对于自己的文化却未见损毁。他们在前建的中学基础之上融佛学为新文化的,唐代的雕塑、敦煌的壁画是很张扬而自信的,即使在这些宣传异族文化的佛学艺术中,也透露中国文化独特的风貌、气度和自信。”[2]敦煌壁画同时具备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的特点,但是依旧具有很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每个前去观赏的游客,都可以看出这是属于中国的艺术作品,当时并未有“民族化”这一口号。

从整体上看,中国文化进入全球化时代是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这时的中国文化被迫进入到全球化的体系之中,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意识和民族身份开始萌芽并且逐步强化,全球化与民族化,世界与中国,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最终演变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深刻的矛盾,反映在文化上则表现为,民族意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油画存在全球语境与民族意识的二元对立与冲突,中国油画因为其直观性而成为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最直接和形象的再现,因此民族化也就成为中国油画最有影响力的思潮之一。民族化一定意义上就是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油画民族化”一直受到了现实政治形势和社会的推动,是处于弱势文化无可奈何的一个选择。油画“民族化”口号就是当时处于弱势的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反应,是与西方文化拉开距离,注重寻找西方艺术中没有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特征,以此来确定中国这一独特的文化身份。但凡文化碰撞,强势文化往往以包容和吸纳来面对外来文化,只有弱势文化才需要通过强调自身的特性。弱势文化只有一味的抢到自我属性,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自身的民族自尊。

正如美术评论家王林认为:“人们之所以要说油画中国化、民族化,是想将西方油画体系变成中国的,以一个中国的油画系统,去和西方抗争,……当代艺术中的竞争已不是油画领域的竞争,我们可以在西方油画体系中产生个人成果,但不可能取代西方,为什么西方人不提‘水墨法国化、美国化之类的问题’。”[3]以墨西哥壁画为例,墨西哥的壁画运动与中国的油画一样,都是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一个艺术运动。但是墨西哥未提出壁画“民族化”的口号,但是这一时期墨西哥却涌现墨西哥壁画三杰。他们取得了可以与西方主流艺术对话的资格,并非他们迎合主流文化,他们吸收了西方现代思潮,创造出与欧洲主流艺术不同的艺术方式。每一种艺术观点的产生,都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都只能符合当时特定的审美观点,并不存在一个适合任何时代的艺术规范。我们要意识到,中国很多艺术家被西方主流艺术选中的原因是利用自身的东方民族身份来拉开自己与西方油画的激励,以一种差异的、新奇的、边缘化的方式来引起更多的关注。尤其在东西文化交流不对等的状态中,让更多的中国油画家以民族代言人的身份进行创作。“中国形象”在这里只是给艺术家提供了一种身份意识,而单一提倡“油画民族化”并不能保证画家们创作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民族化的前提并非是一种集体话语,它强调的是“个体化”,任何对传统文化和资源的寻求都必须建立在经验性和个性化的领悟之上,而很多人提倡的“油画民族化”是一种僵化了的、模式化的传统,排斥了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因此“油画民族化”只有与画家生命体验、绘画语言、表现手法、造型技巧以及精神内涵相结合,艺术创作属于个体活动,而且艺术创作也不是一个高度理性化的过程,艺术创作只是艺术表现家心理活动,表现冲动的一个过程。以民族的名义要求艺术家进行创作,对艺术创作是有害无益的,所以与其强调油画的“民族性”,不如给艺术家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在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眼里,民族化的前提是“个体化”,只有画出“我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创作出“民族化”的作品

提倡“油画民族化”这一口号的本质其实是弱势民族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民族自卑的体现。利用传统文化图像来构建油画的“中国形象”“中国身份”,并且以此来达到与西方主流文化平等对话的资格,而这不能解决我们没有话语权的地位这些只是民族自尊心在作祟。我们只有把艺术创作的重心放到作品主题、绘画的语言和绘画技巧之上。油画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洋画了,它已经同时具有东西方的文化特征,也不完全以西方的审美为标准,加入了我们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家的个性。因此并非不提倡油画民族化,只是不应该把“油画民族化”当成一个口号来提倡,不能把是否民族化当成是评价油画优劣的标准。

[1]王朝闻.准确描写不等于现实主义.[J]人民美术,1950,3:15.

[2]刘淳.艺术人生新潮与四十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话.[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9.

[3]王林.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思考[J].文艺研究.2005,8:105.

猜你喜欢

民族化民族性油画
万类霜天(油画)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岁月长又长》(油画)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作曲民族化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