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认同的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激励模式研究

2014-07-10张晓洁吴阳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骨干激励机制层面

张晓洁,吴阳阳

(浙江大学 光电系,浙江 杭州 310027)

基于文化认同的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激励模式研究

张晓洁,吴阳阳

(浙江大学 光电系,浙江 杭州 310027)

复合型学生骨干是新时期高校管理、人才培养对学生骨干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新时期,文化认同作为学生骨干培养平台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在适当的激励模式下,将进一步推动复合型学生骨干的培养.

文化认同;复合型学生骨干;激励模式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随着新时期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加强,学生骨干不仅仅只是传统的学生干部.如今,学生骨干,是指学术科研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复合的优秀学生,即我们指的“复合型学生骨干”.复合型学生骨干是传统学生骨干和新理念下学业科研骨干的综合,以期成为未来学生骨干培养的目标.而要培养新时期的新型学生骨干,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培养模式和培养平台.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是基于现阶段的高校骨干培养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是一种新机制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深入研究现行学生骨干培养平台,可以发现,较多的平台均缺乏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平台上的骨干缺乏长久的动力和激情进行平台培养.为了更好的推进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的平台建设和机制探索,激励机制作为一种保持平台长期活力和成员激情的机制保障,有必要在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期进行思考和初步成型.反观如今高校的骨干培养的激励机制主要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基本能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根据前期基于浙江大学各大学生组织骨干的问卷调研以及各平台学生骨干交流分享会上的主题探讨分析,现阶段的学生骨干激励模式主要存在以下若干问题:激励方式相对缺乏多样性、成员个体化需求满足较为欠缺、学生总体满意度不高.具体分析如下:

据问卷统计,将近20%的学生骨干不满意当前所在组织的激励机制,有22.54%的学生骨干认为现在的学生骨干培养平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在学生骨干分享座谈会上,激励方式的相对单一以及个体化激励需求的满足缺乏等的话题,均引起极大的认同和思考.

基于调研现状,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激励模式的探索与当下的学生骨干培养以及未来复合型人才的长效培养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何谓文化认同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应该如何建立组织激励机制,保证组织平台内的成员能保持长久的平台认同和文化输出,从而实现“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的目的.

除了已经在尝试执行的硬性组织制度保证之外,我们需要一种软性的自我约束和主动付出.文化认同作为一种平台软实力,在凝聚组织行动力和保证成员长久认同上有其特有的作用.我们的激励模式研究就是基于文化认同在组织平台建设中的无形但又强大的凝聚力.

文化认同在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已经有相当的研究成果.在人类学领域.文化认同是指“个人自觉投入并归属于某一文化群体的程度”或是“个人接受某一族群文化所认可的态度与行为.并且不断将该文化之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内化至心灵的过程.”

文化认同作为一个跨领域的词汇,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论述和观念探讨的阶段,但作为激励层面分析的一个视角,我们可以根据其某一特定的维度来进行分析.

依照心理学的认知原则,将文化认同区分为四个维度:

(1)认知层面:个人了解团体文化的各种特性及传统

(2)情感层面:个人对所认同的文化团体或文化对象产生归属感.而且在情感上有“团体内”与“团体外”的划分

(3)知觉层面:除厂对该团体认同外,还产生喜爱的感觉.在团体中自得其乐

(4)行为层面:不只在认知和情感层面认同该文化团体.更以具体的行为来支持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在实际的平台和组织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不同层面上的文化认同所产生的不同表现形式.

举例而言,将文化认同内化到一个公司的组织文化认同,即可用如下的表格来说明员工对公司文化认同的不同程度.(组织文化认同是指员工接受组织文化所认可的态度与行为,并且不断将组织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内化至心灵的程度)

由此可见,文化认同的不同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特定组织文化认同的不同程度.并且从认知到情感到知觉再到行为层面,认同程度逐渐加大.

根据不同维度的文化认同以及其所衍生的不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进行建立具有个体针对性的平台激励模式.

3 创新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激励模式

根据马斯洛的激励理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需求引起的,而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才有可能发展出下一个高层次的需要.五个需求层次分别为: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文化认同则是第三层需求:归属.因此,基于文化认同的激励模式构建必须基于个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被满足,这是我们的激励模式建立的基础.

根据文化认同的不同维度的阐释,并结合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初步搭建以下的激励模式:

文化认同程度 表现形式 可采取的激励方式认知层面文化认同 深刻了解复合型学生骨干的定义,在自己心中有标准人选内容型激励模式:利用对比的方式,设立对应的目标,并不断提醒激励;情感层面文化认同 自我认同复合型学生骨干,并能进行一定的区分过程性激励模式:通过不断的接触以及正能量影响,使之从认同变成喜欢;知觉层面文化认同 非常喜欢复合型学生骨干这样的称谓,并在集体中自得其乐强化型激励模式:通过经验分享等途径,让其意识达成目标的可行性,引导其进行成果转换,并给其可视化的方向和结果,让其主动去学习;行为层面文化认同 非常愿意用具体行动践行复合型学生骨干的要求,并主动维护和宣传反馈式激励模式:给予足够的自由与空间进行执行,并通过鼓励和分享促进其站在组织的层面上进行思考,同时对其动态进行跟进反馈.

4 结论

复合型学生骨干培养是新时期学生骨干培养的新要求.引入文化认同的概念,进行复合型学生骨干激励模式的研究,能针对性地对培养平台内对组织有不同认知的成员进行长效的激励.

对于限于认知层面文化认同的成员,主要进行内容型激励;对于有情感层面文化认同的成员,主要进行过程性激励;有知觉层面文化认同的成员,主要进行强化性激励;而对于具有行为层面文化认同的成员,主要进行反馈式激励.

由于研究范围和研究能力的限制,在创新学生骨干培养激励模式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于文化认同的激励模式必须基于个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被满足.其次,由于文化认同的跨领域性以及现行研究的不成熟,此研究只是基于四个不同维度对文化认同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简化处理.

〔1〕裴培,费青.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骨干培养的模式和机制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

〔2〕林博峰.谈“青马工程”实施背景下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郭莹莹.激励理论视野下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管理机制研究.中外教育研究,2011(3).

〔4〕郑学刚.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2009(11).

〔5〕刘志明.在高校学生骨干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浅析.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

〔6〕陈致中,张德.组织文化认同之文献评述与模型建构.现代管理科学(CSSCI),2011(3).

〔7〕陈致中,张德.中国背景下的组织文化认同度模型建构.科技政策与管理(PKU/CSSCI),2009 (12).

G645

A

1673-260X(2014)03-0163-02

猜你喜欢

骨干激励机制层面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骨干风采展示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