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无腥豆2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栽培要点*
2014-07-10姜成喜陈维元付亚书景玉良付春旭王金星姜世波单大鹏张维耀
姜成喜,陈维元,付亚书,景玉良,付春旭,王金星,姜世波,单大鹏,张维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 绥化 152052)
绥无腥豆2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栽培要点*
姜成喜,陈维元,付亚书,景玉良,付春旭,王金星,姜世波,单大鹏,张维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 绥化 152052)
绥无腥豆2号为无豆腥味,大粒,高蛋白新品种。种子中不含脂肪氧化酶L1和L2,蛋白质含量42.67%,2009—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82.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无腥豆1号平均增产12.9%,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地区种植。
绥无腥豆2号;无豆腥味;选育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大豆新品种绥无腥豆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和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豆育种课题组,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定向选择育成。2004年以无豆腥味品系绥03-31019为母本,绥农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同年冬在海南种F1代,2005年在院内种F2代,同年冬在海南种F3代,2006年在院内种F4代,2007年在本院内种F5代17行,秋天决选8行,其中系统代号为0459-3-1-混-2的决选品系号为绥07-502(见附图)。2008年参加院内鉴定试验,2009—2010年参加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201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2023,已申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为CNA009214E。
附图 绥无腥豆2号选育系谱
2 特征特性
绥无腥豆2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秆强抗倒,株高80厘米左右,无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主茎结荚型,节短荚密,三粒荚多,不炸荚,荚微弯镰形,成熟时呈草黄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无光泽,百粒重24克左右。2009—2011年灰斑病接种鉴定均为中抗。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种子中不含脂肪氧化酶L1和L2,无豆腥味。
2010年蛋白质含量43.14%,脂肪含量20.16%;2011年蛋白质含量42.19%,脂肪含量20.17%。2年平均蛋白质含量42.67%,脂肪含量20.17%。
3 产量表现
2009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89.4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无腥豆1号平均增产12.2%;2010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174.9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无腥豆1号平均增产13.7%。2009—2010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82.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无腥豆1号平均增产12.9%。2011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86.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无腥豆1号平均增产14.1%(见表1,2)。
表1 绥无腥豆2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2 绥无腥豆2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4 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在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水条件地块种植,采用垄作栽培方式,保苗24万株/公顷,采用精量点播机垄底侧深施肥方法,施肥量为磷酸二铵135公斤/公顷、尿素45公斤/公顷、钾肥60公斤/公顷。及时铲趟,遇旱灌水,防治虫害,完熟收获。
[1]姜成喜.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绥农24号选育报告[J].大豆科技与产业化,2007,4(1):9-10.
[2]姜成喜.抗病丰产大豆新品种绥农25选育报告[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S2):127-129.
[3]姜成喜,陈维元,付亚书,等.抗病丰产大豆新品种绥农27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0,457(1):150-151.
[4]姜成喜,陈维元,付亚书,等.绥农33大豆新品种选育报告[J].大豆科技,2012(6):61-62,65.
[5]付春旭,姜成喜,付亚书,等.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绥农35的选育与示范推广[J].大豆科技,2013(3):31-33.
科技前沿摘编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
Miloš Vidic,Kristina Petrovic,Vuk Ðordevic,Luca Riccioni
虽然大豆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longicolla主要是种传病原菌,但可以从植物的所有部位分离得到。在大豆茎基部可见稍凹陷的、不规则形状和大小的病斑,病斑边缘黑色。病斑内部可观察到Phomopsis spp.的典型特征,即分布着大的带有α和β分生孢子的分生孢子器。2种类型分生孢子的比率差异较大,但分生孢子器中β分生孢子占多数。这些繁殖体的存在表明,该症状可能是由Phomopsis sojae所引起。然而,在分离接种到营养培养基后,所有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及三个基因区域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的真菌是P.longicolla。采用不同比例的α和β分生孢子的单孢分离,经过人工接种试验,表现出对大豆的高致病性,在大豆接种植株的茎上可观察到分生孢子的这2种类型。β分生孢子低温(-10°C)时会在大豆种子和成熟茎上迅速形成,这项研究表明P.longicolla能够产生大量的β分生孢子,该类型分生孢子不仅在真菌培养物上,在受侵染的田间大豆植株上也能大量产生。
李雪光 摘译自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13,161:470-477.
S331
B
1674-3547(2014)05-0043-03
2014-05-16
姜成喜,研究员,一直从事大豆育种研究工作,E-mail:chengxijiang@126.com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03-03)大豆新品种培育与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