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剂量除草剂的效果研究*

2014-07-10赵银月耿智德詹和明代希茜王铁军

大豆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草胺药害间作

赵银月,耿智德,詹和明,代希茜,王铁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1)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剂量除草剂的效果研究*

赵银月,耿智德,詹和明,代希茜,王铁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1)

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选用2种除草剂5种不同的剂量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杂草防效、作物安全及产量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用量为1200~1500mL/hm2,33%二甲戊灵用量为1875~2250mL/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对作物安全,作物可增产20%以上,筛选出的各除草剂用量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土壤封闭处理。

间作;大豆;玉米;除草剂;防效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草木丰茂,适于病虫杂草越冬(越夏)繁衍,是作物病虫草害的高发区。近年来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的种类、数量、危害范围和严重性已居全国之首[1],不仅严重破坏了农作物的生态系统,而且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豆在云南省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约13万hm2,四季均可种植,以夏季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70%。根据上世纪九十年代云南省主要作物草害损失统计,杂草对玉米产量造成9.4%的减产损失,大豆11.8%的减产损失[2]。因此,严重的草害在生产上已成为制约云南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昆明试验站通过对云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田间杂草的调查,基本弄清了大豆田主要杂草的种类、数量、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3],表现出夏大豆田间杂草发生快、发生量大和危害严重等特点。

为了控制夏大豆田间杂草,2012年,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下初步选用5种不同类型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4],研究是在前期筛选的基础上,选择其中2种除草效果显著,并对玉米和大豆2种作物相对安全的除草剂开展不同剂量下的杂草防效评价,为云南省玉米与大豆间作大田生产中除草剂的使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96%精异丙甲草胺: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3%二甲戊灵: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本纳克村(东经 103°065′857″,北纬 25°214′963″,海拔1908m)开展。土壤类型为红壤,粘土含量>72%;土壤pH值6.5,有机质含量2.63%。肥力中等,全氮0.286mg/kg,全磷0.042mg/kg,全钾1.7mg/kg。供试大豆品种为滇豆7号,玉米品种为云瑞47号,2013年5月22日播种,采用1.8m幅宽的宽窄行种植模式。

1.3 田间主要标靶杂草

田间杂草禾本科主要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和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hispidula)等。阔叶草有牛漆菊(Galinsoga parviflora)、鬼针草(Bidens pilosa)、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等。莎草科杂草主要是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1.4 试验设计

在各供试药剂常规用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试验设96%精异丙甲草胺用量为600mL/hm2、900mL/hm2、1200mL/hm2、1500mL/hm2、1800mL/hm2,33%二甲戊灵用量为1500mL/hm2、1875mL/hm2、2250mL/hm2、2625mL/hm2、3000mL/hm2,另设一个空白对照(CK),共计11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5月24日,播后2d施药,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对水量为450L/hm2,用扇形雾喷头进行均匀土壤喷雾处理,避免重喷或漏喷。

1.5 田间调查

药后7d、15d、30d,观察大豆和玉米出苗情况、整齐度及出苗后的安全性,药后15d、30d调查杂草株防效,药后30d增加调查杂草鲜重防效。杂草按照禾本科、阔叶草和莎草科3种类型调查。调查方法为每小区调查3个点,每点0.25m2,用药后不定期观察杂草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收获时各小区分别测产。所有数据采用DPS v9.01版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不同数据组间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15d除草效果

药后15d,10个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和莎草科杂草都有良好的防效(见表1)。随96%精异丙甲草胺剂量增加,对禾本科杂草、阔叶草防效逐渐提高,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对莎草科防效的变化趋势不规律,处理1、2、4和5显著大于处理3,其余各处理不显著。33%二甲戊灵剂量为1875~2250mL/hm2对禾本科杂草、阔叶草防效最高,然后随剂量增加而防效降低,但对莎草科防效的影响变化不显著。

表1 不同处理施药后15d对杂草株防效

2.2 药后30d除草效果

2.2.1 株防效 药后30d,10个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和莎草科杂草都有比较好的防效(见表2)。随96%精异丙甲草胺剂量增加,对禾本科杂草、阔叶草、莎草科杂草的防效逐渐提高,但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33%二甲戊灵剂量为1875~2250mL/hm2对禾本科杂草防效最高,然后随剂量增加而降低;随33%二甲戊灵剂量增加,对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防效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各处理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处理施药后30d对杂草株防效

2.2.2 鲜重防效 根据表3的试验结果,10个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范围在99.04%~99.97%,防除效果最好的是处理4和处理5,株防效分别为99.97%和99.95%,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阔叶草的鲜重防效为98.75%~99.58%,防除效果最好的是处理2和处理3,株防效分别为99.46%和99.58%,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莎草科杂草的鲜重防效范围为72.72%~99.95%,96%精异丙甲草胺各处理不显著,而33%二甲戊灵各处理变化不规律。

表3 不同处理施药后30 d对杂草鲜重防效

2.3 大豆和玉米安全性与产量

2.3.1 安全性 药后7d,大豆和玉米出苗时间基本一致。试验过程中,供试药剂各处理对玉米均没有药害表现,但对大豆的药害程度不一。药后15d,10个处理均出现一定的药害症状,但表现较轻。药后30d,药害最明显的是96%精异丙甲草胺1800mL/hm2和33%二甲戊灵3000mL/hm2,其次是33%二甲戊灵2625mL/hm2还有部分药害症状,其余各处理的药害症状基本恢复。

2.3.2 产量影响 收获时通过对大豆和玉米产量的测定,各处理均具有不同幅度的增产作用(见表4)。10个处理对大豆的增产率为7.47%~40.95%,对玉米的增产率为7.85%~23.79%。96%精异丙甲草胺剂量为1200~1500mL/hm2时对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增产率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37.11%~40.95%和19.13%~23.79%。33%二甲戊灵剂量为1875~2250mL/hm2,对大豆产量的增产率是最高的,达到19.18%~27.61%,同时对玉米的增产率也较高,为11.00%~20.60%。

表4 不同处理对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试验中所选用的除草剂适用于玉米、大豆田间杂草防治,对玉米安全,但对于大豆田间试验是否安全鲜有报道[5-7]。文章探讨了玉米与大豆间作时,2种不同剂量除草剂的施用对田间除草效果和对2种作物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处理30 d时对禾本科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上均为90%以上,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上效果在80%左右,对莎草科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效果差异显著,且不规律,主要原因是莎草科杂草属于难防杂草。

10个处理对2种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试验过程中,不同处理对大豆均产生了一定的药害症状,最严重的为96%精异丙甲草胺1800mL/hm2和33%二甲戊灵3000mL/hm2,其次是33%二甲戊灵2625mL/hm2,药后30d时还没有完全恢复,其余处理的药害症状基本恢复。

结合2种除草剂不同施用量对田间杂草的防效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可以确定96%精异丙甲草胺用量为1200~1500mL/hm2,33%二甲戊灵用量为1875~2250mL/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对作物安全,作物可增产20%以上,比较适合于大豆与玉米间作的杂草防控,但对于一些阔叶类杂草和难于防除的杂草,还需继续筛选和探讨一些混剂的类型搭配及施用配比方法等。

[1]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2]屠乐平,赵国晶.云南农田杂草的危害及防除策略[A].云南农科院植保所论文汇编[M].1980-1990:208-213.

[3]赵银月,王铁军,耿智德,等.云南夏大豆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及发生特点[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131.

[4]赵银月,耿智德,张莲芝,等.控制大豆与玉米间作田杂草的除草剂初步筛选[J].杂草科学,2013,31(1):30-33.

[5]樊翠芹,李香菊,苏立军,等.20%精喹·乙羧氟草醚EC除草效果及对大豆安全性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4,8(3):32-35.

[6]黄春艳,陈铁保,王宇,等.28种除草剂对大豆的安全性及药害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2003,29(1):31-34.

[7]张惟,刘亦学,于金萍.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防除夏大豆杂草效果研究[J].现代农药,2010,9(4):50-51,54.

S482.4

B

1674-3547(2014)05-0017-04

2014-07-11

赵银月,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yinyuezhao25@126.com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CES29)

**通讯作者:王铁军,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wangdd518@sina.com

猜你喜欢

草胺药害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氟吡草酮·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除草剂丁草胺的研究进展
域外药害事件及其监管的几点思考
第四讲 棉花药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