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写促读的生态语文课堂设计

2014-07-10韩建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词条变色龙洛夫

本文结合执教《变色龙》的教学尝试,谈谈通过精巧的课堂设计关注学生读写生命样态,唤醒学生读写的创作潜力和活力,呈现生态课堂的魅力。

一.以写促整体感知找变,关注学生读写热情的点燃。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课程基本理念时,首条便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读和写,这是勿庸置疑的。读是吸纳,是积累;写是倾吐,是释放,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语文老师如何用好教材中的经典作品,立足课堂,在读和写之间架设起让学生自由行走的桥梁,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很值得语文老师探究的话题。

笔者在学生初读《变色龙》找“变”时设计三个环节,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三个环节,一是请学生查找资料完成小说中“变色龙”的词条撰写,要求提炼信息时要抓住其变色特征、变色现象、变色原因,突出“变”;二是通过小说情节的概括,判定变化的规律和人物性格,写出其被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暗喻为“变色龙”的原因;三是释疑:为什么拟题为“变色龙”?契诃夫说过一句话:“我的作品中既没有恶棍,也没有天使……我不谴责任何人,也不为任何人辩护。”那么他在本小说中写作意图究竟指向什么?

这三个环节都是以人物理解为核心的初读后的写作交流。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资料的查阅,对上述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然后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呈现出来。有一个孩子,就有一个奥楚蔑洛夫。生态语文倡导课堂关注学生在圆融互摄的教学环境中,呈现自由、灵动的生命样态。这与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相吻合的。从下面两个词条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的才能:

学生自创词条[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沙皇俄国的一位警官奥楚蔑洛夫,因为他处置狗咬人事件中的反复有“常”,具有闻狗主人而变色的特征,被契诃夫喻为“变色龙”。当时俄国处于沙皇统治时期,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用军队和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来维护其残酷的专制统治。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式这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小人物有许多。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用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类人物一度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时期格外兴盛,属于沙皇政府豢养的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奴才类人物。中国俗称:狗腿子,常表现出“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在小说《红楼梦》里中国式的奥楚蔑洛夫也颇具规模。

百度词条[奥楚蔑洛夫]:

奥楚蔑洛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批判家契诃夫写的小说《变色龙》中的人物。在俄文里就是“疯癫的”意思。

在两个词条的对比中,我们看出了学生自由创作的热情,独特的思维视角,敏锐的思维个性。孩子们在百度词条和自己的习作对比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不由得让我们相信,给孩子一支笔能撬起整个地球!

二.以写促关键词体验品变,关注学生的合作潜能的激发。

生态课堂的主体和主人都是学生,学生的精彩才能真正成就课堂的精彩。生态课堂的学习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特别讲究民主合作的、对话交流的。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小组分角色朗读经典语段这一环节,从而进一步赏析奥楚蔑洛夫的表演,深入剖析小说人物。同时提出明确要求:运用心理概述的写作技巧,添加画外音,即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价。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只是两个苹果,但如果一种智慧交换另一种智慧,那就有无限智慧生成的可能。

[原文]嗯,不错!……

师例:[画外音]奥楚蔑洛夫认为赫留金所言极是,此时的他俨然是赫留金——这个被狗咬破了手指头的首饰匠的保护神。他煞有介事的说话的样子,似乎在告诉众人他一定会遵循法律秉公办理此案,替赫留金作主。

教师的这一范例,如同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全班的小组合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朗读和创作的高潮。特别是影视文学中“画外音”技艺的借用很有匠心也很有效果。

[原文]“嗯,不错①……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②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这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③“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④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⑤

生例:[画外音]

①此时的奥楚蔑洛夫觉得赫留金所言极是,他俨然是赫留金——这个被小狗咬破了手指头的首饰匠的保护神。他拧起眉头,似乎在告诉众人自己在为如何帮助赫留金讨个公道而煞费苦心。但实际上,他内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想在众人面前耍一下自己的官威。

②奥楚蔑洛夫又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不错”,随即追问“这是谁家的狗”。其实他关心的不是狗的主人,只是想在明确狗主人是谁之后,准备在围观众人面前逞一下自己的威风,所以他威风凛凛地吐出“绝不轻易”和“拿点颜色出来”这几句话来。明明小事一桩,却杀鸡用上了牛刀。

③“现在就得管管他们。”这里奥楚蔑洛夫显然故意省略了一个“我”字。他极度想彰显自己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极力想显示自己是公正法令的执行者,“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他有技巧地变换着称呼,“那些放出狗来乱跑的人”,一会儿称其为“老爷”,一会儿又说他们是“混蛋”;那小狗一会儿又成了“野畜生”“疯狗”。

④他趾高气扬地对手下叶尔德林发出了一系列的指令,小题大做地办案。一句“马上去办,别拖”装腔作势地显示出雷厉风行地做事风格,俨然是一副好警官的架式。明明只有一个小跟班,明明只是一件狗咬人的小事,口气却像在指挥一个军队,正在处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

⑤奥楚蔑洛夫迫切地想知道狗主人是谁,但加了个“请问”显然与前面表现出来的官腔十足,趾高气扬的说话气势有了明显的转变,他迫切地想知道,为引出下文的变化埋下伏笔,更见他的狡诈。在不确切地知道狗主人是谁的前提下,他还是有点心虚的,前面一连串的“公正”全被推翻,暴露出他是一个色厉内荏的家伙。

从课堂上角色演绎中,从孩子们精彩的对话和笑脸中,我们不难解读出学生在小组合作配音和创作中享受到的阅读的智慧和乐趣。在小组这个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实现了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将常规课堂中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多维的互助合作对话空间中,每个学生的生命样态得以舒展和绽放。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关注、尊重和赞赏的课堂才是生态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尽享语文自由阅读和自由写作的快乐体验,灵感的表达和智慧的碰撞,同时又彰显出孩子们合作的智慧和快乐。

三.以写促细节描述思变,关注学生想象思考的个性生成。

成尚荣先生曾如是评价过蔡明老师的生态语文:“他对学生的最伟大政策是:解放学生。解放学生就是让学生回归原来的意义和状态,解放学生就是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会‘我想,会‘我认为,会‘我设想,会‘我提议……而且,当学生说出有创意的话时,要用‘这是你的‘这是你的独立创造来鼓励。”

的确,生态课堂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否有学生独特的思考。班内一位学生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人物进行再加工,向大作家契诃夫挑战,大胆表达出了自己的个性思考和感受,丰满了自己对人物的深层解读,大声地喊出了自己的声音。

[原文]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

和名家比一比赛一赛,根据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特点,请合理想象第10节他脱大衣时的神情变化和心理活动。要求以下面句子开头,完成练习:

[练笔]席加洛夫将军?哦!天呐!奥楚蔑洛夫仿佛遭雷击一般,表情瞬间凝固了,。

生例:席加洛夫将军?!哦,天呐!奥楚蔑洛夫仿佛遭雷击一般,表情瞬间凝固了。这可如何是好,如果这真的是将军家的,那么我,我还有什么活路?他如是想着,脸色越来越显得苍白,喉咙干燥。他强咽了口唾沫,竟讷讷地说不出话来。一阵又一阵摄人的寒气自脚底升起,在后背快速地攀爬。片刻之间,他觉得大难临头,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不安。眉头紧锁间,他把自己肥硕的五官挤成一堆。外人看来,还真像是在为案子发愁呢。

他又忽感浑身燥热,便找了个借口把大衣脱了下来。对了,都是赫留金惹的祸,把问题往他身上推,这蠢货就……我也正好下了台阶……这样想着,他脸上的五官如从拥挤的地铁口散出的人群,一下子都回归到了原来的位置。唯有那圆圆的酒糟鼻依然我行我素,颜色红得不肯恢复原状,他的样子也就更加滑稽了。

小作者具有超出一般学生的文字感知力和表达力,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当笔者阅读到此段文字时不禁拍案叫好。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全班四十多位学生通过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等多种途径,极富个性化地解读“奥楚蔑洛夫”这个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形象。师生在读写文字的玩味中拾取快乐,在快乐的读写碰撞中玩味文字,呈现出活跃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热忱,焕发出生态语文课堂应具有的璀璨的生命活力和魅力。

说明: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生态语文教育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3/02/640。

韩建萍,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责任编校:郑利玲

猜你喜欢

词条变色龙洛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神奇变色龙
利用简单的公式快速分隔中英文词条
焚诗记
变色龙
变色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