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比分析
2014-07-09金璇
金璇
【摘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过程中失衡问题是比较明显和严重的,与政府对应的刚性规定和与社会对应的弹性需求两者之间有不少矛盾,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教育资源存在着配置不均的问题,根源是教育过程中的管理制度有两种分隔方式:二元和条块。所以现在的教育管理制度需要改革,使城乡和区域两个方面在在教育管理制度上尽快实现一体化的目标,使义务教育的统筹层级得到提高。
【关键词】区域内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问题 对比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37-01
所有国家出台的相关《教育规划》都把均衡发展当成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其中一个是:到2020年要达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目标,首先在县级区域内使城乡教育达到均衡化发展的目标,然后进行扩大范围方式的向前发展推进。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要对教育体制和它的运行问题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系统性研究,从而在教育体制上不断创新。
1.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计划
对教育发展进行规划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是它的一个地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各等级教育制定的发展目标和相关的途径、步骤与措施等其它的优先化安排。该规划有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教育的发展方针。内容有指导思想也就是教育在经济与社会等其它的全局发展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与作用,战略思路就是对发展的内涵、速度等关键因素和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概括;发展观也就是对教育发展这项工作应该具有和坚持的观念与方式。二是教育的发展目标。三是策略,其内容有发展重点、步骤与政策等。对应于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计划,指的是一个地区以教育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该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某段时期均衡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速度、步骤、措施等制定的优先化安排。
2.义务教育中师资配置的问题
对于区域内的师资均衡配置的影响与阻碍因素和它们所产生的原因有下面这几个方面:(1)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因为这样所产生的问题对师资均衡配置都有很大的影响。城乡二元化使教育领域的发展出现较大的差异,产生了以城市化为引导的价值取向,使城乡教育在师资配置方面有明显的不均衡。教育资源是每个公民都有份的,但政府部门对市内的中小学在教育政策上有较大的倾斜,这就是城市优先的思维,这就造成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地区的学校在教育资源和环境上差别不断加大。重点学校的政策起到了误导作用,在区域内建成所谓的重点学校是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入学机会上产生不公平现象,重点学校的规模、环境条件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优秀教师、教学模式、管理的制度与水平使重点学校对生源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区域内教师的流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差距大,城镇的教师争着往城市内的中小学去,使城镇教育师资短缺。(2)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发展问题,义务阶段的教师工资有两部分,一个是基础工资;一个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教师发的绩效工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使绩效工资的差别较大,所以学校的经济条件越好它对教师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城镇学校硬件、软件都较为落后。(3)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问题,现在对义务教育进行的投资是县级财政部门占较大比重,而省级与中央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县级财力是比较薄弱的,对城镇义务教育进行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
3.义务教育在统筹层级方面需要上移
对统筹层级进行上移实际上是在纵向上增加管理权限,这是对上下级的教育部门来说的,上一级对下一级所具有的问责权、监控权与指挥权。这个办法能解决条块分割问题,它的重点部分是对经费的管理,经费有多个方面:师资方面的、设施设备方面的、校舍安全方面的与学位供给方面的。对于我们要充分发挥省、市的作用,省是主要地位,市是基本单元,现在对于管理与经费投入两方面的体制来说,县主省统筹与三者联手共建这个方案是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但是无论怎样的布局调整都会对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教育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国外有的国家制定全面与灵活并重的城镇学校合并制。所以三者联手共建是根据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来选择与确定教育发展,经过布局调整之后选择较为合适的重点区域例如农村地区,由三者共同对学校及其发展进行建设。未来对于教育经费的支出目标是占GDP的百分比是4%,中央应该把新增经费中的80%及以上按照一定比例向省级政府下达,各省可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对义务教育选择和确定均衡发展的项目。省级政府要按4%的目标规划好教育经费的支出,在这些方面做好经费的配置与使用工作例如仪器设备的更新与完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教师的绩效工资与津补贴、教师的培训、校舍安全经费等。各级政府应注重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一个激励和监督的体质,在这件事情上,任期审计模式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对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于任期内对教育发展做出的实际成绩做出激励和监督,必须要注重的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整个任期内的业绩;二是注重两个指标的评价,对于支付经费的转移有多少做到位的、本级教育经费的增长程度;三是评价结果要向人民代表大会与社会进行公示。
4.总结
对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化,还能有效提升我国大众的整体素质,对于教育质量和社会进步都有显著的提升和推动作用。从我国实现了“普九”的梦想后,在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为均衡发展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教育界人士不断努力的方向,对于学校在其它方面的发展暂时放慢一下,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要不断健全它的保障制度,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规范化流动。
参考文献:
[1]吴倩.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J].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2012
[2]薛二勇.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4):21-32
[3]张尔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合肥市:安徽大学.2012
[4]王舒,潘颖,蒙良秋,徐磊.国门学校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J].教育论坛.20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