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建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业务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2014-07-09陈曦
陈曦
[摘 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要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然而,目前福建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发展较不平衡,培训交流工作存在重视度不高、机制不健全、途径不丰富、模式不新颖等问题。本文对福建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交流工作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阐述,重点分析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技辅导员 业务 提升 途径
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是保障“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程,对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他们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使命。然而,由于相关条件的限制,我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业务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因此,探索进一步提升我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促进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调查研究的课题。
为了深入基层调研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状况与需求,不断拓展培训交流途径与渠道,创新培训交流模式与方法,作者结合“福建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福建省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班”等深入进行调研分析。向全省263所学校的科技辅导员发放调查问卷1039份,收回调查问卷982份,其中有效问卷975份。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还围绕课题内容进行交流研讨,组织了2场科技辅导员专题讨论会,参会人员共计165人。问卷调查和研讨对象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科技辅导员,其中小学教师325名,初中教师382名,高中教师275名。
一、基本情况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是指中小学和校外教育机构中从事青少年校内外科技教育的工作者及社会科技场馆、相关机构、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关心参与青少年科技素养提高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使命,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我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克服了多重困难,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创新大赛、学科竞赛、机器人竞赛成绩名列全国前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省的科技辅导员培训交流工作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中,有61%的人每年可以接受1次科技教育培训;有9%的人每年可以接受2次科技教育培训;有3%的人每年可以接受3次以上的科技教育培训;有27%的人未接受过科技教育培训。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中,有82%的人对省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和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指导教师培训班等传统项目较为熟悉,但对新兴培训(如:省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较为陌生;有86%的人表示希望获得科技辅导思路与方法、同行经验方面的培训,希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75%的人认为应该提升科技培训班的互动性与体验性,希望带着项目跟随导师进行研究,系统地、深入地学习科技辅导的全过程,减少过于理论化的讲座式授课。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政策支撑不足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省各设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科技辅导员所在学校对其参加科技教育培训、交流活动的鼓励政策各不相同,重视程度不一,发展较不平衡。一是政策支撑不足,考评机制不健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学校不重视科学课程,科技辅导员的工作量无法得到与其他学科同等待遇的认定,科技辅导员提升业务水平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重视程度不高。部分设区市未能按要求推荐规定名额的培训人员,错失培训科技辅导员的重要机会。三是奖励力度不大。所有设区市在报销培训费用的基础上(除漳州市对参加科技教育培训有专门的年终绩效加分政策之外)并未出台其它鼓励政策,不利于激发科技辅导员参加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的热情。
(二)培训交流机制不够健全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中,除福州、泉州有举办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外,其他设区市均未组织科技教育培训;我省45个县和14个县级市中,除晋江、福安有举办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外,其他县和县级市均未组织科技教育培训。此外,我省仅有晋江、福安等少数几个县市有组织科技辅导员观摩全国和省级科技竞赛。由此可见,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尚未构建“省—市—县”三级培训交流机制,尚未形成科技辅导员间“传—帮—带”的交流学习模式,科技教育经验得不到良好的推广,辐射带动作用得不到良好的应用,不利于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培训交流途径不够丰富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省提升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业务水平的途径较为单一,除了举办培训班(省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班、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省青少年机器人指导教师培训班)、论坛(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坛、闽台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和组织科教征文活动外,并未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国家级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技展览的观摩活动、参加国家级或外省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培训班、参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或与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交流。此外,由于部分地区较为偏远,信息不畅,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网络平台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也未得到较好的发挥。
(四)培训交流模式有待创新
我省科技辅导员培训的交流模式主要有邀请高校教授和一线科技教师做知识讲座,分析科教案例等,但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知识传授相对较多,互动程度相对较低;同行经验和思路方法的分享相对较少,能实际应用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二是高精尖项目相对较多,普通案例相对较少,未能从普通人的视角去分析科学性,解读创新性。三是课堂教学相对较多,参观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分享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的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培训课程略显枯燥。
三、对策建议
(一)争取政策支持,提升重视程度
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科技厅、科协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并随后启动了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的创建工作。2011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开展科普工作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要求和措施,以上文件的出台充分显示了省级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一是要进一步促进相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相关设区市出台鼓励科技辅导员参加培训交流,提升科技辅导员待遇,合理考评科技辅导员工作量的政策以及实施细则,使科技辅导员真正得到实惠,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品牌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宣传工作,以获得社会、学校、主管部门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广泛认同。三是要多与教育、科技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合作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成大联合、大协作科教教育新局面的形成。
(二)健全培训交流机制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培训交流机制。一是各设区市、各县(市、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交流工作五年规划》,定期组织不同领域的市级、县级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和交流活动,有计划地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参加国家级、省级科技教育培训班和交流活动。二是每年组织部分科技辅导员参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青少年科技赛事。积极组织好设区市级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和论坛交流活动,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举办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和论坛交流活动。三是加强科技辅导员间的互动,密切科技辅导员间的联系,努力形成科技辅导员之间“传—帮—带”的交流学习模式,促进先进科技教育经验的传承与分享,突出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拓展培训交流途径
在定期组织省级科技教育培训班(省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培训班、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省青少年机器人指导教师培训班)、省级科技教育论坛(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坛、闽台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和省级科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外,进一步拓展培训交流的途径,打破现有途径的局限。一是要不局限于培训、论坛、征文等固定模式,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增加科技竞赛观摩、科技展览观摩、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参观交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经验分享等。二是要不局限于省内的培训交流活动,适时组织部分科技辅导员参加外省或全国的科技教育培训,学习他们先进的科技教育理念。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省外科技教育专家和一线科技辅导员来我省传授经验,举办讲座。三是要不局限于时间和地域,搭建多元化的培训交流平台,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远程培训交流平台,该平台具备视频授课、资料共享、论文点评、远程学习、师生互动等功能,学员可以共享优秀的科技教育资料,并实时与导师进行在线视频和交流;可以依托该平台研发上线科技教育培训交流专属手机应用(APP),将远程培训交流平台应用于手机中;可以申请科技教育专属微信公众服务号,及时地发布培训交流信息,引导科技辅导员开展培训交流;可以通过手机微信与学员互动,分享精彩活动,做好宣传工作。
(四)创新培训交流模式
应根据我省科技辅导员培训知识传授相对较多、互动程度相对较低;高精尖项目相对较多,普通案例相对较少;课堂教学相对较多,参观交流相对较少的问题进一步创新科技辅导员培训交流的模式,使培训交流工作朝着互动性强、参与度高、活动多样的方向发展。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讲座与互动课堂的平衡,既要有科教理论知识,又要有互动性强的话题,让导师与学员多互动、多交流。二是在邀请导师时,应注重科技知识渊博的高校专家与科教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的平衡,既要有前沿科技知识,又要有科技辅导实例,系统地体会科技辅导的全过程。三是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注重高精尖项目与普通案例的结合,使科技辅导员在体会高精尖项目成果经验的同时,又可以从普通视角去挖掘普通案例的发光点,真切地感知和体会科技辅导的思路与方法。此外,在培训、论坛、征文活动的基础上,还可组织科技辅导员参观科技教育基地学校,与科技教育先进个人进行交流研讨等。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9-01-22.
[2]林美玉,于新惠,王杰.青少年科技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27-30.
[3]郑振华.青少年科普教育与社会永续发展[J].海峡科学,2012(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