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趋势分析
2014-07-09王娜
王娜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各种各样新颖的物品和潮流文化正在不断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大学生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特殊群体,是社会中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查找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盲目消费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态度 价值观念
大学生消费行为指的是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而进行的物质或精神消费。由于大学生还属于青年阶段,思想不够成熟,而且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多数靠父母的经济供给,所以大学生消费具体一定的特殊性。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目前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研究,并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主要问题提出几项解决办法,希望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的问题,促进我国消费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是在情感消费、自我满足消费等方面,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为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两极化严重
由于每一位大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和家庭,产生了消费行为的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对于来自农村或者经济水平较差家庭的大学生,每个月的花费不到500元,甚至一些具有家庭负担和压力的学生月均消费不足300元,一般除了正常的吃饭、喝水等消费外,很少进行个人精神消费或是情感消费。而一些来自于大城市或者经济水平较高家庭的学生则消费行为较多,喜爱追求名牌服饰、流行元素、高级电脑、智能手机等等,将这个物品作为生活的必需品。甚至一些学生时常出入高档会所、娱乐场所等地,挥金如土。这种两极分化的消费行为导致了经济水平较差的学生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而经济水平较高的学生易于产生不良的思想问题,影响心态的失衡,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大学生在交际方面的消费偏高
大学生在交际方面的消费偏高,主要表现在手机通话消费、网络交际消费以及情感交际消费三个方面。
1、手机通话消费偏高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大学生手机通讯消费的不断增长。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多数喜欢采用手机通讯的方式进行朋友间、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异地之间的手机通话或是长时间的电话通讯,造成了大学生手机通话消费偏高,有的学生甚至达到每个月500元的通话消费。
2、网络交际消费偏高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喜欢玩CF、DOTA等网络游戏,由于大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很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并在网络游戏中购买装备、工具等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很多男同学在这方面的消费较高,导致大学生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
3、情感交际消费偏高
大学生在情感交际方面的消费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和大学生恋爱关系方面的消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主要是同学间的生日聚会、节日聚会等方面,在大学生同学间,如果过生日不请客吃饭则会被认为是不重视友谊,这种不良循环的消费理念导致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过高。而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消费也较高,这种高消费主要是在恋人间的外出吃饭、送礼物等方面。很多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花费一个月甚至高达3000元,造成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失衡。
(三)大学生在自我满足方面消费偏高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目前大学生多数存在追求流行时尚、跟风模仿等现象严重。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各种电子产品、名牌服饰等潮流产品的追捧与消费方面。一些喜爱追求高档手机的“果粉”、“三星粉”等学生不断的购买最新推出的手机产品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一些喜爱时尚、追求时尚大学生则不断的购买名牌服饰、名牌饰品、高档香水等贵重物品,这一点在女性身上较为明显。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行为还有在买书籍资料、辅导班、考取各类证件方面的消费较高。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的意义
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在消费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思想误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及时找出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的主要问题和思想观念,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大学生对消费的认识和消费的行为主要产生于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程度,对于自控能力较高,对事物具有正确的主观见解的学生通常都能够良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理性消费,而一些自控能力较差,易于“跟风”的大学生则对消费的认识较少,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中国民族传统美德中勤俭节约等精神财富灌输于学生的消费思想中,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有助于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大家庭
进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控制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的资金随意挥霍、浪费等情况。在节约资金、减小资金浪费的同时,也避免因此而造成的较为贫困学生的心里压力和心态失衡等问题,促进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升了大学校园的和谐和稳定,为我国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大家庭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改善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重视,对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以下为改善目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endprint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消费环境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校要加强对校园内及校园周边消费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学校可以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联手等方式,打击或取缔在校园内或者在校园周边的不良商贩和营业不正规的网吧、游戏厅、夜场等场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内容丰富、主题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校园内的精神文化建设,使学生通过在校园内的娱乐活动就可以感受到快乐,而不必走出校园进行消费。在减少大学生进行盲目消费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开展财商教育的课程,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当代社会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有情商、智商和财商。智商只要是人的智力表现,情商是人处理事情和关系的重要表现,而财商则是人对经济的掌控能力和规划能力。学校要将财商教育引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中,通过课上思想道德课程讲解或者开展财务客座讲坛等方式,进行着重的讲解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对金钱进行合理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财务管理或规划比赛,给予学生一定额度的资金,让学生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买到所有需要的物品等活动,在增加学生消费知识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校内娱乐生活。从而有效避免因为没必要的消费行为而导致的资金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态度。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财商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为学生讲解一些著名的人物成功经验和对财务管理的成功案例。比如当代学生最喜欢的马云、李嘉诚等名人,通过对财务的有效管理,实现资金的不断增长和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等具体案例。通过生动、现实的故事,引导学生切身体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财商教育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管理。
(三)注重自我评价和分析,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和观念。
学校在建立良好的校园内外消费环境和财商教育的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加强对消费行为的注重和管理。在进行消费行为的评价管理中,主要通过自我观察和评价、他人观察和评价以及与他人的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消费行为评价。
1、自我观察和评价
消费行为的自我观察和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进行不断的消费行为整理,通过“这一段时间内主要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原因”、“这次消费为我带来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进行消费行为的自我评价和分析,总结在一段时间内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消费动机是否明确,有没有进行盲目消费等情况。通过对消费行为的自我观察和评价,找出自己的消费行为中的不合理性问题和有待改善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大学生通过对消费行为的具体评价分析,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消费中的具体问题,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他人观察和评价
对于自己无法清楚的认识自己在消费行为中的缺点和不足的学生可以采用他人对自己消费行为的观察和评价的方式进行消费行为认识,特别是同一个宿舍或者最亲密的朋友等对自己在消费过程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对于别人的评价和分析虚心接受,有助于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消费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找出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合理或者不健康因素,促进学生消费观念的改进。
3、与他人的对比分析
大学校园是一个整体,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学生要注重与他人之间的对比和分析。例如同一种家庭情况的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程度,最亲密的朋友主要的消费行为的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当然,这种对比并不等同于攀比等问题心理,对比是通过与行为较为优秀的同学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他人的优秀消费行为,发现自己的消费行为中的主要问题和缺点,“见贤思齐之,见不贤而内自省”。
(四)积极参与消费实践活动,提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管理
学生要积极的参与社会或校园内的消费管理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提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管理,减少没必要的消费浪费,倡导绿色、合理、健康的消费理念。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校外企业实践等方式,真正的体验到理财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珍惜每一分钱,建立良好的消费结构,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状态。
四、结束语
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加强大学生对消费行为的认识,指导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费用,增强做事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为大学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晨.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学.2013(05),11-13
[2]刘洪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自我教育[N].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06),58-59
[3]徐兰宾,曾光敏.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谈高校后勤市场的经营对策[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1),44-45
[4]彭小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04),33-35
[5]万劲.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及高校德育的导向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1(04),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