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外大学在华设分校看中外合作办学

2014-07-09徐风华王俊杰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合作办学纽约大学分校

徐风华++王俊杰

摘要:国内大学和海外大学合作程度的高低差异,产生了三种合作模式。许多大学引进了海外名校师资、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但从“为何要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本质性角度思考,合资和外资独资模式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有劳而无功的可能。从招生、培养、管理、学位授予等指标看,上海纽约大学属于中外合作办学,而非纽约大学上海分校。以提升知名度为目标、以牟利为宗旨、违背教育规律、背离教育宗旨的中外合作办学,将使得合作道路越来越窄。针对目前合作办学存在问题,大学可从具体战术和战略层面重新考量,同时也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分校 合作办学 纽约大学

2013年9月,上海纽约大学首批新生入学,这是继2010年哈佛上海中心运行、杜克昆山大学破土奠基后,美国名校又一次登陆上海。据称,融合中美两国教育精华的上海纽约大学,将为优秀学生提供在全球化背景下全新的高等教育模式体验,将开启中国办学历史“新篇章”。上海纽约大学的大力宣传活动吸引了大量关注,也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遭遇广泛质量与信誉的危机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推至风口浪尖上。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表层收益

国内大学和海外大学合作程度的高低差异,导致产生了三种合作模式:顾问、合资和外资独资。顾问模式,指中国大学依靠国内师资,向学生发放国内学位;国际师资对中国大学的教育发挥顾问作用;中国大学主要靠对本校原有教师队伍的再培训来提高教育水平。合资模式,指依靠合作双方的师资,向学生颁发双方均认可的学位;双方共同设计课程,共同管理教学。外资独资模式,指完全由国外学校决定课程设置,由国外教授授课,发放国外学校学位。其中,前两种模式在我国占主流地位,独资模式存在于一些大学的项目上。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顾问模式的优点在于,中国大学可独立自主,但作此选择的大学并不多;缺点在于,将现有中国大学的师资训练成国际一流师资需很长时间,中国社会实践等不及。此外,该模式往往受制于传统的大学体制。合资模式的优点是,双方的资源可实现互补,合作双方可取得合作双方单方面都无法取得的成绩;缺点是,合作中新问题层出不穷,要保持合作双方能精诚合作,这在实践中很难。外资独资模式的优点为,可实现立刻与国际接轨;缺点为,大学没有立足国内的国际师资,研究中国问题、帮助中国学员思考分析中国特色问题方面就很难深入。

从近年来我国已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或项目看,办学方均宣称,通过以上模式开展合作办学,大学引进了海外名校的师资、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提高了办学质量,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客观地,这些学校和合作项目,确实引进了海外先进的课程和教材,也有些外籍教师来华任教,培养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多数学生的好评。甚至有学者期待我国引进海外知名高校,应在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探索分校模式;如果海外名校能直接到内地办分校,那么,我国内地马上就会收获完全按现代学校制度举办的大学;这些学校“自主招生,自授学位”,也将给内地其他高校带来强烈冲击,促进竞争。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层隐忧

但从“为何要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本质性角度思考,问题便需深入分析。张维迎认为回答这一问题,应从全球化进程的角度看问题。中国社会更多地关注经济全球化,但较少关注教育全球化。中国大学教育的全球化应包括教授市场、学生市场、学术成果、教育经费来源等。以学术成果全球化为例,近年来,中国企业界人士追捧的书籍,多数为国外书籍。过去,由于存在时间间隔,大部分国人在很长时间不知道,但现在,有些国内版的书籍甚至与英文版同时出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师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差消失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可能教师还不知道,学生便已读到。这使得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变得越具有挑战性。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大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流大学占领高端市场,二流大学占领中端市场,其它大学占领低端市场。最好的结局便是,中外优秀的大学共存;不好的情况便是合资和外资独资模式。合资模式,类似于现在中国的汽车格局,中国大学大量是给外国大学做代工。目前,我国经过批准的MBA国际合作项目,多数是在中国商学院做项目,然后授予外国大学的学历,中国大学的商学院处于打工的状态,在帮助别人招生。独资模式,类似于中国的消费品市场,高端市场、管理人员、企业家培训市场,全部被外国大学占领,大量的中国大学落在了低端市场。也就是说,合资和外资独资模式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劳而无功的可能。

三、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性质

依据上海纽约大学的官方声明,这是一所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纽约校园共同组成纽约大学全球系统,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门户校园,即上海纽约大学是纽约大学分校,即外资独资模式。但从该校目前运营模式看,情形并非如此。如果是纽约大学上海分校,那么,这所学校的招生、培养、管理、学位授予应保持与母体一致,即,完全自主招生、自授学位。但在这方面目前存在广泛争议。例如,有学者认为,上海纽约大学并不是美国纽约大学提出的想法,是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各方对各大高校进行层层分析和选拔后,单方面向美国纽约大学抛的橄榄枝。美国纽约大学与华东师大的密切关系是华东师大单方面的提法,华东师范不过是借此炒作和热名而已。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相比,阿布扎比的生源要比美国纽约大学好许多,早已实现全球招生,例如,2014届中国学生就有6个,很多学生来自欧洲、中东、澳洲。

从实践看,2011年,上海纽约大学先行启动研究生培养及高端培训。2013年,该校向全球招收第一批本科生,首批开放的专业为金融、国际商业、经济学等,这些均是纽约大学实力最强的专业。2013年秋季,该校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0名,其中中国大陆学生151名,国际学生149名。学费为中国学生每学年10万元人民币,国际学生则是全球统一标准每学年4.5万美元学费。高端定位、颇具高薪前景的专业、不菲的学费等,这些特征往往使人将其与合作办学联想在一起。此外,上海纽约大学的整体管理,被纳入了我国内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在招生时,考生不可能同时拿到上海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内地其他学校录取通知书;在学位授予时,上海纽约大学授予的是国内统一承认为文凭而非学校自主授予、社会专业机构认证。从这些特征看,这就是中外合作办学,而非纽约大学上海分校。endprint

这本质上与我国目前遍地开花、令人眼花缭乱的“2+2”、“3+1”、“1+2+1”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并无太多不同。急功近利、目光不够长远特征较为明显。该项目没有将这项于国于民有利的教育模式上升至国家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高度来看待,没有将其上升到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该校的壮志雄心在饱受诟病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并不能起到振聋发聩之效;有人担心,因生长的土壤所限,该校或将难逃“美桔中枳”的命运。

四、中外合作办学的必由之路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我国高等教育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建设为高等教育强国,对外开放是重要途径之一,中外合作办学显然是一种方式。但中国大学在面对全球化大背景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下,用短短的一、二十时间走过发达国家大学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现在,中国大学面临的问题、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世界一流大学、发达国家大学面临的问题其实是相同的。这需要中国大学与发达国家大学站在基本相同的层面上面向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全方位创新、探索和尝试,形成自己的成长模式。单纯地寄希望于中外合作办学这一种模式显然行不通,且以提升知名度为目标,或以牟利为宗旨,违背教育规律,背离教育宗旨的中外合作办学,其道路只能越走越窄。

针对目前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从具体战术层面,很多合作方式可能遵循如下一些原则:一是国内合作方在办学方面则应重视社会效益而不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广告收益。公众利益和经济利益,一直困扰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一直广为社会大众所诟病,这就需要大学谨慎选择二者的平衡点,在使双方获得一定经济回报的同时,要向社会效益做较大程度倾斜。二是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中国有着一流的高校和教学资源,在合作办学中应坚持对等原则,摆正中方大学的求人施舍心态,特别是要杜绝一流中国大学与国外不入流大学的不平等合作和为了合作而合作的行为,全方位拓展国内本科院校与世界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空间。三是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当前要重点做好高等教育领域中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监控,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认证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具体至战略层面,则涉及到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调整。张维迎认为,如果想让上文所述的第一种前景出现,在全球化的教育市场上有中国的一流大学和外国大学平起平坐,那中国大学就不能将宝单一地压在中外合作办学上,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行。这包括:一是必须要从整体上改革国家主导的教育体制;二是大学自身的改革,包括我们师资队伍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等;三是放开大学收费制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办学纽约大学分校
The Impact of Celebrity Endorsement in Chinese Fashion Marke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 Credibility
2019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本科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
上纽大新增互动媒体艺术硕士项目
On the Qualifications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在家门口留学
刘延东被授予纽约大学“校长奖章”
基于合作办学的民航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