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域防污染管理策略研究
2014-07-09孙红雪杨子建
孙红雪 王 玲 杨子建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一、研究背景
从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看,沿海地区逐渐成为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和壮大主要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通过临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港口污染等问题。2012年大连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渤海海域面积比例已下降到约47%,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与2006年的同期相比增加了近3倍,约占渤海总面积的23%,大连防范和治理沿海海域污染迫在眉睫。
二、大连海域污染的现状及管理现状
大连海域范围北起瓦房店市浮渡河口,东至庄河尖镇,即东经120°58'~123°31',北纬38°43'~40°12'之间大连行政区划所管辖的大连海域,海岸线长1906公里。大连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基本良好,但大连湾的海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其污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大连港口、旅顺新港以及大连市临近的海域污染也日趋严重。
(一)大连海域污染现状
根据《2012年大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大连市近岸海域的污染形势已处于严峻状态。表现在:经过强降水的影响,8月份、10月份的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水质在逐步增加;全市约有50%的实施监测入海排污口在超标排放污染物。
根据监测站位的测算,2012年大连市近岸海域海水质量一般。符合第四类水质标准的海水站位比例占5.8%,比2011年下降18.2%;劣于第四类水质标准的海水站位比例占28.2%,比2011年上升6.1%。同样符合第三类水质标准的海水站位比例占26.3%,比2011年下降6.2%;符合第二类水质标准的海水站位比例占39.7%,比2011年上升18.3%;由于经过强降水的影响,所以8月份和10月份的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水质站位在增加。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主要分布在青堆子和大连湾等近岸的海域,其中主要的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
在所监测的排污口中,大约50%的排污口在向所在的海域中超标地排放污水。在一般地排污口中,营城子工业园区的排污口排放入海的污水对大连海域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在重点的排污口中,陵水河的排污口排放入海的污水对大连海域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根据以上监测的结果表明,营城子工业园区与凌水河的海域附近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二)大连海域防污染管理现状及不足
1.监察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从1979年以来相继制定颁布了《港口的水域保护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专门涉及到环境保护及防治海洋污染,水污染的法律法规。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大连海洋与渔业局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海洋监察手段落后,执行力不足等问题。而且海域防治污染方面都是事后处理,治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2.海洋保护知识宣传不到位
通过对大连港口旅顺新港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周边居民和大连市居民海洋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和法规不是很了解,存在宣传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其中,有很多人几乎不了解相关的法规和管理规定,而且对于力所能及的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也不是很了解,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和企业主动地参与到海洋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在不断提升市民和企业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增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整体生态环境优化。
3.海洋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海洋环境保护所获得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较少,因此企业和民间的投入较少,主要是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近些年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和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投入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招商引资等方面,对于海洋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明显不足。
三、大连海域防治污染管理对策与建议
目前,大连海域环境整体良好,但随着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海域污染不断加剧,整体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的趋势,为此,大连海域防治污染必须坚持“边发展、边治理”,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大连海域生态环境,协调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有法可依,政府加强治理
海洋污染治理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方面,应完善海洋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行业污水排放标准、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以及惩处措施,科学制定实施细则,使违法者无法律漏洞可钻,做到治理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各部门执法人员应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执法,公正执法,不徇私不偏袒,做到治理工作执法必严。与此同时,执法人员对违规企业要依法处罚,以儆效尤,使企业负责人不再抱有侥幸心理,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企业积极寻找节能减排方式。
(二)严肃对待,控制污染物排放
海洋污染治理要寻源头,究责任,重预防。首先,对于污染严重海域,要加快排查污染源头,对超标排放企业一经查出要依法治理,整顿达标之后方能运营,并将其列为重点检查监管单位,要建立海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其次,以预防为主,科学规划沿海工业布局,积极引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加大对拟投入建设的可导致水污染企业的资格审查,坚持科学严格选址,全程监管,尤其加强重点领域保护与防治工作,突出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
(三)加强海域环境监测,完善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系统
海域环境的监测主要包括化学方面的监测、物理方面的监测以及生物方面的监测。其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要弄清控制点与调查点是不是发生了差别,如监测污染物的浓度是否发生了变化等,需要对污染物的监控扩大范围,增加项目,延长周期,并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质量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大连市部分港监船船型老化,设备陈旧,监测手段和数据传输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十分落后。一旦有溢油事故发生,反应速度缓慢,缺乏应急设备,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部门要制定溢油事故应急方案,同时,要配备相应设施,建立海上溢油事故鉴定技术支持机构和法律仲裁机构,提高海上溢油的监视监测能力。重视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油污的清除技术能力。
(四)科学发展生态农牧业以及工业,减少海域污染
为了减少养殖业与农牧业对大连海域的污染,建议:第一,根据科学地方法使用化肥、农药、饲料等。同时,也要大力宣传,提高市民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第二,市政的相关部门也要做好节约用水宣传与管理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合理地确定处理污水设施的规模和布局,争取所有的污水都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海。第三,企业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水循环利用。第四,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处理污水的协调工作。如对通过河流排放污水者,必须要经过全流域、跨地区的监管与治理,地区之间也要联合防治污染。另外,必须抓好海上的污染控制,保护好临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加强对船舶工业的管理,解决好生活垃圾与污染水的处理问题;严格限制和管理海上倾废。
(五)大力宣传,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大连海域环境污染大多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由于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为了减轻海域环境的污染,要提高市民海域环境保护意识,定期地专题报道有关海域环境保护的信息,并积极印刷出版相关海域环境保护的宣传资料,努力营造一种良好海域环境保护氛围,从而真正地让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人口协调发展。虽然这些措施不是立竿见影,但是能从源头减少人们对海域污染的行为。
海洋污染治理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一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只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定会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许涛,王德河,严良政.大连海域环境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15):56-57.
[2]刘相兵,渤海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研究[D].山东:烟台大学,2013.
[3]董伟新,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管理调查与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