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如果我来上”的评课模式

2014-07-09林红霞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题祖国环节

林红霞,浙江省衢州学院附属学校、衢州市实验学校社会思品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浙江省社会学科“青年教师论坛”优秀论手、浙江省社会学科教学评价标兵、衢州市第三届名师、衢州市“五比”劳动竞赛积极分子、衢州市中小学师德楷模、衢州市中小学优秀教研组长、衢州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担任了十多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参加教改实践,中考成绩突出,深受学校肯定和家长好评;10余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德育》、《教学月刊》等核心杂志;主持市级规划课题4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幸福教书,快乐做人”是她执着追求教育理想的一种心境。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评课是听课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艺术、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的全面、理性分析。充分发挥评课应有的功能,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参加过省市优质课的比赛和公开课的展示,总希望自己精心设计的课能得到专家和听课老师的肯定与认可。每次比赛或展示活动结束后,我发现自己收获最大的不是烫手的荣誉证书,而是专家的精准点评。画龙点睛的点评、中肯善意的提醒甚至是毫不留情的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如今,我经常参与市县级的一些评课活动,看着执教老师渴望又热切的眼神,我领悟到自己肩负着责任。

在日常的评课活动中,我非常重视“如果我来上”这个环节,就是评课者把自己置身其中,从备课、听课、反思、总结等一系列环节着手,进行角色转换式的评课。“如果我来上”评课模式旨在把评课者至于课堂之中,结合评课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备课情况、听课反思等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与交流,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一、“如果我来上,怎么备”

——评课者备课充分,心中有数

要评好课就得先了解听课的内容。许多教师往往在对听课内容毫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去听课,这样的听课必然导致评课时不着边际的情况发生。因此,评课教师就应超前备课,带着“如果我来上,怎么备”的问题去熟悉教材、钻研问题、把握重难点、思考教法和学法。这样,听课方能做到胸有成竹、比较异同、汲取精华,更便于与执教者沟通,为评好课打下基础。

“如果我来上”评教模式需要评课者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是评课的前提,这里的“备”需要评课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教材充分的熟悉了解以及耐心细心的研究态度。

每每回想起曾经一次尴尬的评课,总觉得心里有愧。那是一次与兄弟学校教研组的交流研讨活动,两校各有一位老师开课,我的任务是给兄弟学校的老师评课。他开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的一节思品课,因为自己那几年一直在九年级毕业班,对七年级的内容不熟悉,事先也没认真了解上课的内容,没有做到认真“备”课,因此评起课来反复强调的就是重点突出、设计独特、气氛活跃等笼统的评价,而对执教者课标的解读、教材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谈不出所以然来。没有“源”,何来水?既然对课的内容都不熟悉,又怎可能有精彩的点评!最终留给自己的当然只有遗憾了。

2008年,市里举行思品优质课评比,我受市教研员委托,对其中的几节课进行点评,要求一定要采用“如果我来上”的模式。这一次,我汲取了前面教研活动的教训,在听课前做足了功课。四节课,四个不同的内容,我认真分析,解读教材,理清思路,并相对应地补充一些素材。以八上思想品德课《情系祖国》为例。本次比赛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初拿到这一内容,教师应该明确这一课题,仔细解读这一课题。情系祖国,先要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命运,了解祖国数千年的历史,了解祖国一路走过的风雨历程。从世界文明古国到近代的屈辱,从中华民族的抗争、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揭开的历史新篇章,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作为中华儿女,祖国命运就是我们的情之所系。——这是我看到这个课题的初步想法。第一课时应着重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命运,了解祖国的发展史;而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有一种精神让我们血脉相连,催我们奋进,这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应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遗憾的是在赛课的过程中,有位选手没有很好地解读课题和课时要求,不能领会其真正含义,从“民族文化,我们的血脉”切入进行授课,这明显是偏离课题的。在评课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阐述,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虽然事先的备课很辛苦,尤其是评几节不同的课就要备几节不同的内容,但在评完课后,我发现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因为我对自己所要点评的课做到了心中有数,有话可评。

二、“如果我来上,怎么上?”

——评课者听课到位,研究课堂

课堂教学中,面临具体的教学情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也给准确评课带来了难度,毕竟不同的设计、教法、模式会有不同的评价,而且容易产生误解。所以笔者认为,评课者在评课前应与执教者进行适当的交流,全方位地了解执教者的意图之后,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认识与构想和课堂教学现状作出评价,这样的评价应该更科学合理。同时,结合听课情况,评课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中的具体情境、上课教师的具体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围绕“如果我来上,我会怎么处理”展开评课,使执教者和其他听课者能结合课堂内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引发大家的思考。

以九年级思想品德《走艰苦创业之路》为例。从课题看,我们应该明确本课主要是围绕 “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而展开的,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艰苦奋斗的相关内容,上课老师也是从这里切入主题的。但我们还应该领悟到,课题中还含有“艰苦创业”之意。在新的时代,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我们今天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主张要走艰苦创业之路。遗憾的是,上课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准确解读课题,整节课围绕着艰苦奋斗而展开,没有提及“创业”之意,造成了课堂内容的遗漏,十分可惜。在评课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三步骤,即第一步骤——解读“艰苦奋斗”的含义;第二步骤——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与意义;第三步骤——引导学生明确新时期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走“艰苦创业”之路,要突出“创业”的真正含义。三个环节中第一、二环节,上课教师都落实得不错,而第三个环节则是我在听课之后提出的一个教学建议。我的建议很好地解读了课文标题《走艰苦创业之路》的真正含义,把“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得到了与会同仁的好评。而且关于这点建议,我在点评之前就与执教教师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他的肯定。点评结束后的再次交流,让我们对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立意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也真正感受到“如果我来上”评课模式的确可以促进执教者与评课者的共同进步。

“如果我来上”评课模式,需要评课者认真听课,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踏实的研究。认真听课,是“如果我来上”评课模式的关键。发现课堂的闪光点和不足,与执教者坦诚交流,了解上课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评起课来会更有针对性。当然,评课的最终目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让上课者自信而又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们的评课让执教者听后更有信心,更有收获,能有所得,那么就是成功的。

三、“如果我再上,怎么改”

——评课者总结提炼,提出建议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也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所以,评课者完全可以坦诚地与上课者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评课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评课,在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仅促进了执教教师完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自己不断提高授课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如果我再上,怎么改”这一环节建立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之上。有了第一环节充分的备课,第二环节在听课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情境、教学设计等环节的交流与碰撞,自然就有了第三个环节——怎么改。这个时候,我会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我的教学思想,把我设计的教学思路的主线梳理一遍,让上课者与听课者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当然,经过这样的整理,我的设计中既会汲取别人的长处,也会凸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也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以2012年市思品优质课评比为例,比赛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执教的内容是九年级思品《科教兴国战略》。我的任务是对其中两位教师的课进行点评。我把两位教师在四种能力上做了比较,即解读课标和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过程与环节的能力、处理相同教学资源的能力、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能力,并分别对两位教师在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教学情景设置的有效性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组织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更主要的是,我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提出了自己对于这堂课的改进思路。这时候的评课,除了对教师基本功、课堂情景的亮点和不足进行适当的点评外,我更注重的是对教师今后课堂教学的改进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包括对自己反思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也许下一次我们执教的不是同一个内容,但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完全可以本着“如果我再上,怎么改”的模式进行点评。

顾泠沅教授指出,校本教研要“回到粗糙的地面”,评课也是如此。课堂教学的“粗糙地面”非常复杂,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我来上”的评课模式阐述的是评课者自己的观点,从备课到听课再到批评建议的提出,评课者需要严谨的态度、谦虚的作风,诚恳地去倾听和思考,并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评课者始终抱着自己“与授课教师共同学习”的态度走进课堂,评课者也应该随时准备接受他人批评,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需要在心中反复掂量、仔细推敲。所以,要想评好课,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并在实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不足者雪中送炭,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有人把教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如果我来上”的评课模式是一种基于对评课者极高要求的“点睛”。希望我们不断摸索,形成独具特色的评课文化,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求。

(责任编辑 刘 颖)

猜你喜欢

课题祖国环节
祖国祖国我爱您
意聊
对祖国唱出爱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