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措施分析

2014-07-09余京晓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政治

余京晓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广东 510303)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措施分析

余京晓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广东 510303)

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不断研究新变化、新矛盾,改革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思考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重要基层组织,直接地面对学生,是党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它的建设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其作用的发挥成为决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关键之一。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直接影响着良好的校风、系风、班风的形成,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

1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和速度的增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任务、内容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学生队伍的壮大,不仅为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1)学生的日益增多,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学生在年龄、社会阅历、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上也呈现出差异性,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无形中增加了难度。高校扩招,使得固有的党建资源更加相形见绌,必然影响到工作的细致性和准确性。

(2)学分制,加大了工作运行的难度。学分制淡化了固有的班级、年级、专业等概念,学分制条件下,实行选课制,不同班级年级的学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一个新的集体,使得原来意义的班级松散。原来自上而下建立的从学校党委到党总支、年级或班级学生党支部的党组织管理体系与学分制条件下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脱离,使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和教育对象之间缺少一种直接联系的固定纽带。

(3)网络的发达,加大了思想交流的难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越来越多的通过计算机网络、依靠计算机网络。网络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

总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分制的普遍实施和推广及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等,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措施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见》指出:“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这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和殷切期望。

2.1 加强党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和领导地位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管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坚持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把学生党支部建设作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龙头工程。

首先,要加强学校党委和各院系党总支部对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指导。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和协凋组织部、党校、宣传部、学生处和各院系党总支部围绕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目标,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做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其次,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要让学生党员明确自身党员定位,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树立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爱国、责任、诚信、自律”的意识和观念;要加强他们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教育,使他们树立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2 要丰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容

除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和组织上党的领导保障之外,还必须不断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各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全面培养锻炼学生党员的党性和综合素质。学生党员党性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质量。

首先,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要把组织生活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工作重点。支部生活一定要适合知识分子的特点,力求民主活泼,重在实效,使组织生活的观念表现出创新性、内容体现出开放性、形式呈现出多样性、过程突出民主互动性,又要将支部生活与日常业务结合起来,增强现实感、使命感,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其次,实施学生党员“党性与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工程”。如“四个一工程”,即每个学期每个党员“读一本书、做一次调研、写一篇文章、组织一次活动”,以“二会三能一创新”为目标,各党支部成立相应项目小组,引入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的潜质,各组成员定期轮换以便得到全面锻炼。

2.3 要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高校党支部支部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成人高校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以学生党员为主体来做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思路,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分层管理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基础。按年级设立党支部,高年级按班级设立党支部的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实行以高年级学生为主的工作格局,并注重做好高年级学生党员对低年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传、帮、带作用。

3 结语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在学生中的“战斗堡垒”。能不能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党支部,是党能否发挥先进性的组织保证。高校支部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有在求真务实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不断拓展支部工作的新思维、新观念,真正发挥基层党支部应有的作用。

注释:

[1]钱凤兴.《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之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第84页.

[2]廖明星.《创新运行机制,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12页.

[1]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2005-1-17.

[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2006年工作安排》.教思政厅函,2006年第4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第四版.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政治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