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014-07-08陆贵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质疑

陆贵华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它能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能力。语文教师可以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方面入手,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质疑;求异;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65-0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中,种种迹象表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很多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发问,学生处于一种“待问”的被动状态。结果导致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均衡发展,也就缺乏创造性的培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杜绝“三唯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的“三唯程式”教学。教师总是把教材中的内容当成金科玉律,把教参中的提示当作是颠覆不破的真理,把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当作按部就班的向导。教师先根据教材、教参准备好自己的教案,然后拿着教案走进教室去严格执行。把学生当作是可以随便填充的布袋子,把完成语文知识的传递作为首要任务。采用的大多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不停的提问和学生不断地回答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要回答“是”与“不是”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思考,更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向他们强行灌输一些抽象的汉语知识和一些自以为必考的教材内容。于是就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我们教师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使他们勇于提问,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答案,探求知识的奥秘。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发散思维训练的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一个敢于提问、善待学生提问的课堂。给学生话语权,打消学生的戒心,鼓励学生说话,提出问题。教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要打破自己权威的角色,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负担,才会提出老师想不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一个敢于提出问题的民主课堂环境,才能让学生积极思维。

有时为了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教师还可以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例如,在理解《自己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的语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我故意用课件画面出示几束花,让学生对照句子体会花的特点。这时,同学投来了疑惑的目光,我顺势问:“哪儿不对呀?你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鲜花。”有学生站起来小声地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说鲜花很多很密,而你出示的画面却只有几束花。不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样子。”我表扬了他,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样才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参与到语文句段的剖析中来。

三、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式,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

1、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大胆质疑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引导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老师争辩。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

2、寻找多种答案,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

魏书生说过“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有一百种做法。”小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特点就是敢于大胆想象。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启发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在语文课上分析课文内容时,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或者还有别的答案吗?只要学生思路正确,回答的有道理,老师就应该给予肯定,答案可以百花齐放。例如在教《乌鸦喝水》时,老师这样问:“乌鸦真聪明,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朋友更聪明,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子,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啊?”小朋友们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有的说:“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塑料管,插进瓶子里就可以像我们喝饮料一样喝到了水。”有的小朋友说:“乌鸦可以在瓶底啄开一个小洞,把嘴伸进小洞里水就可以喝到了。”

又如在教学《捞铁牛》时,课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捞铁牛工作组组长,你准备怎么样来打捞铁牛?”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经过思考后,有的人认为,用捞沙船直接把它挖出来,然后用传送带弄到船上,运回到岸边就可以;有的认为把吊车开到船上,用吊车来捞比较好;有的说用大吸力的磁铁把它从河里吸出来,拖着到岸边就可以了。答案五花八门,这样通过鼓励求异,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让学生学会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反向思维蕴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有些人提出疑问,小学生就开始进行反向思维的训练会不会太早了啊?其实,反向思维的例子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就经常遇到,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心情舒展,个性张扬,情感释放的自由场所,语文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新知的肥沃土壤,能让学生自由表达见解、能有自己的想法,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绚丽的色彩。我们更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质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