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2014-07-08代富金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法制

代富金

摘要:“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法律做后盾,人人成为守法者,“中国和谐梦”、“祖国富强梦”才真正得以实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84-01

从一些报道或法制资料显示,现在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在持续增加,违法犯罪年龄呈下降势态,这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孩子,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与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去担当这个严峻的任务——从小培养孩子自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导致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当他们离开学校这片幼稚而纯洁的净土走入社会时,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法制观,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开始滋长了一些坏习气,随着那些坏习气的膨胀,最终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有没有一种途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低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呢?有,那就是从小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我们是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做起。

一、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语文、运用语文——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生前非常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新课程提出: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国家教育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强调:要结合学科实际,渗透法制教育,以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运用语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外,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还应重视它的人文性功能之一——法制教育。

1、课内知识渗透。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法制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文本资源为基础,挖掘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法制渗透教育。只要用心去发掘,许多课文都有法制知识渗透点,如《美丽的小路》《黄河是怎样变成的》、《恐龙的灭绝》等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法》,《白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以渗透《森林法》,《翠鸟》可以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鲸》可以渗透《海洋法》,《香港,璀璨的明珠》《日月潭》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

2、在交流、交际中收获。要运用学校多媒体资源,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播放国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在头脑里酝酿,在心灵上感悟,看后通过说一说,议一议,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从中受到法制教育。让他们初步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道理,从而在心里增强一定的法律意识。

3、课外实践陶冶。我们在教学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时,课后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践。如:写一块“别踩我,我是你的朋友”、“请你绕绕道,小草微微笑”的温馨提示牌立在花池;或到花池里扶正被风吹歪的小树苗;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到大街上,公路边,草地上去拾捡垃圾;到打砂场、采石场去体验那漫天的尘灰……这一切,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这些事可为?不可为?

经过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从小树立法制观念,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放眼未来——看法治中国。

“法”成为2013年“年度汉字”,是因为过去的2013年,是充分体现我国对宪法和法律尊重的一年——许多省部级高官落马,冤假错案的连续纠正,“法”已渐渐体现了它在我们生活中公正无私。

而今,我国从“中国法治”向“法治中国” 迈进,说明我国已正式步入法治国家建设的轨道。我们未来的国家是法治国家,法制将更健全,涉及面更宽泛。如果现在的孩子从小不接受法制教育,是无法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我相信,在我们教育者的勤恳工作下,在语文教学中不忘渗透法制教育。把法律知识从小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天长日久,通过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孩子长大成人后,让他们成为具有法制观念的公民,真正成为社会的守法者,成为国家法制建设者,成为法律尊严的捍卫者。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法律做后盾,人人成为守法者,“中国和谐梦”、“祖国富强梦”才真正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法制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分析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浅议新闻工作者的法制观念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微时代”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及对策
法制严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