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日本对非洲的军事渗透

2014-07-08胡向春

现代军事 2014年6期
关键词:吉布提维和自卫队

胡向春

2014年5月9日,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访问东非国家吉布提,视察以该国为基地参与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行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兵,并发表讲话称:“国际社会寄予了厚望,日本自卫队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日本还将按计划陆续向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南非等非洲7国派驻防卫驻在官,加强对非洲地区的军事情报工作。在日本积极打造军事大国的背景下,日本对非洲的军事渗透更加值得关注。

主要举措

参加反海盗军事行动

2009年打击索马里海盗行动,为日本拉开了派遣海上自卫队护卫舰参与海外护航行动的序幕。当年3月,当时的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政府依据《自卫队法》,以海上警备行动的名义派遣自卫队赴索马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涟”号和“五月雨”号两艘军舰赶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日本商船提供护航。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舰首次在海外担负海上护航和警备任务。

同年6月,日本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了《应对海盗法》,为日政府派遣自卫队打击海盗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该法,只要防卫大臣认为海盗威胁超出了海上保安厅的应对能力,就可以在获得首相认可后下令派遣自卫队。该法还使日本护航编队扩大了护航对象,其他外籍船只也在其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武器使用的界限也被放宽,除警告射击外,还允许对靠近民用船舶的海盗船实施射击。此后,日本政府连年延长海上自卫队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行动的期限。自2013年12月起,日本自卫队护卫舰还开始参加英美等国护航舰队组成的“第151联合任务部队”,执行由日本负责的相应时段和相应海域的警戒任务,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在非洲军事行动的“国际认可度”。

参与国际维和行动

冷战结束后,随着联合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日本开始积极参与联合国安全事务,包括维持和平行动。1992年6月,日本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提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日本将大力支持并参与根据联合国决议实施的维和行动及其它行动。”自此,日本突破了向海外派兵的法律禁忌,完成了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立法程序,并且借参加维和行动之机开始向“普通国家”转变。20世纪90年代,日本不仅派遣选举监督员赴联合国驻安哥拉核查团执行维和任务,还派遣非战斗人员参加了联合国在莫桑比克和卢旺达等非洲国家实施的维和行动。2001年8月,日本政府做出决定,放宽自卫队在维和行动中使用武器的限制,并逐步为维和部队配备重武器。

“9·11”事件后,日本开始借“反恐”为名,向包括非洲在内的冲突地区派遣自卫队,走上了全面维和的道路,并先后参加了联合国在苏丹、刚果(金)和南苏丹等非洲国家实施的维和行动。2003年8月,日本在发表的防卫白皮书中,将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列入自卫队的“本体业务”。目前,日本仍有271名自卫队官兵部署在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日本参加维和行动的次数和派遣人员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已经实现了从完全不参与到全面参与、从派遣非战斗人员到派遣陆海空自卫队官兵的转变。

建立军事基地

2001年6月,日本航空自卫队以参与国际反海盗行动的名义,在吉布提国际机场附近建立了一处行动据点。这也是日本自卫队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固定的行动据点。到了2011年7月,日本斥资47亿日元,向吉布提政府租借其机场附近土地,建成了行动基地,面积约12公顷。这是日本二战后60多年来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基地,从而实现了从海外派兵到海外驻军的重大突破,使日本舰艇能够在该地区海域长期作战。

二战后,根据和平宪法规定,战败国武装只有自卫权,禁止在海外部署军事力量和建立军事基地。鉴于此,日本防卫省官员表示,在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只是为了满足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长期打击海盗的需要。但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吉布提位于亚丁湾西岸,面对红海南大门的曼德海峡,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扼红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过苏伊士运河开往欧洲或由红海南下印度洋绕道好望角的船只,都需要在吉布提港进行补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石油通道上的哨兵”之称。日本在此建立军事基地,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虽然建立基地的公开目的是为了打击索马里海盗,但是日本政府很可能以此作为其日后在该地区实施各类军事行动的战略据点,彰显其势力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新闻网在2013年11月7日透露,日本政府希望能够获得连接吉布提港湾的土地,以便将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军舰也能长期在吉布提停留,同时还将建造一个陆上自卫队的营地。如果该扩建计划能够得到吉布提政府的支持,日本在吉布提的基地将扩大成为一个海陆空功能齐全的军事基地。

基本动因

“政治大国”权欲的膨胀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以及日本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日本实施“大国外交”的欲望迅速增强,充当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图谋日益彰显。早在90年代初,日本外务次官粟山孝和在阐述90年代日本外交战略时就明确指出:“今天的日本,由于有了经济实力,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建立世界新秩序,以此来确保自己的繁荣和安全。在这个意义上,日本外交应从中小国家的外交向大国外交转变。”非洲所拥有的潜在的政治价值对政治目标尚未实现的日本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对非外交也被纳入日本充当全球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之中。

首先,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已成为日本既定的政治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非洲国家的广泛支持。早在1993年,日本就首次明确表达了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并将此作为最主要的外交政策目标之一。而非洲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联合国190多个会员国中,非洲就占了54个。联合国大会四分之一的“非洲选票”,已成为日本在外交上争夺的重要对象。

其次,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也是日本对非外交的目标之一。整个90年代,由于冷战期间长期被掩盖的部族、种族和宗教矛盾的爆炸性释放以及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政治动荡,非洲局部冲突与战乱一直持续不断。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已成为对大国显示自身实力和政治意愿的重要考验。在这方面,日本自然不甘落后。日本积极参加非洲地区的反海盗、国际维和等军事行动,不能用单纯的军事动机来理解,而是隐含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图谋。endprint

争夺非洲能源资源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外向型工业大国,经济发展与繁荣必须以持续的对外贸易为基础,主要依靠外部世界提供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同时对外输出工业制成品。日本也是稀有金属的消费大国,消费量约占世界稀有金属消费总量的25%,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能源和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对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安全保障”意义重大,特别是近年来中东政局的动荡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抬头,使日本进一步意识到在中东以外地区寻求能源供应的必要性。

非洲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大陆,对日本维护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非洲素有“世界原料库”之称,原油储量占全球总量的10%,日产量已达约1000万桶,占世界原油日产总量的近12%。非洲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便于开采。铬、钴、钛、钽、锗、锂和金刚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绝大部分,黄金、白金、铀、铝土、铜、锡和天然气储量也很多,其中,黄金和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因此,日本加强对非洲的军事渗透,目的之一就是获得并巩固能源的供应渠道,同时借此与非洲地区的潜在资源生产国建立合作关系。正如日本外相高村正彦2008年1月访问非洲时表示,“非洲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本对非洲的长期投资,必将在未来产生丰厚的回报。”

打造军事大国地位的平台

冷战后期以来,日本经济和科技力量的迅速提升,为发展军事力量、打造军事大国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非洲地区实施军事行动,为日本提供了发挥军事作用的平台。日本自卫队开始像其它普通国家的军事力量一样,逐渐突破“专守防卫”的限制,走上了国际舞台,借参与非洲地区军事安全事务之机重整军备,打造军事作战能力,增强军事实力。

一方面,日本可借此扩大军事影响。日本防卫副大臣小川胜在2011年7月出席驻吉布提军事基地落成典礼时发表讲话称,“该基地的设立,充分表明了日本打击海盗活动的坚定决心,并期待其作为一个‘据点,能够在将来日本与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和平合作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日本可以在非洲军事行动的实践中检验和提高战斗力,进一步推动其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发展。

外在因素

非洲地区战略形势的巨大变化

冷战结束之初,前苏联在非洲影响力的消失以及美、英、法等大国对非洲的相对冷落,使非洲政治权力真空开始凸显,从而为日本涉足非洲事务、增强在非洲的影响力提供了良机。特别是1993年美国军事干预索马里内战行动失败后,美希望作为西方联盟成员之一的日本能够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包括在非洲地区参与相关的政治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不少非洲国家也愿意加强与日本的双边关系,并希望日本对此作出回应。非洲国家对日本抱有多方面的期望:

一是希望获得日本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没有在非洲实施殖民统治和军事作战的历史,更容易为非洲国家民众所接受。

二是争取日本的投资。在债台高筑和经济乏力的多重压力下,许多非洲国家把吸引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投资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非洲国家甚至愿意接受外国在其领土建立军事基地的条件。

三是借鉴日本的管理经验。非洲国家虽然认为日本的发展模式不具备普遍性,但认为日本的管理方式以及日本人的勤奋精神还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四是借助日本的力量来抗衡欧美国家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对非洲国家施加的压力,寻求非洲地区战略格局的多元化发展。非洲国家的现实需求,为日本在非洲实施军事渗透打开了方便之门。

美日同盟因素

二战结束后,日本确立了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的总体外交战略,在政治与外交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强化与美国的合作。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日本对非战略的重要因素。自9·11事件以来,为防止恐怖主义的蔓延,美国调整了对非政策,逐步加大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并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反恐军事合作。2007年2月,美国正式宣布组建美军非洲司令部,统管此前由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和太平洋司令部共管的非洲军事安全事务,表明非洲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12年底,美国宣布将在35个非洲国家派驻军队。美军还依托吉布提、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塞舌尔等国基地,在非洲建立了一个成规模的无人机监视和侦察基地网,向政府提供恐怖组织活动的各种情报,为美军的全球打击能力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也为美国掌握各竞争对手的相关活动提供了便利。

美国在非洲的一系列举措,促使日本进一步提高对非洲的关注度。日本希望通过在非洲采取相应举措,巩固美日同盟关系,并且以非洲为依托,强化本国在西方阵营和国际舞台的地位。2014年4月,美日两国政府共同发表“美日全球及区域合作”声明,称两国已在非洲开展了大量合作:美国已经加入日本主导的培训非洲政府和企业人员的“横滨项目”,日本支持美国即将实施的针对非洲企业家的国际访问学者计划;美国国际开发署联合日本外务省,正在坦桑尼亚、加纳、卢旺达、塞内加尔和莫桑比克实施人道主义援助行动;此外,日本派遣的护航舰队与美军舰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进行联合巡航。由此看来,非洲正成为美日加强同盟关系的一个新支点。

抗衡中国因素

中非关系的稳步发展和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日益上升,也是促使日本加强对非洲军事渗透的重要因素。中国是日本的近邻,日本时刻关注中国,中非关系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让日本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日本在非洲的经营时间相对较短,而中国在非洲有着长久的互信合作基础。中国与非洲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并且建立了长达半个世纪浓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一贯坚持“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非原则,使得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而中国明显有别于西方传统发展援助机制的对非援助模式,也更为非洲国家欢迎。endprint

为此,日本将中国视为其非洲战略的重要对手,特别是将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看作是影响日本实现“入常”目标的一大绊脚石。在2006年“入常”战略受挫后,日本将失败的原因之一归结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过大。2011年8月,日本防卫省决定建立“国际和平合作中心”,邀请外军人士赴日学习培训,传授日本自卫队“维和行动”的经验和教训。日本媒体报道称,对抗中国的“军事外交”,是日本成立该机构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国在2009年成立“国防部维和中心”,邀请非盟成员国军队的相关人士前往中国学习和交流,并向他们展示了中国维和部队的训练和维和事业的发展,使日本感到“相形见绌”。此外,据日本军事专家透露,日本调遣侦察性能优良的P-3C反潜巡逻机常驻吉布提基地,并非“大材小用”。它除了担负反海盗任务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即“关注”同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南海舰队。

前景展望

通过军事关系推动政治关系的发展

日本“政治大国”理想和“普通国家化”的目标远未实现,决定了日本将会继续倚重非洲的某些政治优势,更多地寻求来自非洲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支持,特别是继续重视并加大在非洲开展“联合国外交”的力度。日本两次“争常”的失败,一方面说明日本提出的改革方案还不成熟,另一方面也表明日本对非洲国家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日非关系还难以同其他一些大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相比拟。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上与非洲国家元首会晤时,主要议题就是“希望非洲国家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未来日本对非战略的重要方向,就是争取使自己的“入常”愿望得到更多非洲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争取使日本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设想与非洲国家对联合国的政治期盼相契合。而非洲地区冲突和战乱不断,贫困问题非常严重,是联合国实施维和行动的重要地区。借参加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在非洲组织实施的军事行动之机,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安全与发展问题,也是日本显示国家实力、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途径。

战略性地选择军事合作对象

历史上,日本多以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价值来确定与相关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更重视那些对日本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国家,特别是具有中心辐射作用的国家。例如,日本长期重视发展同埃及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以及中东北非地区事务中的政治影响力,但与许多贫穷落后的非洲国家关系一般。这种不均衡的外交布局无助于日本发展同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关系,也无助于获得非洲国家的广泛支持。

日本政府要想通过在非洲的军事渗透实现最大利益,慎重选择军事合作对象将是一个重要前提。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政局不稳、战乱不断,更是对日本的非洲战略构成重要挑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日本选择军事合作对象国将主要根据以下标准:一是战略的重要性,包括该国在国际舞台上与日本的合作关系,以及在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二是与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的关系,特别是在国际维和、反恐怖斗争与防扩散等领域的需求;三是注重地区间平衡。此外,鉴于非洲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及非盟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日本可能会将非盟作为开展军事合作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需要非盟的理解与支持,对非军事合作日益体现出囊括整个非洲的“整体性”。

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日本对非洲的军事渗透,也将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首先,非洲对日本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不会迅速增加。特别是由于自身经济基础的相对薄弱及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非洲国家经济复苏尚需时日,非洲在日本对外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不会明显提高。

其次,日本外交战略的总体框架决定了非洲在日本外交架构中并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二战结束后,日本确立了以“经济中心主义”和“美日同盟”为两大支柱的外交战略,针对世界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采取亲疏不同的处理原则:一是强化美日同盟体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保持同美国的协调,是日本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强与其他西方国家以及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常常难以得到日本足够的重视。尽管冷战后日本外交的自主性和大国意识明显增强,但这一外交总体框架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第三,美、英、法等国对非关系在经过短期的“冷落”之后,已经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恢复并加强了对非渗透力度,使日本的非洲战略面临的竞争加剧。而此前日本在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时往往会附加政治条件,这种做法在非洲国家眼中属于干涉内政、损害主权的行为,导致日本与一些非洲国家的合作受阻。此外,近来日本极力扩大军事影响的企图,也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警惕。在此情况下,日本对非洲的军事渗透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endprint

猜你喜欢

吉布提维和自卫队
向维和英雄致敬
安倍暗示为自卫队修宪
海外维和
海外维和步步惊心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
吉布提成为反海盗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