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画面感”激活课堂

2014-07-08王林波武凤霞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画面感坦克自然段

王林波 武凤霞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并从中得出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一课可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落实识字写字的训练。第二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在阅读教学中各年段都应该高度重视字词教学。作为三年级教材,我们一定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好识字与写字教学。

一、“集中”与“分散”,多种方式认读字词

这一课生字较多,共有一类字14个,二类字6个。怎样设计识字教学才能既保证教学效果,又不显得枯燥呢?对每个字的特点认真分析之后,我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结合课题,随文识字。这篇课文的题目仅有6个字,但其中3个就是生字,其中“矛”“盾”“集”是一类字,“矛”“盾”还是二类字。怎样引入新课,结合课题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1)观看动画片《自相矛盾》,说说动画片中提到的两种兵器是什么。

(2)结合这两个字的字理,相机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矛”和“盾”。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3)矛和盾,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二者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集”,提醒学生注意右上有四横,不能少写,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匀称。)

这样设计,将引入课题与生字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结合字理进行“矛”和“盾”的教学,把生字的书写和识记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记忆也更深刻。在念儿歌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矛”和“盾”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2.突出重点,集中识字。十几个生字,如果分别组成词语放在一起让学生认读,那很难保证生字教学的效果。因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取舍,集中突破,先结合课后第三道练习题,选出值得积累的6个词语“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让学生进行认读。这6个词语中有5个都是由生字组成的新词,4个四字词语值得积累。“自卫”一词与“进攻”形成了一对反义词,分别描述了盾和矛的特点,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二、创设语境,运用中巩固字词

第一课时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读准所有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如何有机整合这些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我精心组织语言,设计了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将刚才认读的6个词语填写进下面这段话中: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段话中暗含了课后所有的生字,如果能够将6个词语填进这段话中并正确地读出来,那么课后所有的生字就能正确认读了。这一设计既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识了生字,而且训练了学生运用所积累词语的能力。此外,读通了这段话,学生也就了解了课文大意,真可谓一石三鸟。

第二课时:用生动直观的方式,将语言文字训练到位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文章,但是教学时我们一定不要过于理性,要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画面,让鲜明的画面对比带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捕捉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令人紧张的第一幅画面: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令人神气的第二幅画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与刚才令人紧张的画面不同,你这次一定会看到一个大快人心或者说令人神气十足的画面,把它用直线画下来。

在读出画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读,将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入,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一、一“字”一“标点”,读出画面感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所呈现出的画面时,我们可以紧扣一个字——“刺”和一个标点——“!”,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片段一: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 (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 (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师生齐读)

将文字读成画面,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刺”字的字理教学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更直观、深入的理解。接下来的引读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让学生触摸着自己的心跳来读,学生会深有感触,读出情感来。

片段二:

(出示句子:“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标点,你有什么发现?

师:从这两个感叹号,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此刻怎样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一读?

教师引读: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紧张极了,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万分迫切的想法——(生读)

发明家难以招架,在这危急关头,他在内心深处急切地呼喊——(生读)

生死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师生齐读)

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师生齐读)

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应该忽视每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这里,我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两个感叹号,进而通过引读激发情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这两个引号的妙用,应该说让学生达到了既得言又得意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一“影”一“声音”,说出画面感

课文第五自然段描述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场景,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的绝好契机。我们可以利用影视和声音等媒体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画面,在师生的对话中不露声色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片段一:

(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 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坦克威风吗?想不想亲眼目睹战场上坦克大显神威的场景?(播放影片片段。坦克进入战场,很有气势,但播放到坦克进攻与自卫时戛然而止。)

师:第一次投入战场的坦克究竟会怎样自卫,怎样进攻,怎样大显神威呢?这还需要大家的想象。闭上眼睛,战斗即将打响——(播放枪炮声、坦克的轰鸣声、刀砍声等,学生想象。)

(师述,指名学生补充。)

这坦克,自卫能力非常强。德国兵的军刀砍来——(生补充),德国兵的机枪射来——(生补充),德国兵的炮弹袭来——(生补充)。

这坦克,进攻能力也特别强。它遇到壕沟——(生补充),它遇到土丘——(生补充),它遇到铁丝网——(生补充);坦克上的机枪扫射过去——(生补充),坦克上的炮弹发射过去——(生补充)。

德国兵吓得哇哇直叫——(生补充)。

播放坦克进入战场的情景后戛然而止,这样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枪炮声、坦克的轰鸣声、刀砍声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战争情境,有助于学生的想象。教师的叙述,引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师生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非常有效的训练。有了观看录像的直观体验,有了倾听枪炮声后大胆的想象,有了口语表达的真情流露,此刻学生的朗读怎能不动情?

此外,课文的第2~4自然段运用大量文字,描述了发明家集合矛和盾的优点发明坦克的过程,其中充满着推理与设想,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材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呢?我想,得让学生们静下心来读书、思考,自己去理出一条思路来。

片段二:

师:矛和盾到底给了发明家怎样的启示,发明家又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探索发明家的思路。

这样的设计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变成了探索发明家思路的过程,让学生不只是在读文章,同时在思考、理解、理清发明坦克的思路,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点评】

王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是深入的,设计也是非常巧妙的。他没有面面俱到地引领学生学习,而是抓住“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三句话带领学生重点思考。这样大胆的取舍使得本文的学习重点非常突出。

品读这篇说课稿,我最深的感受是取舍有方,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既能感受到热烈的一面,也能感受到冷静、理性的一面。

热烈主要表现在对三个重点句的学习体会上。王老师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情境。热烈还体现在对坦克威猛的想象表达之中:“矛和盾到底给了发明家怎样的启示,发明家又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探索发明家的思路。”轻轻一转身,王老师又把学生带入了冷静的思考。学生们默读课文,沉潜在文字中探寻发明家的思路。此时的课堂,安静的是气氛,涌动的是思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潜心的学习和思考,接下来学生对文章所蕴含道理的理解才水到渠成。

两个完全相反的呈现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得整节课动静结合,有张有弛,使学生学习的效果达到了最大化。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苏无锡市南湖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画面感坦克自然段
第一辆现代坦克的“前世今生”
T-90 坦克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我就是吃可爱多长大的,怎样啦
超级坦克大乱斗
美丽的秋天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
画画
坦克新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