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有“度”才有效

2014-07-08王林波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园子萧红祖父

王林波

最近听一位教师上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其中一个教学片段让人难忘,引人深思。

师:是啊,在祖父的园子里,小萧红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多自由啊!从中我们可以听出萧红童年的生活就是一首歌,一首怎样的歌?

生:一首快乐的歌,一首自由的歌。

师:我们看到的萧红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可是,为什么茅盾先生却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婉的歌谣呢?同学们也许不知道,但是萧红的朋友们知道,萧红自己也知道。(出示课件,师述。)

重男轻女的父母从小就不喜欢是一个女孩的萧红;

曾经她因没有钱交房租被困在旅馆之中;

曾经她因为无力抚养,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他人;

曾经她的第二个孩子因病夭折;

曾经她三年间生活过五个城市;

曾经她孤零零一人病在香港;

曾经她婚姻不幸,处境艰难……

英年早逝的萧红曾独自长叹: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师:从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中和几个生活片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萧红是非常可怜的,很不幸。

生:萧红的人生是悲惨的,凄凉的。

生:萧红是令人同情的……

师:是啊,难怪茅盾先生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首歌,一首凄婉的歌。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一篇经典之作,这篇文章的语言极为朴实,亲切得如同身边的一个朋友向我们娓娓道来童年的回忆,仿佛聊天一般,简洁的语言读起来让我们倍感亲切。读这样的一篇文章,很多孩子都会禁不住笑出声来,总以为自己已经是那个最调皮的孩子了,真没想到,著名的作家萧红小时候也这样淘气。

如此充满童趣的一篇文章,学习起来应当是充满了欢笑声的,至少应当是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然而,眼前的课堂却显得非常沉闷,甚至死气沉沉,孩子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笑意,那种凝重与疑惑的表情让人倍感惋惜。

著名作家茅盾对萧红的《呼兰河传》评价很高,说这部作品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位教师紧扣茅盾先生的这句话,品读感受这首叙事诗,孩子们刚刚感受到些许轻松自由时,教师话锋一转,孩子们的情绪立刻被带到了凄婉的氛围中;在孩子们欣赏祖父园子里多彩的景象时,在孩子们刚刚感受到园子的美丽时,教师又用低缓的语调讲述起了作者的种种不幸。

五年级的孩子,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到底需要些什么?到底能够读懂些什么?从祖父的园子里感受到自由不好吗?从萧红的童年趣事中感受到快乐不行吗?为什么非得去感受凄婉,感受不幸?什么颠沛流离,处境艰难?什么婚姻不幸,英年早逝?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吗?这是孩子们能够读懂的吗?没错,萧红是文学洛神,但童年的她一样是个孩子,一个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孩子!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童年的萧红,萧红的童年,为什么非得一味地提升理解的高度?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责怪这位教师,时下,我们的语文课陷入了一种盲目追求深度的误区,很多教师都在过度地解读着教材。执教公开课,仿佛如果自己对教材的挖掘没有足够的深度,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水平;自己对文本解读没有足够的厚度,就展示不了自己的魅力。于是乎,有些公开课变得高深莫测,玄之又玄。听课教师常常也需要思索半天才能领会执教教师的良苦用意,顿悟后的老师们常常会是一脸的惊叹、满心的仰慕,惊叹于执教教师对教材如此高深的解读,羡慕人家如此丰厚的文学底蕴;相比之下,自己是如此的才疏学浅,自己也曾教过这一课,也同样费了不少工夫,显然,自己的文本解读是如此的粗浅。

平复激动的心情后,我们心中也常常会疑云一片:小学的语文教学,需要如此高深的解读吗?面对教师如此“精”而“深”的教学设计,孩子们能否领会这其中的秘妙呢?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本阅读?要深度,还是广度,抑或是适度?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教学?是教师风采的完美展现,还是课堂上孩子们的灵动表现?

不可否认,课堂是孩子们成长的天地,那么,教材解读应当适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也就无可置疑了。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度,也不要一味地奢求深度,适度的教材解读才是最好、最有效的解读。

首先,我们要学会用孩子的视角去审读教材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小学语文就那点儿知识,没什么可教的。然而现实中,几乎在每所学校我们都会发现一些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难道是他们不够聪明吗?不,那是因为这些人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在看小学的语文学习。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握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的小手是那么柔嫩,写写字当然会困会疼的。反过来看,孩子们很快就能背诵刚刚学过的课文,请问: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你能吗?在孩子眼里,你是不是也有些笨拙呢?

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去审视教材,萧红被称为文学洛神,《我和祖父的园子》也足够经典,的确是一首凄婉的歌,但这是孩子们应该领悟的吗?在孩子们的眼中,祖父的园子是足够有趣的,他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可爱的小昆虫,尤其是那只嗡嗡飞着的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蜂子;他们感兴趣的是童年的萧红做过的各种各样的调皮的事情,甚至恨不得自己能够进入到课文中,和萧红一同去经历那些令人难忘的事情;他们一定在想:如果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和老师能够像文中萧红的祖父一样,无论自己做了什么调皮捣蛋的事情,都能够“大笑”“还在笑”“笑得够了”再说,那该多好啊!至于什么颠沛流离,婚姻不幸,什么凄婉的歌谣都到一边去吧,留给那些大孩子们吧,留给那些研究萧红、研究文学的人慢慢研究,细细品味吧!

有人说,年轻人再不疯狂就老了。那么孩子呢,再不美好,真的就晚了。在这样一个纯真的年纪,就让孩子们去感受文中那些最纯美的景象、最天真的事件、最无邪的快乐吧!

面对这篇文章,我们完全可以用一颗童心去解读。抓住文章第二自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和那些可爱的小昆虫近距离接触,甚至可以回顾自己和这些小虫子之间曾经发生的趣事;我们还可以抓住课文中重点描写的童年的萧红做过的三件非常调皮的事情,让孩子们感受这些“不乖的孩子”才能感受到的乐趣。

相信关注了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视角设计教学,这篇课文的学习一定会充满了乐趣,课堂上,时时发出会心的笑声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要用高深的解读让文学大师在高高的天空飞翔,而我们年幼的孩子永远在空空的地面游荡。没有交汇点,就不会有思维的碰撞,当然就不会有精彩的对话。让我们和孩子们站在一起,让大师的作品适当着地,让孩子的视角适当提升,他们之间的交汇点就是我们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站在孩子的视角解读这篇课文,于是,就有了更受孩子们喜欢的教学片段: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去看一看,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又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拿出你的笔,把你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的画下来。

(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

生: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了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课文中这样写道:“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祖父的园子里可不止这几只可爱的昆虫,还会有哪些可爱的小虫子呢?

生1:一定会有蚯蚓、蟋蟀。

生2:还有螳螂和蚂蚁……

师:一口气,我们说出了这么多可爱的小虫子的名字。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小虫子的名字放进课文中的句子中,那祖父的园子一定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蚯蚓、蟋蟀、瓢虫、蚂蚁、螳螂,样样都有。

师:祖父的园子可真是生机勃勃啊!如果这是我祖父的园子,我一定会非常自豪,跟我的好朋友夸耀,我会说:嗨,我告诉你们,这里的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夸耀呢?

生1:我跟你说啊,我祖父的园子里有很多昆虫,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生2:快点快点,到我祖父的园子来看看吧,这里的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生3:看哪,我祖父家的园子里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如此放松,这般自在,如同聊天一般,这样的课堂不就是一种享受吗?这样的学习不就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吗?一切,源于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用孩子的眼光看待教材。

其次,我们要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去解读教材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我们是教语文的,是教小学语文的,我们的心中必须装着《语文课程标准》,并时刻谨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关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运用是我们的独当之任。课文一方面担当着传播信息的作用,我们要带领孩子们读懂内容;另一方面,课文还承载着如何传播信息的重要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当关注这一核心价值。

就《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而言,我们不仅要感受萧红童年的快乐,感受祖父园子的自由,更要关注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引领学生学习作者独具特色的表达方法。

如课文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细读这句话,我们眼前能够真切地出现那只可爱的蜂子,它多么可爱啊!聚焦语言表达,我们又发现每一个分句都那么短小,甚至只有短短的四五个字,但是,就是这样简洁的表达,却让我们倍感亲切。大道至简,或许就是这样,大师总在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着最有趣的内容,而不是用深奥冗长的句子迷惑读者。

再看看描写“铲地”的部分,我们会发现这样一段话: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这段话并不长,但我们却发现“笑”字反复出现,有三次之多。在小萧红犯了错误的时候,祖父不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那样对我们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而是笑着和犯了错误的萧红对话。再细细品读他们俩人之间的对话,又是简简单单的表达,甚至两个字就是一句话:“这是什么?”“谷子。”“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是的。”……

依然是极为简洁的表达,依然是非常质朴的话语。简洁如话的语言仿佛是友人间的闲谈,质朴的表达让我们倍感亲切。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些极具特色的语言,从学习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呢?我想,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仅是有效的,更是充满童趣的。让我们到课堂上去体验这样解读的魅力吧!

片段一: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萧红,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著名作家茅盾对她也有很高的评价。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大作家,我们却发现她的文字很朴实,很有童趣,尤其是刚才大家读的那句话,句子短短的,就好像是作者在跟自己的好朋友炫耀自己祖父的园子一样。作者特别写了蜂子,你眼中最可爱的是哪种小虫子呢?来,让我们拿出笔,像作者一样,用短短的句子,亲切地表达出你眼中最可爱的小虫子来!

(生写句子,师巡视。)

生1:这里的蜜蜂是黄的,蝴蝶是蓝的,蚯蚓则蠕动着自己滑溜溜的身体悠闲地向前行进。

生2:这里的蜜蜂是圆嘟嘟的,蚂蚱是闹腾的,螳螂则像个稳重的大人挥舞着自己的大刀。

生3:这里的蚂蚁是黑的,螳螂是绿的,知了则懒洋洋地趴在树上叫着。

生4:这里的螳螂是威猛的,蚯蚓是灵活的,西瓜虫则非常胆小,有人一碰它,它便蜷缩起来不动了。

片段二:

师:是啊,同学们又有了新发现,萧红和祖父的对话依然非常简短,这就是这篇文章中语言表达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是铲地的情形,其实在种菜的时候,作者也干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生1:她把种子都不知道踢到哪去了。

生2:浇菜的时候,她更调皮了,把水往天上浇,还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面对作者这两个调皮的做法,相信宽容的祖父依然会笑,依然会和作者说话。让我们用上“笑”字,用上简短的人物对话,写写当时的情景吧!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来写。

(生思考,书写,师巡视。)

生1: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祖父看了哭笑不得地说:“你这个小淘气,在干什么呀?”我说:“溜土啊,怎么啦?”祖父大笑道:“你这叫怎么个溜土法呀?”我说:“溜土就是用脚溜平,哪来什么法啊!”我和祖父都笑了。

生2:我选择的是第二个: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祖父和我都被淋到了。祖父笑着说:“好玩吗?”我说:“好玩,好玩。”祖父又大笑起来说:“喜欢玩就继续玩吧。”我听完又继续玩开了。

生3:我选择的也是第二个: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祖父笑着说:“好凉快呀,你以后每天都来下雨吧。”祖父边说边又提了一桶水。

生4: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祖父笑着说:“下雨了,那我回家拿伞去。”

生5:我选的是种菜的情景,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祖父笑着问我:“你干吗呢?”我说:“溜土呀。”祖父又笑着问:“那菜种呢?”我无言以对,羞红了脸,就到一边玩去了。

生6:我选的是第一个,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祖父大笑了一阵,笑够了对我说:“你在干什么?是不是把菜当成足球了?”我们都笑了。

孩子们微笑的脸庞是美丽的,孩子们妙趣横生的表达是美妙的,这所有的美都来源于我们对教材适度而有效的解读。

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我们就能发现孩子们的心声;从语文的角度审视,我们就能抓住语言表达的秘妙,两者相融合,于是乎,课堂上的孩子们不再沉默了,语文课也不只是热热闹闹了!

课堂上,唯有孩子们发出的声音才是最动人的。我们的课堂可以没有充满景仰之情的静静倾听,因为太过专注的目光缺乏灵气,但我们的课堂不能缺失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见解的声音。我们的课堂不需要华丽的外表,直触语文教学本质的课堂才是我们的追求。

一切皆须适度。让我们以语文的眼光去审视教材,用孩子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发掘那些适合孩子们接受水平的文化养分去润泽孩子们的生命,激活他们的潜能。潜心细读,用心思考,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够用最有效的解读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园子萧红祖父
祖父瓷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我和祖母的园子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祖父的一封信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园子匠
与萧红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