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课堂的本质特征及其教学策略

2014-07-08谢大慧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预设师生过程

谢大慧

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新的教学形态,首先得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特性。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时就提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认识上已抛弃了教学单一工具性的特点,进而转变到关注生命特征上来。生成课堂从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生成品质的培养。

一、对生成课堂的基本认识

1.生成课堂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一单一因素构成,而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学过程也不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学预案,而是师生共同实施和创生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 、共享认识成果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是实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因此,生成的课堂是指师生在互动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策略,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加以认识的一个过程。生成的课堂既不是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僵死的教育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

生成性的课堂有以下基本要素:①生成课堂是一个不断观察、记录、计划的过程;②教师是关键的“决策者”;③可以作为课程选择的内容是无穷的,有意义的价值观和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④课程产生于每个特定环境(时间、地点)中,来自特定的人(班级、学生)之间互动时所表现出的兴趣、问题、需要;⑤ 课堂不是教师事先确定的,而是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的计划是暂时的、可变的;⑥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是知识和技能习得的最佳环境;⑦鼓励和支持学生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及兴趣在深度和复杂性方面进行探索和钻研;⑧有效的课程活动和内容是连续性的,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互相孤立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体现出以下特点:

(1)强烈的现场性。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课堂交流互动中,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从而使这种现场交流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会产生许多突发性的“即时”因素。

(2)完全的过程性。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接受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更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解码、重组、提升的过程。

(3)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而每一个生命体不尽相同,课堂教学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体验”的教学过程中,其生成的状态就具有了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

2.生成课堂的教学表现。

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与学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当内在的积累和情感发生反应时便很容易诱发新内容的生成。新的因素不断生成,便会产生不同的课程内容,并由此促进教学过程的丰富和完善。生成课堂思想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个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生成课堂关注“生成”过程中学生独特而多元的体验和感悟,追求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成性,并以此作为学生走向发现、走向创造的契机。它重视师生自身独立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视学生的发展为课堂的首要目标。预设的教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不同的语文学习需求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开放地纳入教学过程中,使课堂充满着智慧和挑战,显露出生机。这里,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 都将体现他们的发展过程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使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二、生成课堂的教学策略

生成课堂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以课标思想为指导,立足课堂教学而构建课程,为追求教学最优化,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在深钻教材、熟悉学生和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总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预设框架,在实施教学设计时,经过同化、顺应,建构新的教学体系。

1.教学预案的设计策略。

语文生成课堂的教学预案设计同常规的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个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不可能绝对准确地符合实际预测的情况。不论预案设计得多么周密,考虑得多么全面,一旦进入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必定会与学生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课堂的这种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构成了预案设计的模糊性。这里强调预设的模糊性,是为了更好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显示了教学的计划性,生成则显示了教学的灵活性。课前预设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价值和基本走向,体现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课堂生成决定了课堂只能根据教学过程中偶然突发的教学情形来因势利导,它具有灵活性和辅助性。如果说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而预设则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因此,语文生成课堂的预案设计较恰当的策略是:

第一,教师吃透教材,弄清课文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学习内容 ,科学处理好教材,让学习内容“常见常新”,对学生永远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促使学生拥有不断深入探究的欲望。

第二,预测学情,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学生心理等因素,更要考虑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因素。

第三,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有开放性。

第四,模糊预案设计,对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步骤等只确定几项指导性的初步构想,使之有一定的弹性。

第五,考虑课堂的生成,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设身处地思学生所思,疑学生所疑。如,对学生而言,要实现教学目标,已有的东西是什么?最欠缺的是什么?学生会产生哪些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会用什么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教师对课堂发展的可能性要尽可能地多做几种假设,以便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能够根据丰富多彩的教学现实和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

2.生成课堂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生成课堂给了教师和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决策都有发言权。学生,不仅参与课程的实施过程,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设计,既是课程的受益者,又是课程的贡献者;教师,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他要在多变的、不确定的、丰富的、充满认知矛盾的课堂环境中,对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进行判断、吸纳,并支持、帮助、 引导学生去研究、探索 。因此,教师的课堂策略运用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

(1)建立协商和帮助性的学习群体。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师生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处于不断作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生成过程中都有协商学什么和怎样学的机会和权利。协商和帮助性的互动的学习群体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和后知者的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情感表达方式。另外,单就建立协商和帮助性的互动的学习群体本身来说,就具有极大的课程意义。学生在这个群体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他们在个体学习的同时,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启发,遇到困难协商解决,并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认知冲突,拓展个体知识视野,共享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培养反思、评价和批判能力。

协商和帮助性的互动学习群体以亲密合作的人际关系为前提,师与生的角色是互变的,师与生的作用是互补的,其过程也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的沟通和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的认识,让语文课程的生成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2)善于倾听和观察学生。生成课堂要求教师成为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教学任务的达成,教学效果的实现,最终都要以学生的变化来体现,学生永远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学习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语言表达、对话,包括无声的体态语言。如,学习一篇文章,应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风格进行尝试性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去思考、去感受、去探究、去领悟,此时,教师最好不要介入,给学生的学习留点空间、多点自主。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悟到的、或尚不理解的说出来,教师则静下心来做一个好的听众或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教师要善于营造开放的质疑气氛并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对学生的情感反应做出恰当的回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节外生枝”,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从中发现课程的生成因素。同时,注重运用有效的方法把倾听和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了解、总结学生的学习体验,探究学生对教学的体悟,并时常进行反思。

(3)挖掘并利用学生的错误。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怕出错。生成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为课程的生成点。生成课堂强调失败和错误对人的发展也大有益处。因为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所以就有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出现相同语文材料的不同理解、一样问题多样解答的现象也就成了必然。况且,这种差异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要不怕学生出错,要允许他们出错。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怕出错更能凸现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因此,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除了表扬他敢于回答问题外,还应通过再启发诱导、读书思考,重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答案。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珍视学生出错的原因及其思索的过程。有时恰恰是这种“错”掩盖了“真知灼见”。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把他们的错误视为难得的课程资源,追根溯源,努力挖掘错误背后的东西,认真剖析、弄清出错的真正原因,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认知冲突,并经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最终从内心达到真正的认同。

(4)及时捕捉灵感,巧妙应对意外因素。课堂教学,说到底是教学信息的传播、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信息在传输交流的过程中,必将受到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有的源于内部,如教师的兴趣与灵感、学生的困惑与释疑、教学的环境与媒体等,有的源于课堂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干扰。这些之所以称为“意外”,就是因为它们一般都超出了预设的教学计划,是无法事先预测的,带有很大的偶发性和突然性 。这些意外有正面的,如教师的灵感、学生富有见地的理解;也有负面的,如小动物进教室、多媒体课件出故障、教师板书错误、学生思路阻滞等。

灵感是教师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突发出新形象和新发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的全部精神力量的突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力投身于其间,往往可以不时地迸发心灵的火花,产生智慧的闪光,而大大超越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让妙思泉涌的思维活跃在生成的课堂上,并形成“一活全活”和“一通百通”的教学佳境。

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段独特历程,我们无法预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并且注重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始料未及的体验、出现的偏差,甚至与预设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可开发的教育资源,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生成新的知识,得到新的收获。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预设师生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