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道高考模拟题想到的

2014-07-08靳峰娜

考试周刊 2014年36期
关键词:解析几何

靳峰娜

摘 要: 中学解析几何是将几何图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以方程的观点研究曲线,体现了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但有时运算量过大,或需繁杂的讨论,这些都会影响解题速度,以至于被迫中止解题过程.特别是高考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解题任务,计算能力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减小运算量的方法,合理简化解题过程,优化思维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解析几何 减少运算量 高考模拟题

笔者在高三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模拟题:

如图,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 + =1(a>b>0),双曲线 + =1的两条渐近线为l ,l .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使l⊥l ,又l与l 交于点P,设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A、B.

(Ⅰ)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且双曲线的焦距为4,求椭圆C的方程;

(Ⅱ)求 的最大值.

本文以第(Ⅱ)问为例,按照解析几何的常规做法如下:

解:(Ⅱ)l∶y= (x-c)与椭圆C: + =1联立整理得:(a +b )x -2ca x+a (a c -b )=0.

由求根公式得x = = .

l∶y= (x-c)与l ∶y= x联立,可求得P( , ),

∴ = = = = .

令t= ∈(0,1),

则 = = = ≤ = -1,(当t= -1时取等号)

∴ 的最大值为 -1.

总结:这种做法运算量很大,即使用了“投影”思想,究其原因是:此种解法并没有用到在解解析几何题经常使用的“设而不求”的方法,比如韦达定理,“点差法”等.从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角度来说,此种解法中“设点并求”是不太可取的一种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用.那么是不是除了这种“通法”外,此题就没有其他减小运算量的方法呢?

联想平时在计算解析几何题时用的一些减小运算量的小“技巧”,笔者试着从以下角度分析求解本题:

1.改变设法

另解1:(Ⅱ)l∶y= y+c与椭圆C: + =1联立整理得:(a +b )y +2ab cy-a b =0.

由求根公式得y = = .l:x= y+c与l : x联立,可求得P( , ),∴ = = = (后同原解).

总结:当已知直线的横截距时,设直线为x=ty+m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此题在求线段比时将其投影到y轴,可以减少一个点的坐标的运算.不要小瞧这“一小步”,对于较复杂的解析几何题来说这是“一大步”.

2.巧用向量

另解2:令 =λ,则 =λ ,

由原解知P( , ),进而x = = = y = = = 将其代入椭圆C: + =1得:(c +λa ) +λ a b =a c (1+λ) ,

整理得:∴λ= (后同原解).

总结:向量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此种解法正是利用这个有效工具,进而得到点的坐标,再利用在椭圆上这一条件得出结论,给人一种顺理成章,一气呵成的感觉.

3.活用平几

另解3:过P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C,过A作PC轴的垂线交PC轴于A .记l与l 的交点为D,则O、P、C、D四点共圆,

∴∠A PA=∠DOF,∴ = .

由原解知P在椭圆的右准线上,则 =e,

∴ = = =esin∠DOF.

又tan∠DOF= ,∴sin∠DOF= ,

∴ = = (后同原解).

小结:以上解法借助圆的几何性质解题,令人拍案叫绝.采用“回归定义”的策略,简捷运算,是“数”与“形”有机结合的典范.

以上共介绍了三种解析几何中常用的减小计算量的方法.其实,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减小计算量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设而不求、点差法、三角代换、极坐标、参数方程、使用特值等,并且不同的题目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实践、多总结,就能够以简驭繁、事半功倍,使解题思路构筑在较高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谢全苗.论数学求简精神的培养.数学通报,2004.2.

[2]成军.用平面向量巧解一题.中学数学,2006.5.

摘 要: 中学解析几何是将几何图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以方程的观点研究曲线,体现了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但有时运算量过大,或需繁杂的讨论,这些都会影响解题速度,以至于被迫中止解题过程.特别是高考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解题任务,计算能力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减小运算量的方法,合理简化解题过程,优化思维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解析几何 减少运算量 高考模拟题

笔者在高三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模拟题:

如图,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 + =1(a>b>0),双曲线 + =1的两条渐近线为l ,l .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使l⊥l ,又l与l 交于点P,设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A、B.

(Ⅰ)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且双曲线的焦距为4,求椭圆C的方程;

(Ⅱ)求 的最大值.

本文以第(Ⅱ)问为例,按照解析几何的常规做法如下:

解:(Ⅱ)l∶y= (x-c)与椭圆C: + =1联立整理得:(a +b )x -2ca x+a (a c -b )=0.

由求根公式得x = = .

l∶y= (x-c)与l ∶y= x联立,可求得P( , ),

∴ = = = = .

令t= ∈(0,1),

则 = = = ≤ = -1,(当t= -1时取等号)

∴ 的最大值为 -1.

总结:这种做法运算量很大,即使用了“投影”思想,究其原因是:此种解法并没有用到在解解析几何题经常使用的“设而不求”的方法,比如韦达定理,“点差法”等.从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角度来说,此种解法中“设点并求”是不太可取的一种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用.那么是不是除了这种“通法”外,此题就没有其他减小运算量的方法呢?

联想平时在计算解析几何题时用的一些减小运算量的小“技巧”,笔者试着从以下角度分析求解本题:

1.改变设法

另解1:(Ⅱ)l∶y= y+c与椭圆C: + =1联立整理得:(a +b )y +2ab cy-a b =0.

由求根公式得y = = .l:x= y+c与l : x联立,可求得P( , ),∴ = = = (后同原解).

总结:当已知直线的横截距时,设直线为x=ty+m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此题在求线段比时将其投影到y轴,可以减少一个点的坐标的运算.不要小瞧这“一小步”,对于较复杂的解析几何题来说这是“一大步”.

2.巧用向量

另解2:令 =λ,则 =λ ,

由原解知P( , ),进而x = = = y = = = 将其代入椭圆C: + =1得:(c +λa ) +λ a b =a c (1+λ) ,

整理得:∴λ= (后同原解).

总结:向量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此种解法正是利用这个有效工具,进而得到点的坐标,再利用在椭圆上这一条件得出结论,给人一种顺理成章,一气呵成的感觉.

3.活用平几

另解3:过P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C,过A作PC轴的垂线交PC轴于A .记l与l 的交点为D,则O、P、C、D四点共圆,

∴∠A PA=∠DOF,∴ = .

由原解知P在椭圆的右准线上,则 =e,

∴ = = =esin∠DOF.

又tan∠DOF= ,∴sin∠DOF= ,

∴ = = (后同原解).

小结:以上解法借助圆的几何性质解题,令人拍案叫绝.采用“回归定义”的策略,简捷运算,是“数”与“形”有机结合的典范.

以上共介绍了三种解析几何中常用的减小计算量的方法.其实,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减小计算量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设而不求、点差法、三角代换、极坐标、参数方程、使用特值等,并且不同的题目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实践、多总结,就能够以简驭繁、事半功倍,使解题思路构筑在较高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谢全苗.论数学求简精神的培养.数学通报,2004.2.

[2]成军.用平面向量巧解一题.中学数学,2006.5.

摘 要: 中学解析几何是将几何图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以方程的观点研究曲线,体现了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但有时运算量过大,或需繁杂的讨论,这些都会影响解题速度,以至于被迫中止解题过程.特别是高考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解题任务,计算能力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减小运算量的方法,合理简化解题过程,优化思维过程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解析几何 减少运算量 高考模拟题

笔者在高三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模拟题:

如图,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 + =1(a>b>0),双曲线 + =1的两条渐近线为l ,l .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使l⊥l ,又l与l 交于点P,设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A、B.

(Ⅰ)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且双曲线的焦距为4,求椭圆C的方程;

(Ⅱ)求 的最大值.

本文以第(Ⅱ)问为例,按照解析几何的常规做法如下:

解:(Ⅱ)l∶y= (x-c)与椭圆C: + =1联立整理得:(a +b )x -2ca x+a (a c -b )=0.

由求根公式得x = = .

l∶y= (x-c)与l ∶y= x联立,可求得P( , ),

∴ = = = = .

令t= ∈(0,1),

则 = = = ≤ = -1,(当t= -1时取等号)

∴ 的最大值为 -1.

总结:这种做法运算量很大,即使用了“投影”思想,究其原因是:此种解法并没有用到在解解析几何题经常使用的“设而不求”的方法,比如韦达定理,“点差法”等.从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角度来说,此种解法中“设点并求”是不太可取的一种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用.那么是不是除了这种“通法”外,此题就没有其他减小运算量的方法呢?

联想平时在计算解析几何题时用的一些减小运算量的小“技巧”,笔者试着从以下角度分析求解本题:

1.改变设法

另解1:(Ⅱ)l∶y= y+c与椭圆C: + =1联立整理得:(a +b )y +2ab cy-a b =0.

由求根公式得y = = .l:x= y+c与l : x联立,可求得P( , ),∴ = = = (后同原解).

总结:当已知直线的横截距时,设直线为x=ty+m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此题在求线段比时将其投影到y轴,可以减少一个点的坐标的运算.不要小瞧这“一小步”,对于较复杂的解析几何题来说这是“一大步”.

2.巧用向量

另解2:令 =λ,则 =λ ,

由原解知P( , ),进而x = = = y = = = 将其代入椭圆C: + =1得:(c +λa ) +λ a b =a c (1+λ) ,

整理得:∴λ= (后同原解).

总结:向量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此种解法正是利用这个有效工具,进而得到点的坐标,再利用在椭圆上这一条件得出结论,给人一种顺理成章,一气呵成的感觉.

3.活用平几

另解3:过P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C,过A作PC轴的垂线交PC轴于A .记l与l 的交点为D,则O、P、C、D四点共圆,

∴∠A PA=∠DOF,∴ = .

由原解知P在椭圆的右准线上,则 =e,

∴ = = =esin∠DOF.

又tan∠DOF= ,∴sin∠DOF= ,

∴ = = (后同原解).

小结:以上解法借助圆的几何性质解题,令人拍案叫绝.采用“回归定义”的策略,简捷运算,是“数”与“形”有机结合的典范.

以上共介绍了三种解析几何中常用的减小计算量的方法.其实,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减小计算量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设而不求、点差法、三角代换、极坐标、参数方程、使用特值等,并且不同的题目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实践、多总结,就能够以简驭繁、事半功倍,使解题思路构筑在较高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谢全苗.论数学求简精神的培养.数学通报,2004.2.

[2]成军.用平面向量巧解一题.中学数学,2006.5.

猜你喜欢

解析几何
智慧学习
用几何的观点解释线性代数问题
探究数学软件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例谈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谈超级画板支持下如何优化解析几何教学
《微分几何》教学的教改实践感受
《线性代数》教学中提高学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