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

2014-07-07张迎宗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9期

张迎宗

内容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农民的从业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亦日趋严重。而农村金融通过其功能、运作和机构发挥的作用,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其规模与效率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存在一定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94年至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展开系统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变动会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化,且与之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会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基于此,文章从确保金融规模稳步增长、提高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农村金融发展 OLS模型

引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日趋严重,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据社科院公布的2012年《农村绿皮书》显示,2011年中国农村基尼系数比2010年有所增长,达到0.3897,即将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农村经济的繁荣需要金融的助力,而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助力应该包含两方面,既要有效率上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又要体现公平,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刘纯彬、桑铁柱,2010)。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既可以助力当地经济繁荣,增加收入较低者的收入,又可以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资金支持,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文献回顾

国外对金融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学者们才重视这一问题。麦金农和肖针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金融相互制约,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因此政府应用金融深化政策促进金融发展。但是,Townsend等却认为高收入者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周全的服务,从而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与此同时,而Li Squire等通过实证分析后认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所以,整体来看,国外学者们大都认为金融发展状况与收入差距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但具体研究结论呈现多样化。

与国外研究不同,国内学者们更关心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章奇等(2004)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的结论;姚耀军(2005)等通过不同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后认为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而金融发展效率与其呈负相关。而刘敏楼的结论与以上研究差别很大,他通过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符合倒 U 型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并不相同,且大多忽视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的问题,更忽视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问题。因此, 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既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为解决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这一难题寻找途径,又可以为农村金融深化寻找更强有力的支撑。

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变化能否导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产生相应变动,因此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构建如下模型:

NID=α+β1NFD +β2NFE+e

其中,NID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NFD为农村金融规模,NFE代表了农村金融运行的效率,e为误差项,α、β1 、β2为待估参数,其中α表示在没有NFD和NFE影响下NID的固有值,而β1 和β2分别代表了当NFD和NFE变动一个单位时NID的变动程度,β1 和β2显示了农村金融规模和运行效率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

(二)指标选取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NID),是指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组中纯收入最高的一组的比重与纯收入最低的一组的比重的比值,该指标的数值越高,表示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差距也就越大,反之越小。

农村金融规模(NFD),是指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总额与发放的贷款总额之和与当年农村GDO的,其数值越高,说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越大,反之越小。

农村金融运行效率(NFE),指的是农村贷款占农村存款的比重。在当前农村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背景下,该指标既可以评判农村金融机构将本区域储蓄转变成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能力的大小,又能反映农村资金外流情况。其数值越大,说明农村金融运行效率越高,越能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反之,表明该区域农村资金外流越严重。

(三) 数据处理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为年度数据,其时间跨度为1994年至2009年。其中,农村GDP数据由农村国民生产总值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乘以全国GDP得出,农村存款为农户储蓄和农业存款之和,农村贷款为乡镇企业贷款与农业贷款之和。我国GDP数据、比重数据、农村存贷款数据、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数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经济绿皮书》、《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实证分析

(一)最小二乘估计(OLS模型)

首先对已整理的数据取对数,这样可以确保能够用线性模型实证分析。然后,把取相应的对数后的三组数据引入Eviews软件,做最小二乘估计(OLS模型)可得:

LNNID=1.688-1.748LNNFD-

(3.853) (-3.088)

1.667LNNFE (1)

(-3.057)

R2=0.6634 修正R2=0.6117

F=12.81353 D.W=1.607939

其中R2是可决系数,F与D.W是相关的两个检验统计量,而括号内的数值为相应参数的“t”的检验值。

据以上回归估计看,模型拟合程度较高。R2=0.6634,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良好。从截距项与斜率项的t检验看,β1与β2相应的t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自由度为n-3=13的临界值-t0.025(13)=-2.167,均没有违反经济意义。此结果表明我国在1994-2009年的16年时间里,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运行效率的提高会缓解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平等。endprint

(二)异方差检验

为确保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对该模型进行怀特(White)检验以检验该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检验后可得:

e2=3.102+3.607lnX1+0.168(lnX1)2+

(1.44) (1.07) (0.09)

8.228lnX2+4.078(lnX2)2+6.851lnX1lnX2

(1.65) (1.44) (1.59)

R2=0.5634

各参数的t检验都不显著,但:

nR2=16*0.5634=9.014

α=5%下,临界值 χ20.05(5)=11.07,很明显9.014<11.07,故接受原假设,即(1)式所表示的的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三)序列相关性检验

为防止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增加模型可信度,本文将采用DW检验法 对模型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由OLS模型可得:

D.W=1.607939

取α=5%,由于n=16,k=3(包含常数项),查表得:

dL=0.98, dU=1.54

由表1知,dU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以下结论:我国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变动会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化,且与之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会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并扩大农村金融规模

本文实证分析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便是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呈负相关关系,因而要加大当前农村紧缺的资本的供给。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在控制资金外流的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货币的投放;另一方面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金融组织对农村在资金支持上加大力度。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农业保险体系,以降低农户借贷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增加正式借贷总量。

(二)提高农村金融中介效率

1.鼓励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完善竞争机制。地方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充分吸引民间资本,建立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发挥其农户信息掌握更完整,经营机制更灵活的优势,提高金融服务发展效率,直接为“三农”服务。

2.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包括农民法制意识淡薄、企业和农户缺乏有效资产抵押等问题,这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倡导,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建立针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和档案制度等措施,从而规避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时给其自身带来的风险。第二,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与农村企业法律意识。第三,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增加农户资产。政府应该加快农民的土地流转实现的步伐,让农民真正的拥有属于自己的资产,确保农民可以以土地作抵押,更及时的获得所需资金。

3.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农村金融中介是独立于金融机构与农户之外的第三方,应承担起在两者之间搭建桥梁的职能,通过金融中介收集和供给各类金融市场信息,促成借贷双方达成交易,从而使金融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1.明晰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三类金融组织职能划分不清,业务相互交叉,利益相互冲突,不能充分发挥三者的整体效应。因此,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立足长远,真正承担好政策融资的职能,重点是为农业基础设施、粮棉重点农产品以及扶贫等风险大、周期赢利水平低等特点的项目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加强对农村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其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2.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能力。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作为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应抓住客户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在借贷制度和产品服务上创新。一方面,进行借贷制度创新,在保证金融安全的情况下,放宽限制,简化借贷手续,使农户贷款特别是农户的生产性贷款方便、快捷、及时;另一方面要开发新业务,围绕客户需求研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增加盈利渠道,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竞争的有力手段。

3.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目前,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其对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组织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也要大力规范其运行机制,确保其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纯彬,桑铁柱.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理论与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0(12)

2.钱水土,周永涛.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4)

3.苏静,胡宗义,朱强.非正规金融视角下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7)

4.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

6.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

7.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8)[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8.蔡.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平分配机制[J].人民论坛,2005(10)

(二)异方差检验

为确保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对该模型进行怀特(White)检验以检验该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检验后可得:

e2=3.102+3.607lnX1+0.168(lnX1)2+

(1.44) (1.07) (0.09)

8.228lnX2+4.078(lnX2)2+6.851lnX1lnX2

(1.65) (1.44) (1.59)

R2=0.5634

各参数的t检验都不显著,但:

nR2=16*0.5634=9.014

α=5%下,临界值 χ20.05(5)=11.07,很明显9.014<11.07,故接受原假设,即(1)式所表示的的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三)序列相关性检验

为防止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增加模型可信度,本文将采用DW检验法 对模型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由OLS模型可得:

D.W=1.607939

取α=5%,由于n=16,k=3(包含常数项),查表得:

dL=0.98, dU=1.54

由表1知,dU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以下结论:我国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变动会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化,且与之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会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并扩大农村金融规模

本文实证分析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便是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呈负相关关系,因而要加大当前农村紧缺的资本的供给。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在控制资金外流的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货币的投放;另一方面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金融组织对农村在资金支持上加大力度。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农业保险体系,以降低农户借贷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增加正式借贷总量。

(二)提高农村金融中介效率

1.鼓励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完善竞争机制。地方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充分吸引民间资本,建立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发挥其农户信息掌握更完整,经营机制更灵活的优势,提高金融服务发展效率,直接为“三农”服务。

2.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包括农民法制意识淡薄、企业和农户缺乏有效资产抵押等问题,这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倡导,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建立针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和档案制度等措施,从而规避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时给其自身带来的风险。第二,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与农村企业法律意识。第三,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增加农户资产。政府应该加快农民的土地流转实现的步伐,让农民真正的拥有属于自己的资产,确保农民可以以土地作抵押,更及时的获得所需资金。

3.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农村金融中介是独立于金融机构与农户之外的第三方,应承担起在两者之间搭建桥梁的职能,通过金融中介收集和供给各类金融市场信息,促成借贷双方达成交易,从而使金融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1.明晰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三类金融组织职能划分不清,业务相互交叉,利益相互冲突,不能充分发挥三者的整体效应。因此,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立足长远,真正承担好政策融资的职能,重点是为农业基础设施、粮棉重点农产品以及扶贫等风险大、周期赢利水平低等特点的项目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加强对农村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其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2.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能力。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作为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应抓住客户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在借贷制度和产品服务上创新。一方面,进行借贷制度创新,在保证金融安全的情况下,放宽限制,简化借贷手续,使农户贷款特别是农户的生产性贷款方便、快捷、及时;另一方面要开发新业务,围绕客户需求研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增加盈利渠道,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竞争的有力手段。

3.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目前,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其对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组织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也要大力规范其运行机制,确保其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纯彬,桑铁柱.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理论与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0(12)

2.钱水土,周永涛.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4)

3.苏静,胡宗义,朱强.非正规金融视角下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7)

4.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

6.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

7.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8)[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8.蔡.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平分配机制[J].人民论坛,2005(10)

(二)异方差检验

为确保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对该模型进行怀特(White)检验以检验该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检验后可得:

e2=3.102+3.607lnX1+0.168(lnX1)2+

(1.44) (1.07) (0.09)

8.228lnX2+4.078(lnX2)2+6.851lnX1lnX2

(1.65) (1.44) (1.59)

R2=0.5634

各参数的t检验都不显著,但:

nR2=16*0.5634=9.014

α=5%下,临界值 χ20.05(5)=11.07,很明显9.014<11.07,故接受原假设,即(1)式所表示的的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三)序列相关性检验

为防止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增加模型可信度,本文将采用DW检验法 对模型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由OLS模型可得:

D.W=1.607939

取α=5%,由于n=16,k=3(包含常数项),查表得:

dL=0.98, dU=1.54

由表1知,dU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以下结论:我国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变动会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化,且与之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会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并扩大农村金融规模

本文实证分析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便是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呈负相关关系,因而要加大当前农村紧缺的资本的供给。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在控制资金外流的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货币的投放;另一方面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金融组织对农村在资金支持上加大力度。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农业保险体系,以降低农户借贷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增加正式借贷总量。

(二)提高农村金融中介效率

1.鼓励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完善竞争机制。地方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充分吸引民间资本,建立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发挥其农户信息掌握更完整,经营机制更灵活的优势,提高金融服务发展效率,直接为“三农”服务。

2.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包括农民法制意识淡薄、企业和农户缺乏有效资产抵押等问题,这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倡导,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建立针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和档案制度等措施,从而规避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时给其自身带来的风险。第二,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与农村企业法律意识。第三,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增加农户资产。政府应该加快农民的土地流转实现的步伐,让农民真正的拥有属于自己的资产,确保农民可以以土地作抵押,更及时的获得所需资金。

3.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农村金融中介是独立于金融机构与农户之外的第三方,应承担起在两者之间搭建桥梁的职能,通过金融中介收集和供给各类金融市场信息,促成借贷双方达成交易,从而使金融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1.明晰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三类金融组织职能划分不清,业务相互交叉,利益相互冲突,不能充分发挥三者的整体效应。因此,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立足长远,真正承担好政策融资的职能,重点是为农业基础设施、粮棉重点农产品以及扶贫等风险大、周期赢利水平低等特点的项目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加强对农村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其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2.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能力。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作为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应抓住客户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在借贷制度和产品服务上创新。一方面,进行借贷制度创新,在保证金融安全的情况下,放宽限制,简化借贷手续,使农户贷款特别是农户的生产性贷款方便、快捷、及时;另一方面要开发新业务,围绕客户需求研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增加盈利渠道,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竞争的有力手段。

3.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目前,民间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其对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组织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也要大力规范其运行机制,确保其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纯彬,桑铁柱.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理论与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0(12)

2.钱水土,周永涛.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4)

3.苏静,胡宗义,朱强.非正规金融视角下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7)

4.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

6.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

7.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8)[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8.蔡.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平分配机制[J].人民论坛,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