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内多主体间的互动机制研究—以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
2014-07-07副教授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贵阳550004
■ 李 星 副教授(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 贵阳 550004)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四层结构模型分析
(一)核心网络层
它是指由以某一企业为核心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彼此相关的企业构成的网络。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集群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所以称之为“核心网络”。垂直方向构成的网络主要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孙运建,2007)。水平方向构成的网络主要是由企业与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生产商共同构成的网络,这种网络主要由相互竞争性企业和互补性企业组成。因此,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支撑网络层
即由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知识、信息、资源的传递所构成的网络。这层网络中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为核心网络内企业提供知识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以及咨询培训等服务功能,在核心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等从支撑网络向核心网络的流动和传递(范旭等,2004)。
(三)外部网络层
主要是指由集群核心网络以外的企业、研究机构、外部行业协会、国外产业集群等构成集群的外部网络。这种外部网络间互动能够为集群网络内成员的创新提供各种新的技术、人员、信息支持,从而有利于本地创新网络的发展和升级(陈继祥等,2005)。
(四)创新环境层
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集群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创新文化和制度)。创新文化可以产生一种非正式的沟通和交流,与创新网络层面非正式的交流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技术的扩散和创新。制度能够对网络行为主体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对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基础设施是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促进各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基于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多主体间互动机制分析
(一)集群合作创新网络核心层主体间的互动
核心网络层企业与供应商的互动。众所周知,产业集群是一个柔性专业化的生产系统,许多中小企业将其部分业务分包给其它企业,从而形成了一个基于本地的供应商网络。通过与供应商的交流,企业可以从供应商那里了解到当前有关各种新兴技术与新型设备的相关信息,并且将获得的信息整合到产品创新中去,由此可以说供应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
核心网络层企业与客商的互动。一方面,客户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可以将自身对产品的功能或质量要求提供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将客户的信息进行汇总并提交给企业,企业的生产商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各种信息来重新设计修改产品。另一方面,集群创新网络内企业的生产商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也可以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隐性知识在集群创新网络中的流动与扩散(蔡宁等,2006)。
核心网络层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互动。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核心网络层中,尽管企业与供应商或客商之间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但网络中企业的竞争者对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在于集群创新网络中每个企业自身能力的有限,因而网络中的竞争企业往往也会采取与其它主体进行合作的策略来减少自身进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二)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支撑层与核心层间的互动
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互动。第一,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研发提高了知识的存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所需的各种知识或技术,从而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创造新技术的机会。第二,集群创新网络内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为集群创新网络内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创新资源。第三,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同承担某些项目的合作研发。
政府和其它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采取相关措施来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内大学或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以解网络内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其次,政府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促使资源云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内的流动,以提供集群创新网络内企业在进行创新时需要的知识与信息。最后,政府可以建设集群创新网络发展所需的各种基础设施,以及通过建设有利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主体交流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平台等,来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合作的开展(姜明辉等,2005)。
金融机构与其它行为主体的互动。一方面,通过对集群创新网络内创新项目的投资,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促进网络内新企业的诞生,从而会导致新知识或技术在网络中产生,为集群创新网络中的知识网络增加了存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解决创新网络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与创新网络的耦合,可以增加创新网络内的金融资本存量,从而保证了创新网络内各行为主体进行创新所需。同时,还增强了网络内企业的商业信用,因而也可以促进与网络内的核心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介机构与其它行为主体的互动。首先,中介机构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内各行为主体提供服务。其次,中介机构可以为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提供专业化的各种咨询与培训服务,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集群创新网络内各行为主体间的交易成本。再次,中介机构可以将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最后,中介机构能为集群创新网络建立各种非正式网络,进而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流。
(三)产业集群创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互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向网络外购买各种技术设备,并加以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的行为主体通过与网络外部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来提高产品与技术的开发能力,从而可以减少自身的创新风险。
(四)集群创新网络内多主体间互动机制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为例,来阐述其创新网络内各主体之间是如何进行互动的。硅谷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密集、最具创造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网络,其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相模仿的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硅谷高新技术创新网络中,其中四个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以及具有创新黏结功能的中介机构(刘春香,2005)。
核心网络内企业间的互动。硅谷的核心企业群是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和客户合作网络以及同行业企业之间竞争合作网络的集合体。在硅谷地区,网络内各企业之间经常进行分工合作,有些小企业定向于芯片的设计、生产或者销售,而有些公司则致力于前沿生产技术和设计程序整合,另一些公司则把精力放在快速设计和向外界厂商转包加工产品上,还有一些公司则以灵活快捷的方式为一大批芯片和系统软件制造公司服务。
支撑网络层与核心网络层间的互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利福尼亚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等一流学府成为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源,不仅提供重要的知识和技术,而且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且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群形成了互动合作关系,不断进行交流、合作互补,从而使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硅谷拥有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各类评估机构、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法律顾问等服务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是硅谷创业者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区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这是硅谷内企业衍生能力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风险投资家在集群内积极与企业进行交流,参与企业运作,并向企业提供帮助,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的互动。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创新网络技术、产品及企业组织的扩张,将创新网络向外延伸,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一部分,并通过这种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动方式,获得网络外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资源、技术与知识,从而使得硅谷产业集群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实现技术、人才和知识等资源的高效集成配置,以避免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的僵化和锁定。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角度,对集群创新网络内多主体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更好地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内多主体间的互动,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重视集群创新网络外部创新源的作用,为网络各主体间的互动搭建各种非正式交流的平台,以加强网络内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首先,加强集群创新网络内企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通过联合研发的形式引进重大科技成果并将其实施产业化;其次,加强集群创新网络内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以促使它们对企业的创新提供各种良好的服务;再次,转变政府在集群创新网络中的职能,加强集群创新网络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大政府对网络内核心企业的采购力度;最后,在集群创新网络内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搭建非正式交流的平台,积极促进并引导非正式关系网络的形成,以促进网络内企业的创新。
第二,为集群创新网络内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创新与互动提供良好的氛围。首先,通过在集群创新网络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以及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强对网络内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其次,通过完善集群创新网络内金融信贷与风险投资服务,以及吸引与鼓励民间闲散资金参与到网络内企业的创新中来,以改善网络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环境,从而在网络内培育健康有效的资本市场。最后,加快集群创新网络内中介机构的建设,积极引进网络内外著名的中介机构,并建立起中介机构与企业的互动渠道,搭建多层次的交流平台,以发挥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第三,强化集群创新网络内企业间的信任与承诺,以促进网络内各行为主体之间互动的开展。首先,在集群创新网络为各行为主体之间良好的互动建立正式的交流机制,以促使更多的内外部知识与信息在网络内流通与共享。其次,可以在集群创新网络建立多种信息技术沟通渠道,以促进网络内各行为主体之间互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信任的产生打下稳固的基础。最后,在集群创新网络内加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营造良好的氛围。
1.魏江,顾强等.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6)
3.陈继祥,徐超等.产业集群与复杂性[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孙运建.中小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4)
5.范旭,方一兵.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校与政府和企业互动的五种典型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4(1)
6.蔡宁,吴结兵,殷鸣.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经济地理,2006(3)
7.姜明辉,牛晓妹.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角色定位[J].学习与探索,2005(4)
8.刘晓斌.专业化分工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形成与演进机理分析[J].软科学,2009(3)
9.刘春香.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