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慈善认知调查
2014-07-07纪晨旭朱轶伦陈明杰
纪晨旭+朱轶伦+陈明杰
摘要:90后大学生是中国未来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加大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力度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然而90后大学生缺乏对中国慈善事业的理解与认知,并且由于慈善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慈善事业的发展及运营尚不被大多数大学生所了解。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慈善认知 信任 改善建议
1 当代中国慈善现状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示着中国要面临社会转型的局面,慈善事业是非政府、非企业的“第三方部门”,对保障社会的弱势群体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稳定社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保障社会公平。因此,确保慈善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是发展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针。
根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于2013年9月25日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对选取的全国1000家公益慈善组织进行了第三方网络检测,全面评估了2013年度我国慈善信息的披露状况,其中包括对慈善的基本信息、治理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易得性进行的检测。《报告》显示,2013年度我国慈善透明指数为43.11(总分为100),与2012年相比,透明度提高了33.1%,增长幅度较大。另一方面,相较于2012年度,公众对于我国公益慈善的透明度的满意度也提高了53.2%,达到了51.3(总分为100)。
尽管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公众对于2013年度我国公益慈善事业透明度的满意程度有大幅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公众的满意度是不高的。我国公益慈善的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各慈善机构的资金流转需要公开。
当今社会公众对慈善也抱以重视的态度,他们对于慈善的关注度在逐步提高,公众也在渐渐的参与到慈善活动中。但大部分公众只是在社会需要时会进行捐助或者担当义工,他们很少有人清楚慈善机构的运营方式,更少有人会去监督慈善机构的发展。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他们将会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加大对90后大学生慈善方面的教育,提高其慈善意识不仅有利于其自身道德素质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0后大学生的慈善参与性和慈善信任度进行调查。自编问卷调查表《90后大学生对慈善事业的认知与信任程度调查》。对四川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徐州医学院六所院校600名学生发放问卷,每所院校发放问卷100份总计6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1份,有效回收率81.8%。
2 90后大学生对我国慈善现状的认知不足
2.1 90后大学生对慈善的定义不够清晰
对于问卷调查中“你是否参与过慈善活动?”这一问题,4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慈善活动。但是在这40%的同学中,有95.6%学生又在后面的问题中回答曾通过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捐助过钱财衣物, 有50.7%的学生回答曾当过社区或街道的义工。所以他们其实已经在无形之中参与了慈善,只是他们对于慈善的定义还不够了解。
2.2 90后大学生对慈善机构的运作了解不足
通过调查,我国90后大学生正在不断积极努力的为慈善事业做贡献,并且他们对于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占95.9%的当代学生对于我国慈善机构的运作模式没有清楚的认知,他们也不清楚慈善机构对于自己捐赠的物资是如何进行再捐赠的。对于“你所了解的慈善包括下列哪些内容?”这个问题,86.2%的学生回答只知道“抚平济困、志愿服务”,他们不清楚慈善机构工作内容其实还包括资助教育和科研、资助环保、动物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
3 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慈善事业信任程度较低
3.1 从整体上来说90后大学生对中国慈善事业信任程度不理想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约14.2%的学生对于我国慈善机构在捐赠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是不信任的,而41.4%的学生选择了部分信任,仅有10.6%的学生十分信任慈善机构的这种桥梁作用,这表明当代90后大学生对我国慈善机构的信任程度较低。现如今,一部分高校学生选择放弃向慈善机构捐赠,而是转向对于某个贫困地区或一些困难人群进行直接定向捐助。根据调查,当代90后大学生对于我国慈善机构营运的透明度也不是特别满意,对于“您认为我国现在慈善事业的透明化程度如何?”这个问题,7.5%的学生回答十分不透明,85.7%的学生认为不够透明。并且调查显示,92.6%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自己捐助物资的去向,而慈善机构也不曾提供过这些资料。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于他们捐赠的物资慈善机构要给出清楚的去向,慈善机构资金流转需要更加公开,政府部门对慈善机构内部的腐败需要严打。
3.2 红十字会典型事件诱发90后大学生对中国慈善机构强烈不满
2011年6月,微博出现一名自称“住别墅、开豪车”的20岁炫富女孩郭美美,而且她的身份认证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引发了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我们也对这个事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90.2%的90后大学生对中国慈善机构已经抱以失望的态度。90后大学生是中国未来慈善事业的主力军,却面临着对中国慈善机构抱以失望态度的问题,这种未老先衰状况的后果非常严重。
同时,大学生们认为中国慈善组织缺少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也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它的运营和发展,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某些慈善机构的官员对善款的私自挪用、占用,导致机构的公信力大幅下降。
4 90后大学生参与慈善的主动性较低
对于问卷的结果分析可得,当代90后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只是在被动的参与慈善。例如,对于“你多久会参与一次慈善活动?”这一问题的回答,87.8%的学生选择遇到社会重大事件时才会参与慈善活动,有3.2%的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情况时才会参与,仅有3.1%的调查对象回答他们主动关注慈善新闻,积极寻找机会。根据数据,76.3%的学生认为慈善与自己没有多少联系,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并且在回答“你认为慈善的主体是谁?”时,有85.3%的当代大学生认为慈善只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富裕阶层的职责,仅有17.3%的调查对象把大学生看作是慈善事业的主体。正是因为这种观点,所以当代大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更有少部分学生是碍于“面子”才去捐助一些物资。endprint
5 改善90后大学生慈善认知度的有效途径
5.1 引导当代大学生认清慈善定义、培养慈善意识
许多当代大学生对于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件没有留意过,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已经在有意无意之中参与了慈善,类似为学校贫困同学捐助、看望养老院孤寡老人、担任社区义工等都是绝大多数当代90后大学生参与过的慈善活动。在大多数90后的意识里,参与慈善活动大多是娱乐圈一些明星或大型企业机构为提高知名度而采用的公关手段。其实当代大学生将会是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努力培养自己的慈善意识,让慈善融入生活,把慈善看作一件平常而又伟大的事来对待。
5.2 提高当代大学生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90后大学生在现阶段大多是被动的参加慈善活动。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慈善的积极性,首先应当提高90后大学生对于慈善公益基本常识的了解,同时倡导90后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慈善活动。高校内的红十字会做慈善宣传时,也应当多注重在校内外开展实质性活动,联系社会部门,兼顾宣传慈善事业的同时也增强了90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让90后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
5.3 慈善机构与大学生做好交流沟通并加大宣传、提高透明度
对于当代大学生不了解慈善机构如何运营这个问题,从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学校的红十字会组织的活动参与慈善,但是由于资金和人力的限制,高校红十字会的宣传力度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上级红十字会可以加大对高校红十字会的扶持,多投入一些人力物力,与90后大学生做好交流,并且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给当代大学生提供教育,最终让90后大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慈善机构的运营方式。
我国慈善机构可以参考国外慈善机构的模式,加大慈善机构对社会的开放力度,加大其透明度,做到人人监督。慈善机构要树立起在大学生乃至社会中的旗帜作用,发挥其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作用。慈善机构应制定完善的体制,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去监督慈善机构的经济来源与资源分配。在慈善机构工作的人员,收入排前十名的人,都要公布收入账单的明细,以便公众监督。
我们要从当下做起,培养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提高他们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最终使90后大学生乃至社会重新拾起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鸿雁,魏艳.大学生慈善意识调查研究[J].教育与执业,2013.
[2]郭军华,牛凤燕.高校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2.
[3]胡卫萍,李玉芬,史子浩.中国慈善活动实施现状调研的数据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
[4]杨高举,王征兵,杨珽.慈善捐赠:实验调查的计量分析[A].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
[5]许琳,张晖.关于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2004.
[6]聂洪辉.我国公民慈善观念传统向现代转型何以可能[J].湖北社会科学,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江苏省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柱成果,编号:201313982014Y,指导老师:高婷亭。
作者简介:纪晨旭(1994-),男,江苏南通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学系学生;朱轶伦(1992-),男,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学系学生;陈明杰(1993-),男,江苏盐城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学系学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