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7-07张志强

考试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张志强

摘 要: 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积极主动、宽松和谐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并在这种环境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 自主探究 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开阔了视野,也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深刻变革,其中最突出的转变是促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信息环境下创设情境是易于实现的。当把问题赋予生活的情境中,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往往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出示生活中长方体的实物图片(电冰箱、集装箱、词典、复印纸等),并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什么共同特征?”一会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都有‘长方体。”再通过动画效果,从这些实物图上抽取数学模型“长方体”。我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长方体,你想了解‘长方体的哪些知识?”有的学生说:“为什么楼房大都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作用?”有的说:“‘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有的说:“长方体怎么计算面积呀?”……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維的起点,也为主动参与提供可能。”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要设在新课导入时,而且要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适时设疑、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转变。教师要搭建平台,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得到激发。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究“1/2=2/4=3/6”时,我让学生先将准备好的三张一样的大圆形纸片拿出一张通过对折一次,给其中的一半涂上自己喜欢颜色,并让学生用分数(1/2)表示出涂色部分占圆形纸片的几分之几,接着我让学生拿出第二张通过对折将其四等分,给其中的两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用分数(2/4)表示涂色部分占圆形纸片的几分之几,再拿出第三张通过对折将其六等分,给其中的三份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用分数(3/6)表示出涂色部分占圆形纸片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圆形纸片上所占的大小,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寻找答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这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中,给予学困生及时的点拨和指导。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三种情况的展示: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涂色部分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1/2=2/4=3/6。并提出:这三个分数既然相等,那么相邻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子及分母与分母之间是怎么变化的呢?(提示:从左向右观察思考,也可以从右向左观察思考)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用多媒体展示。教师这样通过媒体演示验证学生的探索结果,在演示中修正操作方法,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亚利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合理引导,展示过程,突破难点

恰当应用信息技术设备,往往会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时,一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声音、动画,把教师讲不清道不明且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一一展示出来,不仅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记忆,更重要的是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引导学生认识“单位1”时,通过折叠事先准备的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1/2、1/4、3/4等分数,理解“单位1”及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对比、小组讨论、展示结果等让学生体会“单位1”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中,适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图片、“唐僧分西瓜”动画等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单位1”,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充分体现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并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师在教授时可能还要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向学生展示说明。但是通过学生动手和多媒体的有效融合极大地提高授课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清晰和直接,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环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但需要避免被信息技术误导,并不是所有教学都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等适当选择,并合理优化,以便使它以更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注入活力,体现其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环境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效益的方法与策略探讨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