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

2014-07-07王宝凤姚艳丽

安徽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神经外科

王宝凤,姚艳丽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安徽 合肥 230601)

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

王宝凤,姚艳丽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安徽 合肥 230601)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该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伴有头痛的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照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疾病认知干预、排便干预、分散注意力干预、行为干预等干预措施。对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护理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分析和评判不同护理干预对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头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地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促进疾病转归。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护理干预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系由脑底或脑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约 80%以上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1-2],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早期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头痛可使患者烦躁不安,将进一步加重患者出血[3],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若对患者的头痛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还能减少患者再次出血的可能性,这对于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为此,我们将 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伴有头痛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1例患者分别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增加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科收住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 18周岁以上。(2)发病前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史,智力发育正常。(3)本次研究获得试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患者神志状况能满足本次实验需求。最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2例,男16例,女 26例,平均年龄 54.4岁,入院后即统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如表1所示。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 21例。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患者不适症状。(2)抬高患者头部15°~30°,头偏向一侧。(3)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5)绝对卧床休息 4~6周。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1)环境 护理干预:通过减少家属陪护人数(只允许1名家属陪

护)和降低仪器噪音,以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2)心理护理干预:该病患者及家属较易表现出焦虑、恐惧等心理,这需要床位护士主动表示关心,并采用语言性或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在观察患者及家属的面部表情、眼神和谈话等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5]。(3)疾病认知干预: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床位责任护士可以通过向患者介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并发头痛的原因及转归,从而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和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教会患者学会腹式呼吸,进行全身放松。(4)排便干预: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床上排便困难,护士应耐心解释床上排便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确实排便困难,可自右向左环形按摩腹部,促进患者排便。严重者可口服蓖麻油或用开塞露纳肛刺激排便,告知患者勿用力屏气,以免颅内压增高诱发再出血[6]。(5)分散注意力干预:国外已有不少有关注意力分散对疼痛影响的实验研究,认为焦虑、注意力两个因素对疼痛都有影响,但注意力集中于疼痛要比焦虑本身对疼痛的影响更具有重要性[7]。鼓励陪护家属给予患者关爱,让患者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6)行为干预:轻度可忍受的疼痛,可适当为患者按摩,注意按摩的力量不可过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准。也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将冰袋用干毛巾包裹后置于疼痛部位,间断进行,注意局部反应,避免冻伤发生[8],当患者疼痛不能忍受时,可根据医嘱适当应用止痛剂。

1.3 评价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估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1条 10 cm长的直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最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由患者在上面标记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点,护理干预前一天及干预后三天每天定时评估两组患者头痛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 ±SD表示,两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在干预前1 d、干预后1 d、干预后2 d和干预后3 d疼痛评分分别为(7.58±0.99)、(7.24±0.94)、(6.88± 1.19)、(6.82±1.21);实验组在干预前1 d、干预后1 d、干预后 2 d和干预后 3 d疼痛评分分别为(7.88±1.01)、(6.47±0.69)、(6.11±0.75)、(5.76±0.74),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患者疼痛显著缓解。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3 讨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突然起病[9],以数秒钟或数分钟速度发生的头痛是最常见的起病方式。患者常能清楚地描述起病的时间和情景。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情况下发病[10]。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细胞被破坏并释放出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刺激脑脊膜所致头痛是患者早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头痛不仅可以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还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本研究通过两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和此基础上增加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现,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头痛程度显著缓解,而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虽然头痛程度有一定缓解,但其头痛程度缓解没有实验组的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头痛缓解明显,这将有利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其疾病的转归。本研究由于研究病例数有限,可能尚存在护理干预措施不全面等局限性,将来将通过增大病例数来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更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做些指导。

总之,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头痛的患者,责任护士应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头痛部位及程度,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取积极合适的护理干预方式使患者缓解头痛,从而促进疾病转归。

[1] 范晓萌,刘海俊,邹玉红,等.螺旋CT平扫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12,16(10):1484-1486.

[2] 周 东,李治纲,詹升全,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2):73-75.

[3] 马江帆.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2013,16(10):90-91.

[4] 阮志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86.

[5] 李红艳.舒适护理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1,17(8):36.

[6] 贾亚萍,沈泉妹,彭冬妹,等.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头痛期间的身心体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8):315-316.

[7] 言利珊.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及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19):161-162.

[8] 陈秋兰,李 丽.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规范化疼痛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12):24-25.

[9] 陈 强,常 涛.尼群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3,24(32):3015-3017.

[10]刘俏俊,朱元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舒适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5-86.

10.3969/j.issn.1009-6469.2014.05.071

2014-01-15,

2014-03-10)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神经外科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