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囊壁与正常组织间“潜在间隙”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2014-07-07梁国健冯盈华英浦岐陈德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摘除术肌群肿物

梁国健 冯盈 华英 浦岐 陈德健

关于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囊壁与正常组织间“潜在间隙”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梁国健 冯盈 华英 浦岐 陈德健

目的 探讨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与周围正常组织间“潜在间隙”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患者行摘除术。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并发症。结论在口底皮样与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存在潜在的间隙, 在此间隙施行指法剥离术, 手术更安全可靠, 基本无出血, 可缩短手术时间, 并发症较少。

潜在间隙;囊肿;囊肿摘除术

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生长较为缓慢, 是胚胎性的良性囊状肿瘤[1], 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中不乏巨大型, 给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作者从1986年至今施行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摘除术3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共收集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患者32例, 其中男15例, 女17例;年龄2~32岁, 平均年龄12岁;肿物最小直径约4 cm, 最大10 cm, 平均6.5 cm;其中在口底诸肌群以上者29例, 在口底诸肌群以下者2例,贯穿口底诸肌层者1例;囊内容物为白色豆渣样物, 有时穿刺可见白色囊液, 未见毛发者;术后病理, 表皮样囊肿29例,口底皮样囊肿3例。

1.2 治疗方法 麻醉:选择全麻及局麻二种。全麻:经鼻腔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局麻:口底诸肌群以上者双侧舌神经阻滞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 口底诸肌群以下者局部浸润麻醉。术式:消毒, 铺无菌巾。口底诸肌群以上的囊肿:在下舌下皱壁与牙槽突之间做弧形切口, 切开黏膜及黏膜下层, 剥离正常组织, 显露囊壁扩大正常组织与囊壁的切口, 充分显露术野, 用皮钳钳夹囊壁, 向外牵拉, 用食指延囊壁与正常组织间钝性剥离, 边牵拉边剥离, 直至将囊肿摘除。有时囊肿巨大或较为饱满, 不能正常摘除, 此时应将囊肿开窗, 排除适量囊内容物, 关闭窗口, 继续剥离, 应很容易摘除肿物。冲洗术创, 置入引流, 分层缝合。口底诸肌群以下的囊肿:在颏下做距下颌骨内侧缘2 cm以上的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切口, 分层剥离, 显露囊壁, 按上法摘除囊肿。置引流条后分层缝合。贯穿于口底诸肌层的囊肿:综合上述两术式, 分别在口内及口外做切口, 显露囊肿摘除之。对于反复感染且有瘘管形成之囊肿, 囊壁与正常组织可有粘连, 此时应锐性剥离粘连处, 并切除瘘管。患者选择:舌下位的囊肿可见舌抬高, 发音囫囵, 囊肿较大时可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难。因囊肿缘故, 舌下皱壁及舌被挤向上后方, 舌下皱壁与牙槽突之间较宽阔, 呈半球形突起, 表面黏膜相对较光滑, 触之似面团样, 穿刺可抽出白色囊液或白色豆渣样物。如并发感染可抽出褐色液及脓液。颏下位的囊肿外观可见颏下区突起,正面观似双下颏状, 触之无痛似面团样, 穿刺检查同上。贯穿于口底诸肌层之囊肿, 兼有上述二者相同表现。术后所有肿物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应用指法剥离术延肿物与正常组织间隙内摘除口底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操作得当, 解剖层次清晰, 3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 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通过对32例口底皮样和表皮囊肿摘除术, 在口底囊肿的囊壁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存在一潜在组织间隙, 该间隙组织疏松, 几乎无血管及其他重要组织结构, 易于钝器及指法剥离。对于一些巨大型囊肿, 由于位置较深, 用血管钳剥离到囊肿深面时, 剥离处不在视野内, 可能损伤周围正常组织;而用指法剥离, 凭借手指灵敏的感觉可顺利剥离肿物而不伤及周围组织。对于一些超大型囊肿, 如婴幼儿口底囊肿及贯穿口底诸肌层的囊肿, 由于肿物大于术野, 不能从口内将肿物顺利取出, 此时应在囊肿表面开窗, 排除部分囊肿内容物,再关窗摘除肿物。开窗时应注意不能使囊内容物污染术创,以免上皮种植引起复发。本手术施行中有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手术初始阶段能否将“真性囊肿”显露。因接近“真性囊肿”的正常组织呈“洋葱皮”样膜性结构呈透明状, 易误认为囊壁,如此时剥离剥离困难, 易造成囊周正常组织的撕裂损伤。因此剥离找到“真性囊壁”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潜在间隙, 成为关键。因口底皮样及表皮样囊肿囊壁较厚, 不易破裂, 该囊壁可用组织钳钳夹向外牵引, 边牵引边剥离, 延着“潜在间隙”剥离, 可顺利将囊肿摘除, 不会造成并发症, 提高手术进程。由于术中基本未伤及口底及囊周正常组织, 术后通过舌的运动及吞咽运动, 术腔很快复原消失, 不会形成死腔。由于潜在间隙内未发现明显滋养血管, 囊肿的生长发育可能靠周围正常组织液渗透滋养成活。综上所述, 延肿物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潜在间隙行口底皮样及表皮样囊肿摘除术, 手术安全可靠, 可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有推广价值。

[1] 宋光宇.8例口底皮样囊肿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0(17):33-34.

2014-03-13]

529500 广东省, 阳江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摘除术肌群肿物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