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性变异背景下的岭南民族舞蹈走向研究

2014-07-05蔡昕宇

艺海 2014年5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变异

蔡昕宇

[摘 要]本文通过对岭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从岭南舞蹈现状出发,分析在当今社会中在舞台化与生活化游弋下的岭南舞蹈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岭南民间舞蹈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岭南民间舞蹈 变异 保护 传承

舞蹈是生命的凯歌,是生命的转换,更是生命的延续。岭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异彩纷呈,以特有的鲜活方式体现着岭南风格,是岭南文化组成中重要的财富。本文对现阶段岭南舞蹈的时代特性进行纵向的脉络梳理,并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岭南民族民间舞蹈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建议。

一、岭南民间舞蹈现状

岭南地区除汉族之外,还居住着瑶族、壮族、畲族和黎族等少数民族。从1983年开始,作为“六五”跨 “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工作全面展开,随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和精编版的《中华舞蹈卷-广东卷》出版,尽管这些舞蹈资料与岭南的音乐、岭南画派等其它艺术资料比起来仍显微不足道,但我们已经从这些资料中逐渐了解到岭南舞蹈的大体全貌。

普查统计显示,岭南地区有将近四百五十个民族民间舞蹈。(80多种舞蹈有影音资料)其中有:壮族流行的民间舞蹈——舞寿星公和龟鹿鹤、与自然崇拜以及祖神敬拜有关的瑶族民间舞蹈—连南排瑶的“大长鼓舞”,连山过山瑶“小长鼓舞”,蓝田瑶的“舞火狗”、连山瑶族“舞龙灯”、畲族——新年舞、拜年舞(因其人口数量较少等各种原因,并无真正流传下来的民间舞蹈)……而由于在中原文化与南越族文化长期交融的历史背景下,汉族民间舞蹈在岭南地区占主统地位,如潮汕的“英歌舞”、“钱鼓舞”以及广府地区的“醒狮舞”等等。

二、生态性变异背景下的岭南民间舞蹈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文化变迁,岭南民间舞蹈受到各方面的冲击。人民自身对于舞蹈的自觉性移植,加之纯粹本土舞蹈文化自身的生态现象,舞蹈文化的生态性变异不可否认。岭南民间舞蹈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表演程式和特色各异的流派风格,相应的也出现一些问题:

1、独特性与风格性的丧失。任何时代的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有所取舍,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并不拘泥于绝对的一致。笔者在研究岭南民间舞蹈中发现,各地民间舞蹈发展的特点在“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尺寸始终拿捏不准,导致的结局就是:民间舞蹈风格性的丧失。人们真正需要的是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地方韵味的民间舞蹈,因此对于岭南民间舞蹈的创新应该是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吸收时代精神与时尚元素。但就目前而言,部分民间舞蹈已经严重走形,其动态、韵律及步伐十分模糊,举手抬足间动作已经有所各异。有些民间舞蹈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摒除传统手位、脚位而加入武术进行改编,在舞蹈过程中进行过多的武术表演……种种迹象表明,岭南部分民间舞蹈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文化内涵 ,而如何平衡“继承”与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2、存在与消失的边缘 。岭南民间舞蹈凝结着岭南人民智慧的文化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方式的变异以及热衷追求多元生活方式,导致部分民间舞蹈已逐渐离开人们的视野,舞蹈地位岌岌可危甚至走向消亡。如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舞火狗”,是龙门县蓝天瑶每年中秋节晚上流传的民族舞蹈,此舞源于蓝田瑶族对于狗的崇拜,同时也是瑶族少女成年礼活动,此外还具有祛邪驱魔、驱瘟逐疫的意义。但是,在普查中发现,现如今瑶寨汉化严重,而很多青壮劳动力离开家乡谋生,人员的缺少以及对于经济生产的追求,使的这个原定中秋的活动已经不能够顺利举行,长此下去,“舞火狗”必将处于失传的境地。

三、在生态性变异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岭南民族民间舞蹈

岭南舞蹈承载着岭南历史发展中各个时期的文化烙印,是岭南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便显得极其重要。

1、文化塔基上的风格独特性。 日本舞蹈家石井漠说:“没有风格,舞蹈是绝不可能长时间存在的”。没有一种事物是处于独立状态,而对于岭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往往不能简单对其基本动态语言和动作韵律表面进行研究,而是需要一个宽大的塔基作为支撑,支撑的塔基核心就是文化底蕴。岭南舞蹈在一定时期会受地域文化、风俗人情、生活方式和心理特性等多方面影响,因而岭南民间舞蹈风格的生命力同样来源于其历史文化、人物和风土人情,只有将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语言符号、象征意义以及风格形态与舞蹈紧密相关的文化现象结合,创造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和独特个性,才能使其以更顽强的生命力长久立于文化长河。

2、关注其根(神韵),而非关注形。吕艺生先生曾说:“舞蹈意识的深层表现我们只有从它最初始的现象中窥探得更清楚”。岭南民间舞蹈由于其舞蹈本性,乐于展现绚烂多彩的身姿、动律以及脚步等,但也由于其综合的本性,使其无法在一种单纯局限的表面形式上生存。很多专业舞者在学习岭南民间舞蹈时候能够迅速将其动作要领、体态姿势以及技巧学会,表演起来动作流畅优美,但往往这样只是学习了形式美的形象动作,在表演该民间舞蹈礼仪规范、歌舞内容及风格特点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审美心理有所欠缺,导致形似魂不在,因此专业舞蹈所看重的不应单是对于程式化动作的强调,更多是动作中所蕴涵其岭南文化中信仰崇拜,所以深入其文化背景、语境和各种文化现象,将其整个社区的文化背景、风俗礼仪甚至是语言文字中去解读其蕴藏的深刻情感,这样才不会出现演绎中断层变异的情况。

3、对民间舞蹈的传承人的支持与重视 。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环境和民风民俗的不同,一个既有创新意识又忠于其传统民族文化的舞者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在进行舞蹈或仪式活动中,讲究和注重的是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注重的是信仰的作用,他们往往以独到的表现方式传达当地民众情感信息,因此对于现有的民间艺人应该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重视。此外,由于舞蹈言传身教传承的特殊性,对于有潜质的传承人要着重力度培养,甚至可以进行“隔代”传承。在某些地区,民间舞蹈逐渐走进学校,由老民间舞者直接教导学生,在学校开展“非遗”项目传承,使岭南舞蹈精湛的技术传达下去。

4、岭南民族舞蹈精品打造的必要性。在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秉承“传承民间舞蹈的神圣使命感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不少舞蹈精品打造出来,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在舞蹈语汇上体现出完整的岭南韵味,如大型民族民间组舞《岭南之舞》, 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的舞蹈搬上舞台,把静态的舞蹈词汇变成动态的舞蹈艺术。此舞剧复活了大量历史资料(包括濒危艺术),为岭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样本,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的道路。同时潮汕的英歌舞已经走出岭南,在全国获得各类大奖,如今不仅有传统男性为主的英歌,还有女英歌和少年英歌等,受到观众的喜爱,也大大促进英歌这一特色民俗文化的发展。此外广东歌舞剧院的《骑楼晚风》和《行走岭南》等,都以岭南民间舞蹈为素材,是岭南舞蹈文化展现的精品之作,为观众了解岭南舞蹈风情做出极大展示贡献。

5、政府以及文化界的重视和关心。近年来,在政府以及文化届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举行了很多以贴近群众生活题材为基础形式多样化展现岭南民间艺术风采的盛会,而岭南非遗传统舞蹈大赛等比赛举行,也使民众更加了解和欣赏到岭南民间舞。另一方面,媒体界的大量宣传、岭南舞蹈的宣传讲座等的召开,极大地鼓舞了舞蹈工作者,同时为创造更好的岭南舞蹈、优良舞蹈人才的涌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此外舞蹈数字化理念的提出,建立岭南舞蹈三维动作数据库与数字化虚拟展示、代表性岭南民间舞蹈制成光碟等等,都是使岭南民间舞蹈健康有序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方法。

结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岭南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生命情调和风韵美感屹立于岭南文化中一隅,我们唯有务实于岭南特定的地域文化下,紧握时代脉搏,以文化为支撑,联合从事民族民间舞蹈的相关人才,肩负起保护和传承岭南舞蹈的历史使命,并对各个地区的特色舞蹈进行发掘和整理,积极深入探索和丰富岭南舞蹈的外延,使岭南舞蹈以其鲜活的生命力、特有的人文特色和地域风情常立于中华舞蹈历史长流中。

(责任编辑 刘小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变异
变异危机
变异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变异的蚊子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