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民歌的风格特色

2014-07-05刘海萍

艺海 2014年5期
关键词:民歌山西

刘海萍

[摘 要]山西有民歌的海洋之称,全省境内一百多个县份,几乎每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它们风格迥异,情感真挚,缠绵悱恻,热情奔放。既有雄浑质朴的气势,又有忧深思远的意味。源远流长的山西民歌,是以民间智慧描绘镌刻出的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是三晋先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是历代劳动人民用心血浇灌培育的一枝永不凋谢的奇葩。

[关键词]民歌 风格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给电视剧《乔家大院》谱写歌曲,曾三下山西采风,从晋南走到晋中,然后从晋中转到晋西北——黄河边上的河曲、保德、偏关。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度体验,不仅接触、搜集到了大量的乡间俚曲,还倾听到了原汁原味的山西民歌。在河曲乡村,看民间艺人演出,道具只有一支三弦,一把晋胡,一个老汉在独自吟唱。初时不以为意:如此简陋、单调,又能有多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呢?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一曲尚未结束,他已经被震撼得浑身颤抖,感动得潸然泪下……毫无疑问,是山西民歌内在的美学意蕴和民间艺人演唱演奏的那种忘我、投入,那种对生活热情、朴素而又悠远、怆然的挚爱,以及音乐旋律深入骨髓的艺术感染力深深打动了他。

山西民歌,源远流长,早于尧天舜地之时就有传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歌》),我国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中所收录的《唐风》、《魏风》就几乎全都采自山西。省境一百多个县份,几乎每县都有自己的民歌,经过千年流传洗礼,逐渐形成了“处处闻山曲,人人皆会唱,老调味醇美,新歌花更香”的蔚然大观。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源远流长的山西民歌,既是三晋先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又是历代劳动人民用心血浇灌培育的一枝奇葩,以民间智慧描绘镌刻出的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也是一定社会文化、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在艺术领域的折射。

劳动创造了美,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造就了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河曲、保德、偏关一带的晋西北民歌,其艺术特色是音调高亢,音行跳跃性大,颇有塞上高原所特有的那种辽阔雄浑和淡淡的忧郁沧桑之感,且抒情憨直、热辣,朴素明快之中又洋溢着诙谐、缠绵之美。而左权民歌则自成脉系、独树一帜,它的格调不同于山西任何地区的民歌。大都显得比较轻盈、柔媚、抒情,充满欢愉。左权民歌有不少“三拍子”情歌,这是其他县区民歌中所没有的。祁县、太谷民歌,包括寿阳、太原民歌,由于这一带属山西腹地,经济文化中心,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再加上近代社会商贾流行,所以这儿的民歌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更接近戏曲,更为成熟、灵活、自由、富于变化。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细腻温软,乡土气息极为浓郁。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鲜明迥异的演唱特色与山西人民对这一方水土的思想文化认同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山西民歌热情真挚而又质朴雄浑、忧深思远的美学意蕴,这样的风格特色一以贯之,成为山西民歌感人至深、生命之树长青的艺术魂魄。

一、 热情真挚的山西民歌

生活的艰辛,生存的严酷,并不能泯灭人们心中对美好情感、幸福彼岸的神往与憧憬,传统文化中乐观豁达的基因,同样在山西民歌里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

十月的沙蓬无根的草/没女人的日子实难熬/长长的豆面软软的糕/这顿饭不知吃甚好。山里的兔子满地跑/瞭见三女子的大红袄/牛毛羊毛羔子毛/一步一坎心儿跳。杨树的叶子柳树的梢/瞭见三女子刨山药/抡一抡撅头弯一弯腰/三女子回头朝我笑。迷人的花眼黑眉毛/把我的魂儿勾去了/白白的牙红红的嘴/想起三女子睡不着个觉。天大的事情都忘了/难忘三女子那一笑/难活的日子要出头/快去把那媒人找——(宁武民歌《回头那一笑》)。

或许,单身的日子使他感受到了一丝孤寂与无奈,艰辛的劳作也让他有些不堪重负,但多彩的生活、穷哥儿们的情谊、山野的蓝天、白云、阳光、绿色仍给予了他生存的热情,令他振作。果然,在万山丛中,沟壑遍野里,他看到了希望,遇见了精灵,触到了那最为勾人的一瞬……回头一笑百媚生!那一笑,有如牡丹花儿开,十五月儿高,精灵俊又俏,无价宝中宝。一腔山曲儿吼出,所有的烦恼、憋屈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唯有赶紧去把媒人找,将自己想娶她的信儿捎。随着旋律在山野间的跌宕起伏,一种炽热乐观而又质朴真诚的情感荡然而出。河曲民歌《想亲亲》、左权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桃花红杏花白》、《打酸枣》以及吕梁民歌《闹五更》、襄汾民歌《梦》所表达的都是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真挚情感。

昏昏沉沉一梦间/梦见媒婆子到门前/她来给我提亲事/找下一个好夫男。媒婆说罢回家转/第二天花轿到门前/我又梳又洗又打扮/急忙上轿晃又颤。不多一时到东关/下了轿来进庭院/拜了天地拜祖先/洞房花烛金光闪。梦儿梦得正香甜/鸡叫一声化云烟/叫声老天多保佑/明晚让我把梦完——(襄汾民歌《梦》)。

虽然只是一个梦,却把少女的憧憬渴望、热烈浪漫的情愫展现得淋漓致尽。再辅以旋律形态、调式调性的使用,四五度跳进的频繁出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饱含着深情,同时又荡荡悠悠、似喜似嗔的氛围,显示出浓郁的晋南风格,唱来令人沉醉。

二、 质朴雄浑的山西民歌

歌言志,诗咏言——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一个伦理美学的范畴,是一种关于文学功能的主张,一个关乎艺术史的命题。其核心意义是:通过读诵、咏唱、奏曲、定律这四者的关系,来说明音乐文学事物在发生学上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是创作者对生活认识和思想情感的别一种表达。山西民歌的发展同样也脱离不了这样的规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与反抗为题材的作品,在咏叹劳动生活的同时,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百姓生活的痛苦艰辛,此类作品在山西民歌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加之常年战乱对生产力的破坏,底层百姓的生活极为困苦。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河曲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endprint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从晋西北去内蒙古,必经固城的西口,“走西口”由此得名。沿着这条路,一百多年来,曾有无数穷苦人怀揣梦想,背井离乡奔赴草原大漠,一去不回。漫漫西口路,就是这样一条用无数血泪和白骨铺就的路,其中的凶险和苦难可想而知。但他们义无返顾,缘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改变命运的理想已经化作生命的信念,纵有千难万险,也要拼命一搏。这才有了所谓“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谚。谁又能想到,那个擦一把泪水便匆匆向口外走去的青年农民,竟然有可能成为一座偌大城市,或一个宏伟文明的缔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曲《走西口》除了它在艺术上的闪光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同时折射出当年声震寰宇的晋商创业过程中,西口之路所产生的真实生活场景,由民间艺人将其巧妙地浓缩在新婚夫妇的离情别绪里,体现的是农耕、游牧文化的融合;汉、蒙两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生产中所结成的深厚情感和真挚的友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走西口》便不仅仅是深情的,缠绵悱恻的,更是深刻的,既有悲怆的基调又有雄浑的气势与辽远博大的情怀,当之无愧地成为山西民歌中的代表之作。

此外,五寨民歌《圪梁梁》、河曲民歌《难活不过人想人》、《五哥放羊》、左权民歌《一铺滩滩杨柳树》、和顺民歌《三唱娘子关》、太谷民歌《苦伶仃》、太原民歌《卖烧土》、《刘三推车》等,都是其中的经典。

三、 忧深思远的山西民歌。

细读一下,我们便不难发现《诗经·唐风》中最为引人瞩目的特点:首先,是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反映,多数作品在艺术地展现风土民情的同时,更不忘表现民间疾苦和抨击社会的黑暗势力以及负面影响,这在十五国风中独树一帜。其次,是多数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最早的生命意识的萌发,那种对生命有限性的感叹和对体现个人价值的渴望,揭示出古代三晋先民“勤俭质朴,忧深思远”的进步文化品格。

生命意识萌发有自然环境、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三方面的原因。这种生命意识萌发与魏晋时代遥相呼应,开启了中国文学最初的生命意识传统。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无不对《唐风》的“忧深思远”有着深切体会,特别是集中体现在《蟋蟀》、《山有枢》、《鸨羽》、《采苓》等诗作中的忧患意识和对时光珍惜的劝诫,使得《唐风》在整部《诗经》中具有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先声启蒙的价值,对后世的文脉延续,影响巨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纵观三晋文化发展的起承转合,说“诗经先声,启蒙弦歌”毫不为过。而“勤俭质朴,忧深思远”的文化品格,在后世的山西民歌发展中也得到了全面继承和发扬光大。

樱桃(那个)好吃树难栽/有了那些心思(妹妹呀)口难开。山沟沟山洼洼金针针菜/单为眊你(妹妹呀)磨烂我一对鞋。黑油油的头发白灵灵的牙/毛呼噜噜的眼眼(妹妹呀)你叫哥哥咋?辣椒椒开花香又辣/心里头有你(妹妹呀)你可有咱?山里的樱桃泉里的水/好想心上人(妹妹呀)你在哪儿?红瓤瓤西瓜绿皮皮包/见了那个亲亲(妹妹呀)咋知哪个好——(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

这首歌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唱出了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哲理:要想得到幸福,就要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甘于付出。貌似情歌,内里却隐含了另一重值得品咋琢磨的滋味,托物言志,将唱点定格于一个“难”字上。何难?缘分难,寻觅难,辨识难,人生抉择难——堪称意味深长。旋律上,虽属山西晋中一带常见的徵调式,但它突破了一般以属音支持主音的做法,代之以下中音辅佐主音,并大胆使用六声音阶递进,从而增强了旋律的明亮度,在略带伤感、娓娓道来的倾诉中,使人感受到其所蕴藏的忧患之心和希望之光。

再听祁太秧歌《送樱桃》:家住太谷在城西/离城不远三里地/奴家妈妈上了年纪/上无兄来下无弟/俺母女给人做鞋缝补衣。正月十五把灯瞧/认了个后生冯锡保/他的爹娘下世早/孤苦一人无依靠/从小做工受煎熬。锡保为人心眼好/常替奴拾柴把水挑/应许下为奴前来送樱桃。知情人儿心相爱/怎奈咱贫穷无米柴/就好比和尚娶亲异想天开……在这里,樱桃化为爱情的信物,象征着一对青年男女的心心相印,却因为贫穷无法圆梦,其内心的凄苦无以言表。是哭诉,也是愤懑,更是对世间不公的控诉和鞭挞。阳高民歌《坐花轿》则是将旧时的婚姻完全展示在我们眼前,提亲的是媒婆,做主的是父母,花轿迎亲,敲锣打鼓,大摆喜宴,好不热闹,可新娘对新郎究竟好坏、是否称心如意完全没谱,身做花轿心里却七上八下,有无数个未知在等候着她,思前想后,便忍不住悲从中来,啼哭不止。幸好,花轿里是一个乐观豁达、爽朗直率、拿得起放得下的新娘子,她最终对自己生活之旅的顺遂或坎坷做好了准备,不论遇到何种境况,她都将泰然处之:“只管想也没个边/是大我要撒撒娇/是小还得哄他玩/是穷就得受点苦/是富还能享享福/是丑我就闭上眼/是俊我就天天看/是福是祸谁人知/不由自个由老天……”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如此周详的思想准备和长远打算,我们自然不必为新娘子担忧,说是听老天的,骨子里她早已有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信。

而“老曲新唱”则是山西民歌与时俱进的又一体现,近年推出的歌舞剧《解放》和《太行奶娘》就是其中的典范。两部剧都是以左权民歌为母体,以太行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所发生的真实革命故事为情缘,直接将革命史实、革命情怀与改革中的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老曲新唱,感人至深,一经推出便数次蟾宫折桂,红遍大江南北。

美的价值就在于:它所展示的正是可以使人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聚、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如是,民歌便不仅仅是民歌,更是一部集地理、民俗、文学、历史、语言的人类史书。山西民歌就具备了这样的美学价值。可见,山西民歌自诞生以来,发展到今天,虽然其间也有过多次的兴衰更迭,但其热情真挚,质朴雄浑,忧深思远的风格特色始终不变。通过传唱,体现和折射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成为千百年来人民群众传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既是三晋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魂”的一种传承。

(责任编辑:蒋晗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歌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大美太行在山西
畲族民歌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十送红军》不是纯粹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