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014-07-05苏美华

成才之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彩电商场应用题

苏美华

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那么他就会喜欢上数学课,乐意做数学练习。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厚,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学习效率就越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三年级学生“认识分数”时,我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導入1/2:小兔子和小熊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住在森林深处,每天一大早它们其中一个总会出去找吃的,每次回来觅食总是平均分。第一天,小熊出去找到了4个苹果(讲到这里,提问: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学生很快分出每份2个)。第二天,小兔出去找回了2个苹果。(再提问:它们怎么分苹果?学生很快回答出它们各1个)第三天,小熊又出去找吃的,可这一次只找回了1个苹果,这下怎么分啊?问题一出来,学生的思维起了涟漪,学习欲望非常强烈,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除此之外,针对小学生对抽象知识难以掌握的特点,如加、减、乘、除,同样多,平均分等概念,教材上都没有明确清楚地用文字表达它们的定义,教师也是要采用此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发问。孩子天生爱问,遇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由于儿童的情感心理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还要不断地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驾驭教材,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并引导学生从发问进而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

二、活用素材,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变为数学学习的对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感到熟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分类的时候,我把学生带来的书、鞋子、文具、饮料瓶、玩具等东西混乱地放在地板上,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会、理解分类的知识内涵。课后,要求学生参与“争当小管家”实践活动:布置学生回家将书柜里的书分成爸爸的、妈妈的、我的,或者按照工具书、杂志、小说等来分类;整理衣服的时候按照上衣、裤子、袜子来分类等。学生用同一标准或不同标准,灵活、准确地进行分类,对分类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运用和升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又如我在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老师想购买一台42寸创维的彩电,但是发现了如此的一个现象,华龙商场标着彩电八折优惠,新华都商场标着彩电七折优惠。请同学们说说老师应该去哪一家商场购买彩电?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我引导学生达成一致的意见:应该先去了解商场彩电原来的价格(也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再计算彩电的现价,看哪家商场的彩电比较便宜就到哪家去买。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真正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这说明学生的思维离不开生活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左右脑的统一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这个螺旋图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9+3=12 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下面几方面来实施动手操作:①1)9支塑料棒要和几支塑料才能凑满10支塑料?2)另一支塑料应从哪里来?怎样摆?3)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②1)3支塑料要和几支塑料才能凑满10支塑料?2)另7根支塑料应从哪里来?怎样摆?3)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③1)如果要你摆出15支塑料,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2)有多少种摆法?

通过这样在知识的生长处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学生就会总结出这题的多种算法和摆法,不但巩固了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对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福建省安溪县感德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彩电商场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脏物是如何被带出商场的
微型彩电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中国彩电技术创新联盟启动
香港ifc商场
走近打折应用题
应用题
2013年4月全国及分区彩电畅销机型平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