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以《钱学森》为例谈核心教学价值的选择

2014-07-05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钱学森刻画人物形象

韩 非

(淮安市人民小学新城分校,江苏 淮安 223002)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
——以《钱学森》为例谈核心教学价值的选择

韩 非

(淮安市人民小学新城分校,江苏 淮安 223002)

“教什么”是一个关乎语文课程价值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当一篇课文有许多文本秘妙的情况下,选择和确定教学核心价值是实施课堂教学高效的原驱力。那么,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下面以《钱学森》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聚焦言语形式——从“怎样写”的角度去观照

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厘清作者怎么写,进而找准相关的语言训练点。《钱学森》一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简洁、朴素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文字,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感动你我。那么,《钱学森》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么刻画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呢?

(一)人物语言

例如,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服务。”再如,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几乎是大白话的语言,但向读者传递真挚的爱国心,浓烈的爱国情。

(二)对比、反衬手法的应用

钱学森的语言和留学生的言语的对比,钱学森现有的事业、前途以及生活状况与回国后将面对的实际情况的对比以及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言语的侧面烘托,将钱学森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真实、立体、鲜活地展现在眼前。

除了人物语言、对比与反衬手法的运用,还有倒叙手法的运用,这三个方面合力让我们感受到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他崇高的人格魅力。显然,以上这三点语言现象都具有明显的语文性质,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常量,我们既不能因文本有多少语言就教多少,有什么教学价值就教什么,更不可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不能什么好就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从众多的教学价值中重点挖掘课文核心教学价值,而适当弱化文本中隐含的其他教学价值,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二、基于能力提升——三点合一去甄别

“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引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刘仁增语)这就决定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怎样让言语形式教学高效、扎实呢?这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寻找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进而找准学生能力的生长点。

(一)符合学段目标,体现编者意图

笔者在很多不同层次的研究课、示范课展示中发现,教者都不约而同地把引导学生品味钱学森的两处语言进而感悟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显然,教者把学习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精神品质作为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首先,钱学森的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浅显,这样的语言,学生一读就懂其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无需教师分析、指导。其次,学生接触到的写人物的文章已经很多了,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时,教师都会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品味、体悟。所以,无论是方法还是能力上,学生对通过描写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精神品质这方面是有认识基础的。因此,如果《钱学森》这课教师还是停留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人物是不是浅显了,是不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基点?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新课标对高段阅读教学的定位。《钱学森》一文课后第四题是这样设问的: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显然编者意图是理解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结合课程标注联系编者意图,可以找到《钱学森》这篇课文言语形式的共振点,即表达顺序。

(二)具有独特性,有统领作用

苏教版教材写人物的文章很多,这些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精神品质方面所运用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每篇文章都有其侧重点,用倒叙来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精神的方法是《钱学森》这课独特的言语形式。那么,倒叙对刻画钱学森的人物形象、彰显其崇高的精神品质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我们必须先搞清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钱学森乘轮船回国这组镜头而不是其他?首先,因为这篇文章就是描写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终于回国并为祖国火箭和导弹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这件事,所以从内容上讲是吻合的。其次,回国之难。我们从美国将军的话语以及“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总理的关心下”等语句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再次,回国的意义之重大。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得很清楚。从这几点我们更可以感受到钱学森的赤子情怀。一个倒叙使钱学森的形象更丰满、立体、高大,所以,倒叙手法在本课的运用具有统领全文的功能。它能鲜明地代表这篇课文的个性特点,这种有别于大多数文章的言语形式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

(三)具有可迁移性,便于学生运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里开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中指出:“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由此可见,“语用”是语文学科的“本然”,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专属语文学科的“独担之任”。“所以,确立课文核心教学价值必须要立足语言形式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这个基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功能。”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描写人物文章的一般的叙述顺序,而倒叙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是认识与能力的盲点,更是学生学习描写人物文章能力的提升点。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倒叙对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这样的表达特色,为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样化刻画人物服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钱学森》这课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学生了解倒叙的好处,学习并掌握倒叙在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精神上的作用。

符 洁)

猜你喜欢

钱学森刻画人物形象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刻画细节,凸显人物
钱学森与探空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