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乙醇》半开放式教学设计
2014-06-02陈燕杰
陈 丹,陈 凯,陈燕杰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乙醇是大家在生活中普遍接触的化学物质,为了扣准“生活中常见”主题,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有必要突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案例的积极意义。在《乙醇》的各种经典教学设计中,往往以关注中国传统酒文化为主要突破点,但中学生年纪尚小,对酒文化所知甚少,难以引起共鸣,而且“饮酒有害健康”,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提倡在中学生中如此渲染,所以我们的视角更加关注生活中其他涉及乙醇的方面,对于饮酒问题更多则是化学角度的危害分析和检测方法。
乙醇是中学生从初中化学中就已经了解的一种典型有机物,但学生对它的了解只停留在化学式书写、可燃性、溶解性和燃料方面的用途。高中的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这些已有认知基础之上,既需要在前概念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延伸,也需要展现出高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多样性,强化变化观和分类观。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将课堂的教学进程部分还给学生掌控,教师在学生的思路中拓展、延伸。
二、教学流程
(一)开放式提问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你对乙醇有多少了解?请谈谈它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按照学生所谈的主题,就此延伸开展相对应的教学和补充。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提前有所准备,便于在课堂上随机应变。
设计意图: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学生利用关于乙醇的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的知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互动,回顾旧知
由于以上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多种回答,所以就需要准备不同的应对思路,先回顾学生提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再联系到本节教学内容,延伸下去。
第一种思路:若学生首先提及乙醇的溶解性或挥发性,那么按照此思路开展,主要从溶质溶剂关系谈药酒中的组分,再联系到“燃烧的花露水”,通过燃烧进入乙醇的“氧化反应”环节。
第二种思路:若学生最有印象的是乙醇的燃烧及其作为燃料的用途,那么通过“燃烧的花露水”事件学生可练习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再启发学生关注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
第三种思路:若学生提及乙醇的化学式和元素组成,则提问如何用实验方法确定乙醇的元素组成。可联系到“燃烧法”,进而联系乙醇的氧化反应。
第四种思路:若学生首先关注乙醇的官能团羟基,那么可以通过与水进行类比,以及和金属钠的反应,分析反应过程中乙醇分子结构的断键,进而联系乙醇与水的溶解性与结构的关系,再从第一种思路进行下去。
第五种思路:若学生思路开阔,则在肯定学生对于乙醇的新看法、新视野的同时,因势利导,联系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实验探究,联系新知
(1)关于酒精的溶解性能
【学生实验】分组实验
①提供药品:酚酞片(药房购买),酒精,水。提供仪器:酒精灯、试管等。请学生自行动手,思考如何获得酚酞的无色澄清溶液。
提供药品:食盐固体,酒精,水。提供仪器:烧杯,玻璃棒。请学生自行动手,变换添加顺序,记录观察的实验现象。
【教师演示】展示用不同酒精度数的酒浸泡枸杞的药酒,比较颜色深浅。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对于乙醇作为溶剂的性质有何更深的认识?请总结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乙醇的溶解性的理解还局限在与水的互溶方面,作为溶剂的溶液也只了解碘酒这个典型案例。补充这个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不只是让学生简单重复乙醇作为溶剂的物理性质,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种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溶解性能差异,利于对日后相似相溶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实验展现溶解性质用途,呼应本课主题——生活中的应用。
(2)燃烧的花露水——乙醇的燃烧反应
【过渡启发】生活中很多日化用品都用乙醇作为溶剂,也正因为如此,会带来一些麻烦。
【教师投影】一条“喷完花露水别做饭以防烧身”的微博热传。
【演示实验】用花露水向酒精灯火焰喷雾的趣味实验。
【情景设问】(1)花露水为什么可燃?(2)写出乙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3)多大浓度的花露水可以燃烧?你会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不做实验,只提出思路)(4)生活中使用、存放花露水有何需要注意的地方?(5)联系乙醇的挥发性以及爆炸的条件,判断“刚搽完花露水可别马上做饭,因其含乙醇,一旦靠近火源就会发生危险。”这句话的可信性。
设计意图: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生活世界的信息累积速度远远快过课堂所能包含的范围,因此学生不得不去面对一些跳跃的、不完全的信息。也就是说学习型态从知识的“积累”转化到“突破”,知识的获得途径也从“记忆”转化为“分析”。借助新闻,将生活中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辨别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能力。
(3)变色的铜丝——乙醇的催化氧化
【过渡】乙醇能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也应该能与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初中最经典的氧化剂除了氧气就是氧化铜,乙醇能否被氧化铜氧化呢?
【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大家可以观察到置于外焰的铜丝被加热呈红热状态,表面呈黑色,即Cu在酒精灯的外焰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内焰部分又被还原。那么氧化铜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氧化铜可以氧化乙醇,而氧气的作用在此体现为借助铜丝的催化将氧元素转化,夺取乙醇中的氢元素,达到氧化的目的。以上实验,还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是通过两步反应实现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示范)
设计意图:该实验颜色的变化能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对原理的关注和疑问,也有利于教师分析引导铜的催化作用本质。这部分可以从反应动态过程和反应物结构特征的角度分析,学习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动态循环行为。
(4)氧化反应的进阶——醉酒和测酒
【过渡】通过以上实验知道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的主要产物是乙醛。乙醇在人体肝脏内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乙醛,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对人体的作用表现就是酒精中毒。为什么有的人喝很多瓶啤酒也不容易醉,而有的人喝一点点白酒就容易醉呢?
【资料卡片】酒精在人体的分解代谢有三条途径: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其中约95%通过肝脏的酶系统进行氧化代谢。解酒药就是增强肝脏酶系统的功能,起到分解酒精的作用。原理如下: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酒(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课件展示】介绍醉酒症状,酒后驾车的危害。
【教师提问】如何检测机动车驾驶员有没有饮酒,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解决,但是必须现象明显。请问你想到了无机化学中哪一类反应?如何开展实验?提示:作为弱氧化剂的氧化铜可以和乙醇反应,那么强氧化剂呢?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是否能和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课件展示】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驾的图片。
【资料卡片】生命不能承受之“醉”
酒精的快速检测:让驾驶人呼出的气体接触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三氧化铬的硅胶,可测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乙醇及乙醇含量的高低。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乙醇蒸气,乙醇就会被三氧化铬氧化成乙酸,橙色的三氧化铬被还原成绿色硫酸铬。
【学生】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讲解】现在酒后驾车的测试已经改为使用电子传感器,可以精确定量地加以测定。
设计意图: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的产物乙醛过渡到学生熟悉的酒精中毒,同时将生活中的醉酒以及解酒药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此外,向学生渗透变化观,即氧化变化存在多种情况,氧化剂的不同会造成反应的差异,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视野的拓展,会深化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5)乙醇与水的对比——以钠为例
【过渡】C2H5OH与水相比,结构有何相似或不同?
【学生】讨论
【教师实验】回忆下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预测在钠与乙醇的反应中的实验现象。
反应物 实验现象水+钠乙醇+钠
【学生】小结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是密度)和化学性质
【教师】对比水分子和乙醇分子的结构差异,思考其它性质的可能原因。
【练习】如何处理金属钠的反应事故(详见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P49-50页新闻素材)
设计意图:先分析乙醇与水结构的相似处,后温习旧知即钠与水的反应,学生再预测乙醇与钠的反应现象,教师向学生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念。同时,由得出的结构特点到验证实验现象、再到写出反应方程式,恰好是由微观表征到宏观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转换,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新闻报道鼓励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画出有关乙醇结构、性质与用途联系的思维导图,并在最后进行点评与指导。
【学生】画图总结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将生活经验升华为化学知识体系,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增进理解力、提高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