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

2014-07-05韦启东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腓总传导盐酸

韦启东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

韦启东

目的分析研究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照组加用脉络宁。治疗30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盐酸丁咯地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指在排除其它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体征,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高血糖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并以脉络宁为对照,分析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治疗的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2]:①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通常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②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震动觉减弱或消失,位置觉减弱或消失;③肌无力、肌肉萎缩等;④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⑤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中毒、过敏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60.0%),女12例(40.0%),年龄39~81岁,平均(58.5±12.3)岁,糖尿病病程(7±4)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46.7%),女16例(53.3%),年龄38~80岁,平均(56.6±11.6)岁,糖尿病病程(6±5)年。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空腹血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以上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脉络宁20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以15d为一个疗程,治疗30d。

1.2.2 观察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并检测神经肌电图,记录左右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单一神经的SCV取左右肢体的平均值,以正常参考值作为参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CV>55m/s;腓总神经和胫神经,SCV>45m/s),同时记录整个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感觉症状明显好转,障碍消失,膝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明显增加或恢复正常;有效:感觉症状改善,障碍和膝反射好转,神经传导速度较前稍有增加;无效:感觉症状无好转,障碍、膝反射及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l。在两组治疗后血糖值比较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值分别为(7.16±1.68)mmol/L、(4.98±1.5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n,%)

2.2 治疗前后SCV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尺神经均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V变化(±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V变化(±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腓总神经运 胫神经观察组 治疗后 55.4±4.5*52.2±5.5*47.5±5.2* 45.5±4.5*治疗前 47.9±4.1 49.2±4.1 40.5±2.0 39.4±1.9治疗前 48.5±4.2 48.6±4.3 42.5±6.3 41.2±4.4对照组 治疗后 52.3±3.8 51.5±6.8 42.5±6.3 41.6±4.8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后,未引起血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异常改变,但在滴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一段时间后,临床出现腹胀上腹不适1例,头晕1例,嗜睡1例,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除。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遗传原因;②缺血及缺氧性因素;③多元醇通路过度活跃;④氧化应激;⑤脂肪酸代谢异常;⑥蛋白激活酶C(PKC)的激活;⑦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核因子(AGE-RAGE-NF-KB);⑧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IGF-1等。盐酸丁咯地尔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 α肾上腺素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非特异性钙拮抗作用和增强氧的利用,从而改善缺血组织营养血流。盐酸丁咯地尔通过静脉滴注后,广泛分布于体液和组织中,经肝脏代谢清除,半衰期约 3h。盐酸丁咯地尔主要以原形和芳香环去甲基的代谢物由尿排出。盐酸丁咯地尔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与血药浓度有关;血药浓度为 0.5mg/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81%;血药浓度为5mg/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25%。

综上所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7%,证明盐酸丁咯地尔对于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有很明显的效果,从而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 夏涟,闫德春,毛颖,等.研究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医学研究通讯,2000(8):40.

[2] 玉春,向光大.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0,16(6):427-428.

[3] 智强,王滨.东菱迪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33-134.

R587.1

A

1673-5846(2014)02-0061-02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人民医院内二科,云南文山 663400

猜你喜欢

腓总传导盐酸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盐酸泄漏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神奇的骨传导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