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07-05易艺冰李锦芳区文静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器官例数药品

易艺冰 李锦芳 区文静

15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易艺冰 李锦芳 区文静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发生并上报的ADR报告155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反应状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5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3类78种,其中抗感染引发的ADR最多;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127例(81.94%);ADR状态为新的有86例(55.48%),严重的有10例(6.4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76例(41.0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和上报工作,收集更多临床用药信息,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安全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不但加大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医疗费用的负担,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使用管理,确保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我院 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现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集到的15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2012年 1月~2013年 7月上报的ADR报告155例,对每例报告中ADR的反应状态、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管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ADR监测中心的评价标准进行ADR因果关系分析。

2 结果

2.1 ADR状态分析 ADR状态为新的严重的为8例,新的一般为78例,严重的2例,一般的67例,即标志为新的共有86例(55.48%),严重的共有10例(6.45%)。

2.2 发生ADR患者的一般资料 155例ADR中,男64例(41.29%),女91例(58.71%),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中年龄最小1岁,最大93岁;以19~39岁年龄组发生ADR例数最多,有61例(39.35%),其次为60岁以上年龄组,有55例(35.48%),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155例ADR报告中有22例患者记录有药物过敏史。

2.3 引发 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各种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引发的 ADR最多,有 128例(82.58%),肌肉注射3例(1.94%),口服给药23例(14.84%),皮下注射1例(0.65%)。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n,%)

2.4 引发ADR的药品类型分布 155例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类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8种73例(44.51%),其次为中药制剂,涉及11种18例(10.98%),总涉及药品有78种164例,其中有7例怀疑由两种药物引起,有1例怀疑由3种药物引起,因此按照药品分类统计报告例数时会出现总报告例数大于155例的情况,其种类分布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药品类型分布表(n,%)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在155例ADR中由药物所致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临床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将其进行分类统计,部分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因此合计的例数比实际的ADR例数多,详见表3。

表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n(%)]

2.6 ADR转归 155例ADR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治愈139例,好转15例,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

3 讨论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的药品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正常用法、用量使用中患者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药物反应。医药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市场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新药,由于观念或利益等原因促使很多医生使用新药,而这些新药未经过长时间的用药经验,使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说明书未提及的、医生预料不到的新的不良反应,使医生措手不及,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次ADR报告中新的不良反应共有86例(55.48%),其中新的严重的有8例,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因此临床在选用新药时应充分评估药品的疗效与用药风险,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遇到 ADR发生时可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老年患者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半衰期延长,加之可能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ADR的发生率[1]。我院上报ADR中 60岁以上年龄组屈居第二位,与众多文献报导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我院老年患者多的科室对 ADR的上报工作不够重视,上报的数量较少,另外老年患者基础病较多,我院年轻医生较多,药物出现的ADR难以与原有病情区分,担心造成医疗纠纷,而不愿收集上报,所以年轻医生更应该加强 ADR知识的培训,同时了解更多的ADR信息,积累经验,更好地用于临床。

表2可见,引发ADR的药物品种主要为抗菌药物,有18种73例(44.51%),这与抗菌药物种类多、临床使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密切关系。调查研究[2-3]表明,目前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无指征应用、品种选择不当、超剂量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等不合理现象。所以,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测和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不良事件。另外 ADR的发生与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密不可分。我院静脉给药引发的 ADR比例最高。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经常把1天的剂量1次给予,且滴注速度快,使机体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而致ADR的发生[4]。所以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能够口服给药的,不要肌肉注射;能够肌肉注射的,不要静脉用药”的给药原则。

表3可见,ADR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可能与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患者感觉直接有关,而且不易与其它疾病混淆[5],提示其它系统或器官的损害可能较为隐匿,医患双方都不易察觉,对人体的危害也比较大,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综上所述,ADR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临床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应重视 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收集更多的临床用药信息,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王桂芝,胡海涛.我院30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46-147.

[2] 扈福,王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 2008,19(14):1056-1057.

[3]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J].中国药物警戒,2009,6(6):379-381.

[4] 顾敏,顾慧丽,谢蓓.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2):158.

[5] 钱崇付,任东平,汪荣华.96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4):461.

R969.3

B

1673-5846(2014)02-0011-02

鹤山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江门 529700

猜你喜欢

器官例数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类器官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ORGANIZED GIVING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