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4-07-05张峰

成才之路 2014年18期
关键词:旧知自学课外

张峰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了数学学习中的“家常菜”。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要经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力水平分阶段向其提出合理的自学要求。

(1)自学要求要明确。在新课改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自学似乎成了一个比较时髦的环节,但大多只流于形式,不能达到自学的正确效果。所以,布置自学作业时要让学生知道自学后究竟要明白些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例如在让学生预习“圆柱体积计算”时,除了让学生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外,还要让学生探究公式是如何得到的,以及如何运用体积公式。我想学生只有清楚了通过自学自己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学,他们才能有兴趣。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自学内容要多样。自学能力的培养除了体现在新知的学习上,更多的体现在旧知的整理复习上。例如学完一章节后,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旧知进行整理复习。学生通过对旧知的梳理,可以自己先查漏补缺,解决自己以前知识上的遗漏。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本章节简单的网络图和表格,让学生凌乱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又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好处,提高了学生自学的信心,从而提高了自学兴趣。

(3)自学层次要有度。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对学生自学要求也要随之改变,要逐渐从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转变为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例如我在上圆的认识那一节知识时,就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自己观察圆,自己小组提问,自己解决。上课时我发现有的小组就提出问题:“圆和以前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自己观察发现圆是曲面图形,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小组会想,把圆对折会发现什么?结果发现折痕交于一点,得到了圆心。有些小组甚至会更深一步想:量量这些折痕,会发现什么?结果发现长度相等,得到了直径。这样,学生解决了很多圆的认识中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自己动手、自己解决,印象深刻,比教师教授更能让他们接受,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以锻炼。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自学要求,训练了学生小组自学时的提问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二、有的放矢,合理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类型:计算、概念、解决问题类。在不同自学内容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教师应注意对不同的自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这样能够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1)计算类知识自学。计算类知识很大部分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后续学习,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可以自己发现和重新建构知识,比较适合大部分学生独立自学。如在教学分数的简便算法时,让学生通过与以前整数简便算法的比较、迁移,就可学会分数的简便算法,促进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这类知识不仅适合大部分学生课堂上自学,也适合大部分学生提前课外自学,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

(2)概念类知识自学。概念类知识最开始的基本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推导、理解,所以在自学这类型内容时,一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与教师教学辅导相结合(不太适合大部分学生在课外自学)。如在讲解圆柱有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先举出实物让学生分小组去观察、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理解的概念;再在学生结合实物自学的基础上,去看教材,理解教材,从而自己获得知识。如果就放手让学生直接在课外自学概念,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深刻理解概念,不利于学生自学概念类知识能力的发展。

(3)解决问题类知识自学。这类知识很大部分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要求较高。所以,这类知识不太适合大部分学生独立自学,比较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集体自学的力量,通过与以前的知识比较来解决新问题。所以,学生在自学解决问题类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小组从情景中得到有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一起想想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与以前的知识比较有什么联系,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旧知来解决新问题,从而通过学生集体自学掌握这类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集体中自学,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对这类知识的自学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学生自学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存在着较大的强弱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1)成绩优秀,思维敏捷的学生。这类学生,他们能很快完成教师规定的各项内容,并能准确解决问题,自学能力经过培养后会发展较快。所以,在课堂上自学时应充分利用他们思维清晰、敏捷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其他同学自学,一起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课外要有意识地鼓励这类学生自学课外较难的参考书籍,做课外有深度的练习题,提高自学能力。

(2)思路较清晰,能力一般的学生。这类学生处于中等水平,一般的知识没有问题,在拔高上还有所欠缺。这类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教师应多加强指导检查,让这类学生理清自学思路,找准自学方法,多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交流,多给机会来汇报自学结果,增强自学的信心与能力。教师在课外要多肯定这类学生,让他们多与能力强的学生一起讨论、自学,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学能力。

(3)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自学有很大困难,也缺乏自信心。可能有教师认为这类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都不能完全吸收,如何培养其自学能力?其实就是因为课堂知识他们不能完全吸收,那么下课后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自学来弥补教师课堂上讲过的自己没接受或忘了的知识。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制定合理的自学要求,选定合适的自学内容,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长此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将有一定的发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使他们受益终生。

(江苏省张家港市西张小学)

猜你喜欢

旧知自学课外
小满课外班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我的“课外老师”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岁末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