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灯古镇,时光停留

2014-07-04颜士州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水巷青石板小楼

颜士州

河水在青石板下缓缓流淌,给人一份恬静、从容,又给人一份婉约。偶尔经过的巷口飘出来一股淡淡的苏帮菜的香味,让人禁不住欲觅芳踪而醉入其中。

缘分往往是一次不经意的遇见,一如我与千灯的这场邂逅。当我一触接她的温山软水,忽然觉得全身心已经融于江南澄碧的水里,清凌的雨中,沉醉于古镇千年积淀的文化气息里,而当我踩着脚下有足够魅力和底气的青石板长街时,忽然觉得自己恍如彻底属于她了。

静下来,在青石板上感受慢时光

千灯不大,仅仅是江苏昆山城南的一个小镇,然而它静坐江南一隅,依然像烟雨陌巷里走出的窈窕淑女,既不动声色,又风情万种,青石板铺就的石板街承载着小镇的千古韵味,如同走进戴望舒笔下幽静的雨巷。石板街呈南北走向,徜徉石板街,静静地小巷里一块块青石板沿着高挑的廊檐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头。石板街很长,沿途的小巷旁逸斜出,四通八达,与石桥、流水构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走进巷子你会发现最窄的地方仅能容纳两人并排行走。石板街北边被称作北大街,南端被称作南大街,这里的民居,是江南特有的白墙灰瓦,屋檐边高高挑起的像凉亭一样的飞檐四面伸展着。无论是店铺还是住户,都是朱红木栅花窗,尽管经历着岁月的熏染,依然折射出昨日的痕迹,清淡分明。

乍一听说千灯的名字,觉得有些蹊跷,原来千灯古称千墩,据汉史书记载:古吴越居三江,吴淞江畔有土墩九百九十九个,而昆山城南三十里处有一高土墩,于是人们称为千墩。江南百姓素讲康泰祥和,“墩”常常让人想起坟墩,或许“千墩”与“千灯”音相谐,于是便唤着“千灯”,意为欣欣向荣之意。

古镇千灯,所有民居因河而筑、临水而居,形成“河街相邻”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如果说周庄、锦溪这些江南水乡的粉饰有些厚重的话,那么千灯如文静的少妇既安静又从容,静默中略显曲径通幽,有一种典雅,更有一种纯朴。小桥流水间的慵懒时光不仅属于老街坊们,也属于各地游人,他们的神态是那样从容淡定。河水在青石板下缓缓流淌,给人一份恬静、从容,又给人一份婉约。偶尔经过的巷口飘出来一股淡淡的苏帮菜的香味,让人禁不住欲觅芳踪而醉入其中。

洗尽奢华,让心灵栖息

我们乘着一只小船驶进弯弯的水巷,船载着人,从一顶顶苍老斑驳的洞桥中穿过,驶进了无尽诗意的画卷里。尽管头顶有船家为我们悉心撑开的篷子,挡住了视线。然而还是能从水巷的倒映中不时欣赏到黑白相掩的粉墙,红漆明瓦的雕花镂窗,参差不齐的石埠头,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水,在悠悠晃动着,一切景致也在悠悠晃动着,把人心人情也悠荡得清凉明净。小船蓦地一个拐彎,将一座座精雅别致的水上小楼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里是纵横交错、河道密布的水城,所有民居都枕着小河入梦,这些小楼飞檐明窗临水独秀,像一道彩虹凭借水面倍增光色,又为水巷添了许多情趣,体现着实用与美和谐结合的艺术匠心。

清晨,当驳岸上的棒槌声,水巷的吊桶声,小舟咿呀的橹声唤醒了我,曙色中那掩藏在朦胧里的小楼便引起人无尽的想象,我想:在长窗半掩竹帘低垂的楼上,该出现一位素雅端庄的绣女吧,她面对着被水光照亮的小巧绣棚,凝神地走线飞针,闲来便倚着红栏观赏小巷景色,或是独坐窗前抚动幽雅动人的古琴……也许这是由于受旧小说的影响,我觉得这些精巧的临河小楼该是少女的绣房和对镜梳妆的佳处。

当竹帘卷起,第一次亮出小楼主人的形象时,我毕竟有些失望了。原来,居住临河小楼的是一对中年夫妇。每天,妻子为丈夫早早打开了两边的楼窗,在窗前泡上一杯清香的洞庭碧螺春,在幽幽的香气中,丈夫便坐到了窗前,凝神工作起来。他在忙碌什么我一直琢磨着,直到几天后我终于有缘跨上了这座小楼,才知道他是一位热衷于艺术的工艺师,祖祖辈辈居住这里,几代都是靠工艺维持生活的。他的这座小楼里简直是工艺品的精美陈列室,到处是精雅美丽的工艺品,粗犷逼真的树根雕,古风犹存的竹刻石刻……小楼四面来风拂动着他增添的白发,他正在制作一件“秦峰映月”的骨雕作品。洁白的骨料被磨制得似象牙般光滑,构成了秦峰塔,拱形的月牙。有趣的是船往前行,不远的河面上一座座小小巧巧的临河楼,飞檐翘角,还有雕花的长窗,仿佛跟他雕刻的工艺品差不多。哦,临河小楼,无论是生活中的还是艺术里的,都像一艘在云蒸霞蔚里的小船,载着人朝美的意境中驶去……

感受古镇的悠远文化

石板街往南,大约五分钟的行程就到了顾坚纪念馆,原来这是昆曲鼻祖顾坚的故居。抬头有一“顾坚纪念馆”的牌匾,一个江南小镇,竟成为“百戏之祖”的发源地,我决定迈步进去探其究竟。纪念馆分上下两层,楼下为戏曲发展展览馆,楼上有一古戏台,戏台大约五十个平方,顶部吊着精致的“藻顶”,它是古时的一种扩音设备,台下摆放着桌子和许多凳子。台上坐着一男一女两位评弹演员正在拨动琴弦,缠绵的昆曲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最婉约柔软的部分,清亮的婉转歌喉展现着毫不屈就的矜持。尽管我不能完全听懂,但能从婉转的乐曲里感受着温柔水乡的清音。据导游介绍,昆曲源自千灯,它成了元末明初千灯古镇独特的地域文化。起先它只是风靡于江南水乡的南曲,后来由戏曲家顾坚在南曲的基础上改成“昆山腔”。到了清末,由民间艺人魏良辅进行加工整理,使得昆曲呆板的唱腔,改变成了一种格调新颖、细腻委婉的昆腔。

出顾坚纪念馆往南不远处是“千灯草堂”,“草堂”里展示着一千多盏古代灯具。在长长的玻璃柜里,一盏盏灯具琳琅满目,每一盏灯具都向我们演绎着从古到今的悠远故事。

最早的灯是一方鹅卵石,在被琢磨的凹槽里,古人注入油脂,然后用树枝支撑起来。为了节省煤油,也有一种省油的灯,灯盏不过是双夹的,一头有一小洞,小洞里嵌入灯芯,灯盏里注入冷水,目的是为了降低油温,减少蒸发。这种省油的灯具显示出古人高超的智慧。

“草堂”的南边是一大户名宅构成的古建筑,那是伟大思想家顾炎武的故居。走进顾炎武故居,“贻安堂”为正堂,朱漆门楼十分精细,庭院里的亭、廊、桥、池、曲径盘回。堂内许多名人志士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题了诗,当年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南巡至此,挥毫写下:“落照昆山掩玉色,远分秦望感人思”表示对顾老先生的尊敬。庭院后面是顾炎武墓地。从顾园的亭台楼阁,可以看出当年顾家的气派。顾家四代进士,历代在朝廷为官,庭院里的百年老树,见证着几百年的时光,难怪顾老先生在千灯呆了三十多年,当他发出慷慨激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也不曾离开这钟灵毓秀的千灯,因为他独爱千灯,千灯从容淡雅的气质让他升华着自己的灵魂。

轻风送来一阵茉莉花茶的清香,我的心动了,在离开千灯的一刹那,便被水巷清清的绿波浸润了思绪;被洁白的石驳岸和波光镀亮了记忆。骤然,一侧悠扬悦耳的琵琶声如青石板下的流水那般绵绵不绝,让人深深陶醉,这时在我心中活着的那幅彩画徐徐舒展了,化成一幅更美妙绚丽的长卷,长卷居中,就是难以忘怀的千灯古镇!

(编辑 凤池)

猜你喜欢

水巷青石板小楼
凤尾船
丰收
父爱伴我行
比刹那更永恒的
瞬间
只要童年的小楼还在
水巷幽幽
难忘那幢小楼
云图青石板
小楼听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