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雕
2014-07-04张一普
张一普
木雕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代表之一,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跨越五千年的历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它以富有时代感的作品,以充实、丰富的内涵,弘扬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物体,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了它们那种特别的温和与美丽,以及纯朴的品质。于是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品。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被界定为“民间工艺”,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艺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材料。
中国木雕的起源与发展
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的技艺,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由于保存的困难,现今很难看到超过千年的木雕作品。
秦汉时期的木雕工艺,在承袭春秋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发展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汉墓出土的动物木雕作品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汉代木雕工艺发展的水平。常见的动物作品有马、牛、狗等,这些四足动物造型生动,身长分别在14~55厘米之间,都是以分部雕制粘合而成的。因为木材是由纤维细胞组成,而四足动物是由头、身、足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样大小,总体形状是头高、身长、足高,根据这种特定形式用整木雕制是汉代木雕工艺的一个创新,为木雕工艺创作品类众多的艺术品,创造了有益的经验。这是木雕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经唐宋至明清,我国的木雕工艺日趋完美。
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这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就有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我国的一些庙宇里至今还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明时由于海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木材种类有所增加,许多由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使木雕工艺得到长足发展。
明清期间是木雕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藝人及作品,是古代木雕艺术的一个高峰。明清雕刻作品中,木雕工艺的主题常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现存于世的木雕作品“沉重木雕鸳鸯暖手”即是其中的代表作。
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聊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唤起了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与追求。逢此盛世,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新的飞跃,木雕艺术也不例外,重新焕发出生命,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秉承传统,立意深远,讴歌时代,体现了大师们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直抒重获新生的胸怀和报效国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中国木雕的手法与形式
制作分类
木雕的形式可分为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
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实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
艺术木雕通常是指构思精巧、内涵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有着更多设计元素。艺术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从本质上讲,艺术木雕与其它雕塑材料一样,也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拟态、或夸张、或抽象、或变形,从木头的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出发。比如,本着木头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因势象形,因材施艺,或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或精雕细刻、线条流畅,或简洁概括、巧用自然。
有的材料一眼看到时就已拥有一个不寻常的外形,有的则需要苦思冥想,不断构思。所谓七分天成,三分雕刻。最简单的也是最冒险的方法,当然是先搜集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头,然后再对着它们,相看无厌,时时亲近,一个即时的创意也许就在长久的琢磨推敲后猛然蹦出来。当然,一念之差,或妙到巅毫,或又平淡无奇。但一个成型的好的木雕就跟绝句一样具有刹那间的美感,即使简约无比,但纯粹的意象和片段的感受,却能给人以无尽的审美。总之,好的木雕作品跟任何艺术品一样,都是巧夺天工,都是个性的体现。它不仅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而且也是装饰环境、陶冶性情、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形式分类
木雕的形式还可分为“独立式”和“依附式”。“独立式”可以自由放置,自成艺术,通常作为室内的陈设品或案头摆件。“依附式”主要用作一些器物或艺术品的附件,乃至室内墙面或门窗等固定空间的浮雕(浮雕的常见手法有高、低、镂、透、通等。雕像略微突出的称作低浮雕;雕像在底面上十分突出的称作高浮雕;浮雕的周围被镂空使雕像如剪纸般显出清晰的影像效果的被称为镂空雕;雕像的构图层次多,一层一层雕进去,除了最后的背景,前面部分与底面没有关系的又被称为透通雕)。云南白族的剑川木雕最值得一观,昆明的金马碧鸡坊、保山的飞来寺、洱海的八角亭以及鸡足山寺庙的木工部分,相传均出自剑川木匠之手。
中国木雕的几大分类
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流派。
在我国,目前的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来区分的。例如: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北京宫灯,台湾木雕,宁波朱金木雕,云南剑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苏州红木雕刻,上海红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苏泰州彩绘木雕,山西木雕,山东潍坊红木嵌根雕,上海黄杨、白木小件雕,辽宁永陵桦木雕,贵州苗族龙舟雕、面具雕,江西傩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东山海柳雕,等等。
这些木雕流派在全国或者当地都极具影响力,而最为著名的要数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四大流派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东阳木雕
浙江省东阳市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东阳传统民间工艺,东阳因此素以“雕花之乡”而著称。东阳木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是因为该地盛产适于雕刻的木材——樟木。东阳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由于精细打磨,更显得圆滑细腻、精美光润。北宋建隆二年所建东阳南寺塔室内发掘出来的木雕佛像,据考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文献记载,东阳木雕工艺大约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现在东阳木雕在表现题材方面已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并且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装饰内容也开始为东阳木雕所表现。
东阳木雕作为一个艺术流派,是根据建筑、家具以及多种陈设品制作的造型特点,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独特完备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圆雕、透空双面雕、阴雕和彩木雕嵌。浮雕是东阳木雕艺术的精华,也是独具东阳木雕特色的工艺形式之一。它是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和鸟瞰透视法构图,然后镂空双面雕,或者再通过彩木镶嵌来完成的。东阳的浅浮雕,画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间,以刻线的表现力来体现物体的主体感。这种浅浮雕,最为人称道的是“满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满雕纹饰,既有立体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因用黄杨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俗有“千年矮”之称。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温润,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适宜刻雕小型陈设品。浙江是黄杨木雕传统重点产区,主要分布于乐清和温州。浙江黄杨木雕发源于乐清县,距今约150年,起初源于龙灯骨架上装饰的木雕小佛像,在清末时期发展成为艺术欣赏品。
广东金漆木雕(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起源于广东省潮州,但作为一个艺术流派,它还包括明清时期属于“潮州府”辖内的潮安区、潮阳区、普宁、饶平、汕头、惠来、海丰、陆丰、兴宁、梅县区以及闽南所出的作品。作品表面贴金,是潮州木雕的一个特征,这与东阳木雕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称“金木雕”“金漆木雕”。
潮州木雕的传统技巧,主要可分为阴刻、浮雕、圆雕、镂雕等几种。阴刻的性质近于绘画,多施于围屏,题材为梅、兰、竹、菊。浮雕、圆雕所选题材除佛祖、菩萨、神仙、传统人物之外,神奇异兽和鱼虾造型也是常被采用的。镂雕,又称通雕,是潮州木雕经常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用于建筑装饰上,建筑雕刻一般采用杉木,且大件居多。雕刻时,艺匠们不仅以多层次取胜,而且力求结构巧妙和造型生动。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现的人物都形神兼备,景物错落有致,线条流畅,节奏感强,体现出“多层镂通,剔透玲珑”的南方雕刻风格。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期,技法上,它由单层镂空发展为多层镂空;构图上,由“实实相映”发展为“虚实相生”,画面由此体现远近、大小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潮州木雕人物的脸部,一般都采用深浮雕,远视时更加传神,人物身段比例则以5:1为标准,仰视,形象更丰盈、饱满。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地方艺术特色的影响而形成为木雕流派。用金漆木雕来装饰房屋和庙宇的栋梁、物椽、门楣以及家具等,显得金碧辉煌,给人以富丽庄严之感。
福州木雕(龙眼木雕)
福建省的福州木雕,也是在建筑装饰、家具装饰和寺庙神像的雕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木雕艺术,它成熟于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以龙眼木为材料,所以,又称“龙眼木雕”。龙眼木质地略脆,纹理细密,色赭红。老龙眼木的树干,特别是根部,奇形怪状,为雕塑之良材。木雕艺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折痕疤节,因势度形,雕成各类人物、鸟兽形象,造型生动稳重,结构优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动人、夸张。刀法或斧劈刀鑿,或细腻刻画,圆浑娴熟。
福州木雕的题材以人物、动物形象为主。外貌特征在于作品磨光、盖上漆后,可以永不褪色,始终呈现出一种古朴的铜黄或桔柚黄色泽;若用蜂蜡或川蜡再分别擦一次,就愈显光润。有些动物题材的作品,艺人们往往还用骨制成牙齿,用玻璃制成眼睛,使得作品更加生动。
木雕艺术的文化寓意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表现内容而名扬海内外。
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还充分体现出民间艺术的特点,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有了直观的了解。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木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它蕴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和文化素养,传承木雕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树一帜的中华文化,期望今后在对其发展前景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得木雕艺术的内涵更加丰富、充实。
(编辑 刘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