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教学对语言学习动机的影响
2014-07-04丁燕
丁燕
【摘要】外语学习中,许多因素都影响着学习者,其中学习动机作为内部因素,因其复杂性备受研究者关注。其次,文化因素對外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给予文化教学足够的重视。利用文化教学这种外部因素改善学习者的动机,能够极大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因此,本文结合文化教学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针对文化教学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进行综述性研究。
【关键词】文化教学 语言学习动机 语言学习动机理论
语言学习中,动机是激励学习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内部因素,它包括很多变量。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很早起就对语言学习动机的变量提出各自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并针对语言教学提供了动机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教学能够影响学习动机模式中的一些因素。在过去,中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大多为工具型。高一虹、程英等(2003)将中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分为七种类型,他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动机变量就是学习者对目标语及其文化的内在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对文化教学给予足够重视,文化教学是外语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将其同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就能够极大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本文基于语言学习动机和文化教学两方面的内容,针对文化教学对语言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进行综述性的研究,进而为笔者科研课题下一阶段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 学习动机综述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的内部动力,因此学习者只有具备足够的学习动机,才能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成就。同样,在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内部动力。国内外各领域的学者都对语言学习动机模式和类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动机策略。
1.国外语言学习动机研究。Gardner和Lambert 开始于20世纪 50年代的研究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Gardner (1972) 等人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模式和社会教育模式,开创性的设计了语言学习动机调查工具,即态度动机测量表 AMTB。他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把学习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其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模式成为经典的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模式。事实上,尽管Gardner的动机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理论也不断受到其他学者的质疑与挑战。Gardner的研究局限于社会心理学,只注重外部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而未重视学校课堂教育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对语言学习动机的作用。
九十年代起,语言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学者们以主流动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框架进行全方位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一时期出现的影响力较大的学习动机理论模式有Dornyei 的语言学习动机三层次说,Tremblay 和 Gardner 的扩展动机理论,Schumann 的神经生物学模式。Dornyei等人合作将主流动机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提出了语言学习动机三维模式 ―― 融入性、语言学习自信心和教学环境评价。该模式体现了语言学习动机三层说:语言层、学习者层、学习情景,正好与语言学习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相吻合,即语言、语言学习者及语言学习环境。
2.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我国学者对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起,受国际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多元化的影响,国内学者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来研究语言学习动机,尤其是英语学习动机。
高一虹(1997)等对我国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做了分层取样的调查分析,将英语学习动机归纳了7种动机类型:兴趣、成绩、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及信息媒介。并将这七种动机类型根据内容归纳为工具性、文化性和情境性。秦晓晴和文秋芳(2002)的研究通过建立动机因果模式,探讨了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内部结构以及诸多动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表明动机能够影响观念及学习策略。
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中的文化因素
Gardner在其融入型动机中强调了目标语文化。融入型是指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产生兴趣并期望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因此融入型动机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Deci 和Ryan的内在动机和内在化理论,当学生有学习某一种语言及其文化的需求时,那么对于这种语言和文化就具有内在动力,并且能够将这种需求内在化。
Williams和Burden认为语言学习动机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持续努力融入目标语社会环境和文化,继而对学习动机每一阶段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文化因素能够影响语言学习者在每一阶段所做的选择。为了激发和保持学习者的动机,他们建议教师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如布置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目标语国家及文化的积极态度。D?rnyei等人也认为很有必要通过引入目标语文化背景的学习使第二语言更加真实。不论是其融入价值理论还是融入型动机都强调在语言教学引入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
在国内,秦晓晴和文秋芳的研究表明动机行为中最可预测的变量就是学习者对英语的兴趣。一旦学习者对英语及其文化产生兴趣,就不会感到迫于外界压力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同时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取得更高的学习成就。高一虹总结了七种学习动机类型,并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工具性、文化性、情境性。其中文化动机同语言学习者对文化的关注和兴趣有关。
综上所述,大部分语言学习动机理论都包括文化因素。因此,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语言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语言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将其同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就能够极大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点不论是语言学家还是外语教师都已达成共识。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该选取什么内容?如何实施文化教学?对于这两个问题,学者们众说纷纭,百家争鸣。
胡文仲和高一虹提出文化教学应包括五大内容,分别为:语言交流中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习语和谚语等、英汉语法语篇中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非语言交流中的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和礼仪;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胡文仲和高一虹的文化教学内容更关注交际中的文化知识,以及能够直接影响交际活动中信息传达的文化因素。同时,他们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文化多样化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最终提高整个国民的人文素质。同样,董卫(2006)在其文化教学中介绍了英美国家风景,风俗习惯,以及经济、政治和教育体系。
胡文仲(2006)提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文化教学。他认为学生通过在小组中表达观点、互相讨论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同时,他十分赞成为学生放映与文化冲击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电影,如《刮痧》等。这些电影以可视化艺术形式清晰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击,是文化教学中非常形象生动的方法手段。他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先要求学生完整观看电影,然后教师把整个电影分为若干片段,每一段结束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的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王宇红和董卫采用多媒体文化体验模式讲授英美文化选修课程。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影片段和古典音乐,然后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他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学生更喜欢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这类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结语
动机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动机在外语学习中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参与外语学习的主动程度。同时,学习者对待外语及其文化的态度极大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利用文化教学因素改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他们的外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来看,针对文化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很难有定论。现在的高校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哪些文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笔者将会在课题的下一阶段进行相关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Gardner, R.C.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Mass:Newbury House,1972
[2]Gardner, R.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3]高一虹.大學本科生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M].国外外语教学,199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 2006.
[5]秦晓晴,文秋芳.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6]王宇红,董卫.“多媒体文化体验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J].山东外语教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