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筝教学方法浅谈
2014-07-04王婷文华娟
王婷 文华娟
摘 要:古筝教学从儿童抓起,一方面能从小激发儿童对古筝艺术的感悟能力,提升儿童的鉴赏水平,对提高他们的智力发育和综合素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传承文化艺术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培养兴趣、教学方式循序渐进、教学内容丰富性、教学氛围的轻松快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实现儿童古筝教学。
关键词:儿童;古筝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古筝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且极具文化内涵,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将我国的传统艺术很好的传承下去,需要每一代人的薪火相传。在儿童群体中实施古筝教学可以从小提升儿童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智力发育,还能为我国古老艺术做好传承工作。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都得到了运动锻炼,使得反应更加敏捷,智力可以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目前儿童古筝教学并不是很理想,其部分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没有遵循人性的客观发展规律,无法快速的调动儿童学习古筝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完善儿童古筝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重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儿童而言,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兴趣是提高学习的关键,也是让儿童自愿学习的核心动力。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儿童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童大多是初次接触古筝乐器,对古筝优雅的外形、优美的音色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好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掌握儿童的这种心理,并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筝教学,那么一定能够让儿童对今后的古筝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能够有效地克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缺点,引导儿童走进古筝学习的世界中来。
对于儿童学生而言,处在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足够的耐心,意志不够坚定等等现象都是客观规律,是任何教师也无法违背的,教师想要通过批评、强压等方式纠正儿童的这种心理趋势是不可能的,而且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应该抓住儿童好动好奇的心理,因势利导,将儿童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把儿童的好奇心转变成为兴趣,从而让儿童对古筝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學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选几个曲目,深情的弹奏一番,当学生瞪大眼睛,表现出羡慕神情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如何更好地学习,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关于古筝演奏的传说故事,比如高山流水中的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感受古筝演奏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和乐于倾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好度。
二、重视循序渐进的规律
古筝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现在社会上有一股风气,家长让儿童来学古筝,为的不是让儿童感受艺术的魅力,也不是让儿童接受音乐的熏陶,更多的是盲目追求考级。这些家长普遍认为学古筝就要考级,不考级就等于白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也急于求成,不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只想让儿童尽快掌握古筝知识考取等级,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并对他们施加严格的约束和管理,往往会扼杀儿童们对古筝仅有的一点热情与兴趣。
在儿童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渴望得到表扬和鼓励,当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无法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认可时,长久以往就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害怕心理,对古筝教学内容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在传授学生弹奏的过程中,对能够弹奏出准确音质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对那些能够将一小段曲子弹完的学生更要给予奖励,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设演奏比赛,颁发一些奖状之类奖品,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鼓励的方法也能创造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遵循快乐教学的原理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共同实现的。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技巧有关,也与学生的参与程度、自学能力、学习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为了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就应该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从而起到有效的激励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筝音乐的快乐。正因为如此,古筝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让儿童掌握古筝演奏技巧和技能,掌握基本的古筝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对音乐艺术的欣赏与感悟,培养儿童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潜移默化的熏陶儿童的心灵,从小就培养起儿童高尚完美的人格,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让儿童能够有能力和兴趣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并通过学习感受到最大的愉悦与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参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曲目,这些曲目可以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或者班级团体选择产生,这种由学生自己选定的曲目他们更容易接受,而且乐于学习,即使弹奏不好,他们也不会失去耐心,从而就有效地克服儿童心理特征中的耐心不足,好动没毅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是儿童古筝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方法。
四、依托丰富的表现力
丰富的表现力是提高古筝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优秀的古筝教师往往在演奏教学过程中生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并通过想象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儿童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他们好动活泼的特性,在刚开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采用实际演示操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筝的奇妙。对于初学的儿童而言,扎实正确的古筝演奏技法十分重要,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揉、按、颤、滑等技巧才能将古筝演奏技巧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体验这种实际的手法练习来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通过满足他们的好动心理而打下坚实的指法技巧。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更多的提供一些丰富的设计艺术提升的影视、动画、图文资料,让儿童有更好的理解能力,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把学生带进古筝音乐的世界中来。
总而言之,古筝学习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将学生的各方面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儿童古筝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龙妮. 关于古筝练习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金亚迪. 古筝五大流派艺术特点研究及其教学实践[J]. 大众文艺,2012,10: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