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综述

2014-07-04赵宁

青年文学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理据性任意性索绪尔

赵宁

摘 要:针对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个命题,我们从数量和研究视角上介绍了国内研究概况;分不同的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根据研究和平日所学提出几点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立足索绪尔整个语言体系来研究语言符号任意性,明确术语定义,拓宽视角。

关键词:任意性;研究视角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2

语言符号任意性是索绪尔语言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有明确的定义。然而就是索绪尔关于任意性的“简单”阐释引来了大量的专业文章来对其阐发。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从知网收录的文章看国内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

一、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概况

(一)数量说明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原则的重要性,索绪尔认为,它是语言研究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它的后果是不胜枚举的。诚然,这些后果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同样清楚的;人们通过许多周折才发现它们,同时也发现了这个原则是头等重要的。”为了理解其重要性,根据中国知网,我们作了国内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学术文章的数目统计,如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2003年开始每年保持在20篇以上,甚至连续几年在30篇以上,这组数据足以显示国内对这一命题关注度的提高,也体现了任意性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二)研究视角

1987年中国知网收录了专门研究任意性的第一篇文章,我们统计了从1987年到2012年间此网站发布的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三百多篇文章后发现,国内关于任意性的研究是很有条理的,大体可以分为几个系列。基于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知网上中国学者发布的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文章,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这些文章的题目以及摘要(没有摘要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研究概况,反观他们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并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示。调查过程当中我们统计形成了这样一份数据:语言符号任意性,155篇;任意性与理据性,48篇;任意性与像似性,76篇;词汇,3篇;拟声词角度,5篇;任意性与相似性,3篇;翻译,6篇;运用,6篇;哲学,10篇;社会性,2篇;其它,7篇;总计321篇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文章。

通过以上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几十年间国内学者关于“符号任意性”这个命题的关注点。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从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上解读“任意性”始终是学者热衷的方向。他们不仅直接探讨任意性原则,而且对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的关系,任意性与可论证性的关系进行思考。随着思路的拓展,任意性与理据性、像似性的辩证关系成为谈论的另一热点。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从词汇、拟声词、翻译等角度专门研究任意性都是04年以来的事,且发文并不多。

二、研究述评

(一)研究成果综述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国内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命题的研究不仅有量的翻番还有质的突破。我们拓展了研究视角,加强了研究深度,从更深的层次来挖掘事物本质,揭示真理。我们从各个研究视角总结下几十年的研究:

1.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像似性、相似性研究。任意性与理据性、像似性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學术界讨论的热点,在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学术界形成了三种观点:支持、反对和并存观。

持支持观点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任意性原则”的正确性。其中,郭鸿(2004年)从符号学的角度提出“即使某些(语言)符号具有理据性,但就整个符号系统来讲,仍然是任意的”,将任意性原则从具体语言层面上升到更为宏观的层次,比较有说服力。索振羽(1995年)从语言构成要素的角度指出,“在语言共时系统中,尽管相对可论证的语言符号占多数,但因为他们的构成要素是不可论证的,所以不能损害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从词根和根词的任意性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张妮妮(1993年)从研究方法上指出了任意性原则研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反对者从理据性、像似性、相似性甚至可论证性角度纷纷提出“语言符号是非任意性的”。其中,李葆嘉对任意性的批判最为尖锐,“三个失误”“三步回归”最好的体现了他的观点:事实上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论证的语言,在理论上是存在的。王寅从像似性角度向任意性原则提出挑战,“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主要关系是像似性,而不是任意性,像似性具有自然的、本源的、主要的性质。”

在国内,多数学者还是认为任意性与理据性、像似性、可论证性是并存的。孙力平认为,任意性和理据性共存于语言符号之中:任意性是绝对的、永恒的,它终始存在于一切语言。理据性是相对的、暂时的,它存在于某一语言体系中,它可能磨灭以至消失。任意性和理据性不是互相隔绝的,绝对的任意性就存在于相对的理据性之中,通过理据性来实现。胡铁生、伍思静(2010年)指出,事实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研究语言符号的生成,可以得出结论:二者在语言词汇形成的过程中是互相补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的互动关系。

2.从词汇、拟声词、文字等语言内部研究语言符号任意性。牛远(2012年)在梳理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们提出的关于任意性的零散的观点的基础上,用任意性原则对汉语词汇进行分析,得出词义发展多样化的原因。从拟声词来研究任意性也是学者关注的角度,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学者得出不同的结论:李林林(2012年)认为任意性和像似性对立统一并共同对语言符号产生作用。薛宁地(2012、2009年)从拟声词来反思任意性原则,认为“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只具有相对的正确性,并非绝对的真理。拟声词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任意的。”

3.从语言外部运用与翻译研究任意性。国内任意性研究在语言学习、语言教学、修辞及翻译方面取得成果,黄斌、毛梅娜(2011年)认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辨证关系的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可以使英语的教和学更有意义,从而有助于有意义的学习。 毛世帅、 何鸣(2008年)指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揭示语言符号任意性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翻译的关系的探讨,有赵刚《任意性原则的图解与翻译文本的语用再现》(2004年)、樊林洲《试析语言的任意性和可译性的关系》(2006年)、赵宏宇、李丙奎《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翻译对等》(2012年)等。

4.哲学角度阐释任意性,最早是许国璋的语言哲学探索,提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通过语言的制约和社会的制约建立联系的。张绍杰从对语言系统本质的认识上或者说从哲学认识论的层面上论证了索绪尔和韩礼德语言观之间的渊源关系。除此还有郭建芳《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像似性和理据性的哲学思考》(2010年)、马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哲学探索》(2009年)等,都对任意性作了哲学方面的阐释。

(二)研究评价

诚如《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说“……这些后果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同样清楚的;人们通过许多周折才发现它们……”真理的发现需要过程,我们对任意性的讨论,目前看来仍有许多问题并没得到解决。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语言符号任意性是由索绪尔首先提出来的,支持和质疑的声音也都是针对于此。但是在表态度之前,我们必须明确我们针对的对象。是真正索绪尔的理论(或者说《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观点)还是别人笔下的索绪尔符号任意性。讨论某个命题,我们都要全面的考察这个命题的出处、来源。符号任意性也不例外,我们要准确把握《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关于此的论述,并结合其他章节,将任意性放在整个索绪尔语言学体系中来理解和考证。孤立的谈论任意性犹如揠苗助长,毫无意义。我们强调把任意性放在整个体系中研究的另一个理由是:《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书的特殊性。它不是由索绪尔本人完成,是其学生对老师授课内容的总结,所以书本身缺乏系统性。这都要求我们研究索绪尔的某一理论首先要了解他构建出来的整个语言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更深入全面的对这一理论进行肯定、补充或质疑。

其次,对术语的定义。1987年孙力平在其文章中明确指出,不少人对任意性的理解有误,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一、定义不当……二、论述中前后矛盾……。在这里孙先生还只是指出了对“任意性”这个术语的不恰当定义,而这个术语是由其他术语来解释的,比如,“能指”、“所指”。一方面,对一个术语的不恰当解释会影响对与它相关的其他术语的定义和理解。另一方面,定义不明确给研究者带来极大的阅读与写作困扰。例如,语言符号的“能指”“所指”。书中指出“……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P102)。“言语活动是异质的,而这样规定下来的语言却是同质的: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在这系统里,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P36)这与我们平时理解的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声音”和“意义”的概念一样吗?这种“偷换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任意性,对索绪尔语言观的正确解释。所以我们认为恰当的定义语言学术语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

第三,研究视角的拓宽。前面的我们的调查显示了我国学者研究任意性的主要着眼点,对任意性本体的研究有很大的成绩,但是从其他角度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方面,研究的新角度少;另一方面,有了新的角度后,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继续研究跟不上。我们所说的新的思路,也许就是对任意性理论的新的理解,或者是用这个理论对某一事实的新的解释。毕竟学科再新颖也必须要有基础学科作为前提。

总结

索绪尔的语言观在语言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其语言观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首先从数量上和研究角度上概述了国内关于任意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研究述评,主要从取得的成就上综述了国内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命题的研究成果,并且根据研究与所学,提出任意性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讨论有所启迪。

參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2]王希杰.把握真实的索绪尔,重视他的学术生命力[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孙立平.应当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一一论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理据性的统一[J].江西大学学报.1987(1).

[4] 郭鸿.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两大理论系统的要点——兼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置疑和对索绪尔的挑战[J].外语研究.2004(4).

[5] 李葆嘉.论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失误与回归[J].语言文字应用.1994(3).

[6] 张妮妮.索绪尔 “符号任意性原则”分析[J]. 求是学刊.1993(3).

[7]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3).

[8]张绍杰.任意符号系统和自然符号系统——索绪尔与韩礼德语言哲学思想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2003(2).

[9]王寅.轮语言符号像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

[10]胡铁生、伍思静.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像似性的互动关系[J].学术交流.2010(8).

猜你喜欢

理据性任意性索绪尔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从字形看汉字背后的文化和理据
中国人姓名的理据性分析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孙子兵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据性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本体论层面比较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