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
2014-07-03梁江平裴志滨卢荣明
梁江平 裴志滨 卢荣明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患者在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并与常规开放上颌窦根治术的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术后发生的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引流不畅、上唇麻木以及术后出血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上颌窦根治术;真菌性上颌窦炎
[中图分类号] R7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212-02
真菌可在患者鼻腔中长期存在而无任何临床表现,但是在低氧、潮湿的环境中可能诱发其增殖,在患者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真菌性鼻炎,其中又以非侵袭性鼻窦炎为主,其中侵犯鼻部致病的有20余种,临床研究证实最常见的是曲霉菌[1-2]。本研究主要探讨鼻内镜辅助下实施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单发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8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59岁,平均(33.9±5.4)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1.9±0.3)年,病变部位:左侧者19例,右侧者21例,既往行上颌窦穿刺者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0~58岁,平均(35.1±5.3)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0±0.3)年,病变部位:左侧者17例,右侧者23例,既往行上颌窦穿刺者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以及是否存在上颌窦穿刺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在鼻内镜辅助下进行,术中患者取仰卧位,并选择Caldwell-Luc方法切开黏膜,经犬齿窝进行上颌窦前壁钻孔,控制钻孔的直径约在1.0cm2左右,直至鼻内镜镜头可以置入为标准,在内镜直视下对上颌窦内真菌病变部位及所累积的鼻腔黏膜组织进行认真的清理,同时从鼻腔切除钩突、筛泡及部分前筛气房,并切除上颌窦口周围肥厚的黏膜组织,用反张钳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之后使用稀释的氟康唑进行窦腔的冲洗,达到彻底清除病变的作用,术后明胶海绵填塞鼻腔,对照组则运用常规的开放上颌窦根治术,在明视下进行病灶的清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术后发生的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引流不畅、上唇麻木以及术后出血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3-4],传统的开放性上颌窦根治术,其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且容易复发,鼻内镜的使用解决了开放手术创伤大的缺点,高分辨率的镜头使临床视野更加清晰,更好的保证了术后患者伤口的引流问题,改变了鼻腔真菌的生存环境,避免了术后复发,为彻底清除病变并保留鼻黏膜提供了可行方案[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因为鼻内镜下手术能有效保持引流通畅,所以术后发生引流不畅的比率显著小于常规开放手术组,且患者术中创伤小,还能避免开放术后导致的副损伤,而出现术后上唇麻木[6-7]。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患者,可以在鼻内镜下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清除部分病变,并对前下壁、底壁及内侧壁病变不易清除处,经开放的骨窗通过鼻内镜监控下用筛窦钳或吸引器清理病变,再使用氟康唑进行窦腔的冲洗,达到彻底清除病变的作用[8]。
在鼻窦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窦口和下鼻道开窗处不能彻底清除鼻窦内病变组织时,可辅助以唇龈沟犬齿窝进路,暴露窦腔,内镜下清除窦腔内病变组织, 尤其是针对病程较长,症状较明显且黏膜组织炎症性水肿显著的患者,少部分病例可能出现术野出血较多,影响术野清晰,延长手术时间,术中可以局部使用肾上腺素棉片收缩血管,有利于控制局部出血[9-10]。术中因为上颌窦腔呈锥形,使用鼻内镜自上颌窦自然口窥视必然会遗留一些无法窥及或器械无法触及的地方,导致病变清除不彻底,为术后真菌复发提供了条件,所以术中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清理,不留死角,且配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术中进行冲洗,对于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配合术后抗真菌药物的鼻腔冲洗,达到进一步清除窦内病变,促进窦腔创面黏膜生长,防止复发的目的。所以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晋舒,肖俊华,刘勇.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24例报告[J].四川医学,2011,32(11):1759-1760.
[2] 郭斌,盛蕾.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52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3):161.
[3] 常京文,王晓珊,李声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20):953-954.
[4] 马乙心,陈乾美,喻国栋.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7,13(5):385-386.
[5] 顾岛,蔡永祥,沈小飞.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67例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54-55.
[6] 张群,罗四维,李谨.两种术式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对比[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3):245-246.
[7] 张志坚,韩薇薇,宋富存.鼻内镜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17(3):169-170.
[8] 吴广荣,李小敏.不同术式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3):378-380.
[9] 于艳.两种术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39-40.
[10] 许颖,曹明根,周琦.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1):54-56.
(收稿日期: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