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4-07-03温荣伟
温荣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02-02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课堂检测、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质疑、单元测试的结果,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数学定义、数学性质定理、数学术语的表述总是不到位。导致简单问题弄错,不会书写解题的过程,不知道用什么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比如一个应用题不知是用函数、方程、还是不等式去解答。这种情况在我班时有发生,于是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总把教材内容通过师生的合作进行提炼,经过短暂的时间表达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在课堂上习惯让学生把书关上,过度的注重学生思维的集中。在布置作业时,为了节约学生做题的时间,往往不让学生抄题目。对于更多的几何性质定理,注重学生画图的方式理解记忆。长期以来,学生也就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理念的提出,突显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教学与数学教材为依托
数学教材是专家通过深思熟虑精心编写而成的,数学教材中的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具有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适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的帮助。数学教材编写难易程度恰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数学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让数学阅读走进数学教学的课堂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的一些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光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
1.坚持数学教学课堂内阅读
课内阅读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带着问题去思考,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组织教学,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
2.为学生的数学阅读指明航向
①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细加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在第三册中开始出现几何证明的教学,因此阅读,理解,辩清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成了学生首要做的事。在讲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每种方法后,教师都应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公理。另外,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多数是概念不清,算理不明造成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整理提炼归纳,让他们在演算中注意。重要句段的阅读。在教学中,采用初读、精读两个步骤,特别是对有些句段的精读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船有触礁的危险吗”一课时,通过对“小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危险吗?”品读,让学生真正理解会有触礁危险的数学含义。
②数学阅读过程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如在阅读时碰到重要的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或是其中的一些字,词,可以作一些具体的记号,以示注意。对于一些遗忘的或不理解的概念时要有自己去查书或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在教材编写中,有些推理的理由,证明的过程会省略,这时指导学生自觉的在省略的地方批注出理由,思考省略的证明过程。
③数学阅读之后可把某些数学问题转化为自己易于理解的方式或语言。
三、让学生养成课外数学阅读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学习的习惯,对课本中比较抽象且难度较大的内容,一般水平的学生阅读时钻不进去,又跳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学生既要“扶”还要“放”,使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进行自学。
1.“教师帮扶”,提纲引领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内容,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与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明白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识点,通过阅读达到初步认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目的。有了提纲,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才会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思考,才会伴随着大脑的思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努力去探索。
2.“学生解读”,咬文嚼字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老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逻辑关系。①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②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读与写相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③重点的内容教师应注意边读边讲边练。值得一提的是,练后的说是必要的,因为说是阅读后的反思与提升。
3.“合作放读”,互通有无
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同学之间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总之,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使学生重视数学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数学阅读研究,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