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
2014-07-03杨淼昶
杨淼昶
摘 要:女性劳动力是农村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她们加强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条件以及现实困难,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与经费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有效提升培训实效。
关键词:女性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效探索
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农村许多劳动力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顺利实现了就业转移,过上了小康的生活。笔者在跟踪调查近三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时,发现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即农村女性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较低,有的培训班甚至是清一色的男性劳动力。通过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
1.培训内容与女性劳动力的要求不相吻合
目前农村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较多地考虑了适合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部分有培训愿望的女性劳动力往往只能参与男性劳动力的培训。譬如,现在企业紧缺的电气焊、起重机操作工、车工等工种培训。目前,县级培训中心、市县级中职校培训处都是围绕企业所需的人才进行社会培训,参训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男性劳动力。以笔者学校2013年培训情况为例,一年中为企业培训了300多位起重机操作工,而女性劳动力为零。有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使得女劳动力即便参加了也难以达到技能水平,很难顺利实现转移就业。
2.农村女性劳动力缺乏参训的主动性
调查发现,时下在农村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意识。年青的女性劳动力还有要通过参加培训改变现状的追求,愿意参加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已建立家庭并有小孩的中年妇女,则受到家庭的牵累而不愿离开家门参加培训。有些年龄稍大的如40岁左右的妇女则觉得自己基础差,对学习工科类的实用技术毫无兴趣,宁可守住自己家中那点责任田,也不愿意参与培训学习。
3.培训地点不方便
据调查资料分析,县级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基本上都设置在县城,这主要是考虑到师资的聘请、硬件設备方便取用等方面的条件。但这样的安排却给女性劳动力多了几点困难,一是她们要考虑到诸如带小孩、必要的家务活等方面的家庭负担问题,难以数天离开家庭;二是增加了交通费、必要的生活费、住宿费等项开支。
二、引导女性劳动力实现转移培训的对策
引导农村女性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技能的实用性,并且能够与顺利就业挂起钩来,切实让她们看到参加培训的好处,看到可以实现致富的希望。
1.送教上门,把培训办在家门口
对于一些涉及第三产业方面的职业工种,使得“送教上门”成为可能,因为其职业工种不需携带笨重的机械类设备,只需教师下乡以及携带轻便的示教器材就可以了。前几年,笔者所在县培训中心已开始考虑加大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力度,会同乡镇成技校根据农村地域分布,举办一些服务业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并把培训地点设在乡镇成技校,实行送教上门。培训办在家门口,使得许多女性劳动力能够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挤出时间参加培训活动。
2.多举办符合女性劳动能力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
要想吸引女性劳动力参加培训,首先就要考虑举办适合女性能力的职业工种。我们曾举办过服装加工、面点制作、计算机操作、网店等工种,参训者中女性就占了多数,而且由于这些工种职业特色浓厚,学成了可以直接找一份工作,或者自己独立操作走创业之路,实用性强。有的妇女说:“面点制作太实用了,学会了即使不到外面去做,在家里也可改善家庭生活”。而出勤率高的是如何开“网店”的培训,她们所追求的是学会了自己也可以开个“网店”,当回小老板。
3.以“代加工”为抓手,提升培训质量
在用工紧张时,许多企业会把一些容易组装的活外包给个人加工,取名为“代加工”,最典型的是电子部件的组装。这类活儿对农村青年女性劳动力来说比较适应,设备投入不多,技术含量也不高,只要通过短期的培训就可胜任。如县培训中心承接了某摩托车企业“转向灯”电子模块电路的安装项目,然后由笔者学校组织培训,培训结束后可以接手“代加工”的工作。由于代加工的工作可以在家里去做,干活、家庭两不误,而且干活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所以招生容易,学员学得认真。
4.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让她们看到希望
许多女性学员是抱着学点有用技术、找点事做的心态参加培训的,培训如果能够做到与就业结合起来,那培训的吸引力就更大了。如为配合松阳当地茶产业的加工需求,学校曾举办了适合农村男、女性劳动力能力要求的“茶叶制作工”的培训,女性劳动力参加比例达到了40%,培训结束后大部分都被茶厂聘用。这种培训后就能找到事做的培训形式,很受女性劳动力的欢迎。
(作者单位: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