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字里的碎影流年

2014-07-03何子英

长江文艺 2014年7期
关键词:篇名小说

何子英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根据写作风格与美学风貌的不同,一直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从唐诗宋词,到如今的小说。豪放者如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黄钟大吕,铿锵有力;婉约者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如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幽婉小调,含蓄蕴藉,余音缭绕。

如果要给小说家贴一个标签的话,我觉得付秀莹无疑属于婉约派。我最早读到的是付秀莹的小说《爱情到处流传》,小说的文字散发的气息,立刻吸引了我。仿佛一个摇曳多姿的女子,款款移步走来,令人眼前一亮,注目欣赏之余,不由得惊喜和赞叹。这篇作品中所描绘的北方乡村的风物人情,与我童年的家乡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读她的作品,我仿佛回到少时的乡间,闻到了熟悉的气息,那些生动可感的人物,那种温馨宁静的氛围,质朴与醇厚的民风,都令人沉醉。小说以一位孩子的视角,叙写她眼中观察到的父亲的情事,以及母亲对待父亲出轨的态度。其纤细的笔触,精致的结构,典雅的语言,使读其作品宛如品尝陈年的米酒,香醇、清雅、绵润,令人回味,余韵悠长。这篇小说的横空出世,使付秀莹如一匹黑马,潇洒漂亮地一个亮相,立即引起文坛瞩目,它获得了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同时被多家选刊转载并收入多种选本,被评论界公认为优秀短篇小说,我觉得是实至名归的。

我后来又陆续读到付秀莹的中短篇小说,感觉依然是两个字:喜欢。

付秀莹的小说风格非常鲜明,有很强的文体特征。

散文化是付秀莹小说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付秀莹的小说并不刻意去编造热闹的故事情节,或移植社会新闻中离奇的事件,她不需要靠热闹博眼球。比如高档的面料,靠内里经纬的绵密与材质的精良本身取胜,而不需要太多肤浅花哨的点缀。她的小说重在文字叙述本身,这其实是很考验作家的内力和定力的。内力就是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而定力则是不为外面的繁华喧嚣所诱惑,不跟潮流,从容淡定,坚持自己的写作理念,表明付秀莹对自己的文字有足够的自信,她相信文字本身的魅力。付秀莹的小说如行云流水,叙述语调缓慢、轻柔,娓娓道来,读来特别熨帖心扉。她的小说的情感表达也是舒缓的,不是那么的剑拔弩张,而是润物细无声。所以付秀莹的小说如大地上自然生长的植物,鲜灵、水润、别致,带着蓬勃的朝气。付秀莹还非常注意小说氛围的营造,注意环境的渲染,与人物的心境浑然一体。比如本期发表的短篇《绣停针》,有多处精彩的环境描写,用的都是散文笔法。小说的开始,描写了晚饭后小鸾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占良就吸烟。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小鸾的划粉在布料上擦擦擦擦擦擦的声音,还有剪子咔嚓咔嚓咔嚓的绞布声。有一时安静下来,却听见小虫子们的叫声了,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咯吱,也不知道是在院子里的墙根底下,还是藏在门口的草棵子里。叫一声儿,歇一会儿。再叫一声儿,再歇一会儿。刚听出一点儿头绪,忽然间竟连着叫了好几声儿,把人吓了一跳,待要细听时,却又不叫了。有那么一点淘气的意思,又好像是,故意跟人逗着玩儿,逗惹人的好性子。”这样的文字温暖质朴,又俏皮灵动,很好地渲染了小鸾家庭生活的温馨宁静,也勾起读者内心的回忆和情感共鸣。

付秀莹的小说切口都很小,却是针眼里走骆驼。她写的是小人物,小事情,琐屑的凡俗生活,是人生的碎影流年,捡拾的是生活小小的碎片,传达的却是人的普遍的情感。在《绣停针》里,小鸾是一个心思细密、有着一手好针线的“出了名的巧人儿”,她嫁给老实巴交的占良,并且生有一个儿子蛋子,一家三口过着虽不富裕倒也和顺小康的日子。小鸾因为好手艺受人尊敬,也凭藉手艺挣得一点活泛钱。日子过得流水样波澜不兴,可这样平淡的日子却意外地被村中的一个二流子中树给打破了。中树上门找小鸾量尺寸竟勾引了小鸾,她情不自禁中与他偷了一回情,事后小鸾又羞惭,又怨怒,对中树的感情复杂纠结。由于乡村的辈分观念,身为远亲长辈的小鸾总是有意识地躲避与中树碰面,但中树发达以后开车回村的风光模样,又令小鸾又嫉又恨。而邻里间也少不了一些鸡零狗碎的纠纷,小鸾的婆婆和二婶子之间的恩怨,贵山媳妇给蛋子一包发霉的点心使小鸾尊严受伤,引发的情感失控……这些看似再普通琐细不过的人和事,在付秀莹的笔下汩汩流出,一个个活灵活现。人物没有大喜大悲,情节没有跌宕起伏,有的只是人物小小的烦恼或纠葛,淡淡的似有若无,却又是挥之不去,如云如烟,朦胧迷离。

不难看出,付秀莹的小说有一定的师承关系,读她的小说,脑海中不时会闪现沈从文和汪曾祺的身影,恍惚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摇身一变穿越到了现在,她也许是小米(《小米开花》),也许是俊省(《六月半》),她还是小鸾(《绣停针》)。而占良和小鸾又仿佛是汪曾祺《受戒》里小明子和小英子的俗世姻缘再现。但是,他们显然又是这个时代最普通又最鲜活的人物。

付秀莹的小说语言精炼,富有古典情韵,很好地体现了汉语之美。读《绣停针》,其中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仿佛误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小鸾也常常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红楼梦》里心高气傲的丫头晴雯。这里不妨摘录一些片段:“小鸾说,今儿个叫唤婶子又拿过来一件棉袄,指名要大襟的。如今谁还做大襟的?又费事儿。……占良说噢, 老人家的活儿,你细致点儿。小鸾说,乡里乡亲的,我也不好推。这活儿忒费事儿,又挣不了个仨瓜俩枣的。占良说推不得,那哪能推?小鸾叹口气道,我这一天到晚的,白忙活。”……“中树见她火了,反而笑了,看你那个厉害样儿!啊呀呀真是,越生气越好看。中树说我不是看你不喜欢嘛。小鸾说,怎么不喜欢?我喜欢得很。白天黑夜,我没有一时不喜欢的。中树见她脸儿气得红红的,搽了胭脂一般,一时看呆了。”这样的对话,生动简洁,古韵十足,人物形象跃然眼前。

好的小说,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容不得半点瑕疵,不仅文本讲究,篇名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好的篇名引人联想,提升文本的想象力。付秀莹的小说篇名也别具匠心。特别是近期一批小说,都是用词牌做篇名,比如《醉太平》、《无衣令》、《鹧鸪天》、《绣停针》,这些篇名颇具美感,且引人联想,极易勾起人的阅读兴味,事实上这些词牌与小说的内容确实有一种内在的关联,从中可以看出作家在古典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对传统古典文学的热爱,也许还饱含着一分敬意。

有评论家评价付秀莹“延续了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抒情化、诗意化的流向,体现了作者善于把生活艺术化的能力,作品风格呈现出传统的古典美,同时不乏现代意识的探索。”我以为这样的评价是精当准确的。

猜你喜欢

篇名小说
篇名书法
本刊1—6期篇名索引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从编辑角度谈科技论文篇名的拟定
我国近10年发表的篇名含地铁或城市轨道交通论文统计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新闻评论篇名的语用功能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