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缸杯和成化年间的艺术圈
2014-07-03廖廖
廖廖·专栏
鸡缸杯和成化年间的艺术圈
廖廖,独立艺术撰稿人。99艺术网、雅昌·观点、《艺术客》《艺术品投资》等多家艺术媒体专栏作家。
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8亿的天价之后,各地纷纷涌现出许多“祖传鸡缸杯”—鱼目混珠是商业时代的古玩界的老把戏。接着,淘宝网上出现许多十块三个的“鸡缸杯”—对权威和价值的解构和戏谑,是娱乐时代的主题曲。但是,这些一夜之间遍布大江南北的“当代鸡缸杯”对我们了解成化鸡缸杯并无帮助,倘若要了解鸡缸杯及其背后历史文化意义,至少要弄清楚几个问题:鸡缸杯为何是此模样而不是彼模样?诞生鸡缸杯的成化年间的艺术圈是何等模样?如何从成化鸡缸杯联想到我们今天的文化艺术?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艺术品的气质从来都离不开一个时代的气质,鸡缸杯的模样和气质,其来有自。明代开国之初,洪武皇帝以及开国将领们皆出身下层社会,他们无法欣赏元代末期那种内敛、含蓄,带有个人哀愁的文人艺术风格,“腰间宝剑尤带腥”的开国元勋们喜欢气势磅礴、猛气横发的艺术。
于是,洪武年间,浓墨渲染、恣意狂放的浙派绘画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地位。与绘画一样,洪武年间的瓷器也器型粗大,胎体厚重,装饰线条粗疏豪放,图案多留白—马上得天下的洪武皇帝,决定了洪武年间的艺术气质:强劲雄健、雄浑大气。
“杀尽江南百万兵”的洪武皇帝驾崩,雄浑大气的时代随之式微。到了明代中期,原本代表皇家品味的恣意狂放的浙派开始走下坡路,以沈周为首的清雅悠远的文人审美开始成为主流。瓷器也跟绘画一样,洪武瓷器的胎厚形大、粗豪狂放,逐渐被成化瓷器的纤巧柔和、花纹细密的风格所取代—政治软弱、身体羸弱、心理虚弱的宪宗皇帝,决定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气质:阴柔纤和、秀雅幽远。
倘若我们相信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玲珑俊秀、清淡雅逸的斗彩鸡缸杯只能诞生在成化年间。倘若洪武年制作一个鸡缸杯,一定是胎厚而体大,图案线条会更加粗放豪迈。再看乾隆年间的鸡缸杯,图案上的雄鸡更加生机勃勃、傲气逼人—乾隆的骄傲决定着雄鸡的生气。
鸡缸杯拍出天价之后,占据了无数的文化媒体的版面,仿佛此斗彩杯代表着成化年间、明代中期的最高艺术成就。事实上,明代中期皇家审美式微,以沈周为首的吴门崛起,文人精英阶层的“江南style”成为艺术文化的主流,文人书画、文人雅集酬酢、求画的风气、雅债游戏、文人书房和家具……种种江南文人的生活方式主宰了彼时的文化艺术圈,并影响后世数百年。相比之下,斗彩对于后世文化生活的影响几可忽略不计。但是今人难得再去缅怀成化年间真正的艺术主流,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宪宗皇帝和万贵妃的传奇故事—因为2.8亿的天价吸引了所有的眼球。这是价格的伟大?还是价值的悲哀?
成化斗彩鸡缸杯代表着当时瓷器的最高境界,事实上,不仅仅是瓷器,明代中期无论是书画、诗词、园林等精英艺术,还是家具、版画、旅游等流行文化,在当时的世界上皆属一流。以沈周、文徵明和唐寅等人为首的文人精英阶层在江南营造了一个古朴自然幽远天真的艺术世界,毫不逊色于同一时期,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美第奇在佛罗伦萨书写的那一段雄浑华贵错彩镂金的欧洲文化史。鸡缸杯的华彩时代已经远去,文人精英主宰的江南style也烟消云散。再看看我们的今天,无论是精英艺术还是流行文化都已不再属世界翘楚。
500年前的一件瓷器在今天引来万众瞩目,500年前的文人书画和生活方式让今人叹为观止。那么,再过500年之后,后人又会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的艺术和文化生活?这是“鸡缸杯热潮”留给我们最后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