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合作社异化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2014-07-02高雅吴晨

关键词:代尔异化成员

高雅,吴晨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a.管理学院;b.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农民合作社异化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高雅a,吴晨b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a.管理学院;b.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基于广东省、安徽省68县(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的综合异化度为52.49%,农民合作社异化现象十分普遍。合作社异化主要有3个主因子:事前异化包括按市价收购、入股筹资、重视社员培训和盈余返还,事中异化指一人一票制度,事后异化指入社自愿原则。以此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其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异化因子分别对合作社绩效产生显著且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事前异化因子对6个变量均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事中异化因子对“较同行业竞争力”及对“组织成员认同度”不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事后异化因子仅对“帮助成员增加收入”不具有显著的解释力。

农民合作社;组织异化;组织绩效;异化因子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不断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是提高农民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和逐步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现实选择[1]。然而,在中国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转型期,以资本、劳动和土地等为主的各类生产要素流转速度进一步加快,以“罗虚代尔”原则为基础的传统农民合作社正悄然发生变化,农民合作社异化现象比较明显,异化主要体现在合作社的产权结构、章程、目标、管理和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2]。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常见的市场竞争主体,组织异化影响组织绩效。农民合作社异化程度如何?组织异化是否对其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农民合作社绩效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Lerman和Parliament[3]对比美国的水果、菜蔬和牛奶加工等行业的合作社与投资者所有公司发现,合作社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杠杆作用和利息保障措施;而 Mauget和Declkerck[4]对欧洲 27家主要农业合作社的调查发现,合作社的经济绩效集中表现在能通过农民、银行、股票或债券市场筹集资本,增加营业额;Boyle[5]认为,农民合作社在开拓农产品市场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Pulfer[6]等实证分析表明,社员对社长的信任程度、人力资源状况和成员组成结构对合作社成长具有重要影响;Fulton[7]等认为,税率、资本报酬率和一定比例的利润或收益率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合作社的长时间运行。黄祖辉[8]等基于浙江省的调查数据,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实证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合作社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合作社规模以及合作社负责人的企业家才能和成员的人力资本状况等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郭红东和楼栋[9]等基于浙江省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合作社的物质资本对合作社的成长影响最大,组织资本的影响其次,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不明显;孙亚范等[10]对江苏省的实地调查表明,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对成员合作行为与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徐旭初和吴彬[11]基于浙江省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合作社股权结构、牵头人情况和理事会结构等是影响组织绩效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农民合作社组织绩效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外部环境因素和组织结构、产权结构等内部因素方面展开,很少考虑农民合作社异化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此,笔者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粤、皖两省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合作社异化度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指标选取

一般认为,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不是合作社,关键看它是否遵循合作社原则。农民合作社异化问题较为复杂。合作社组织原则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 1844年“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创立的“罗虚代尔”原则,该原则主要包含八个方面的内容:入社自愿;一人一票;现金交易;按市价售货;如实介绍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信息;盈余按购买额分配;重视对社员的教育;对政治和宗教守中立。西方农民合作社原则先后经历 1895年、1966年和1995年三次调整,最终形成稳定的七项原则: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民主的社员控制;社员经济参与公平、民主;自治与独立;提供教育、培训与信息;开展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关心社区[12-13]。

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社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呈现出重大变化,在三个方面偏离了“罗虚代尔”原则:一是“一人一票”制向承认差别制发展;二是公共积累的不可分割性向产权明晰化方向发展;三是对资本报酬率的严格限制向外来资本实行按股分红方向发展[14]。最初时期制定的“罗虚代尔”原则逐渐被“新型罗虚代尔”原则所取代[13]。但是,西方国家合作社的变革并没有使它演变为普通企业,合作社至少在四个方面与普通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合作社的顾客往往也是它的所有者,而普通企业的顾客常常是分离的;第二,合作社的目标是使既是所有者也是顾客的社员受益,而普通企业的目标只是使其所有者受益;第三,“一人一票”制仍然是合作社的重要原则,“一人多票”有严格的上限限制;第四,按照社员的惠顾额分配利润仍然是合作社的主要分配形式,按股分红受限制[15]。农民合作社异化问题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Eitzen在堪萨斯州的农村社区所做的实证研究[16]。影响农民合作社的过去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合法的外部环境、技术和制度因素[17]。合作经济组织的演变可以应对新产品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克服机会主义、资本短缺和组织管理成本方面的不足[18]。

考察中国目前现有的农民合作社,它们大多不再具备“罗虚代尔”原则所涵盖的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异化现象,其中,合作组织成员间的异质性程度非常突出[19]。笔者拟遵循“罗虚代尔”原则测度中国农民合作社异化程度。由于该原则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且部分指标在测量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笔者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主要选择以下6个考察项指标:1)入社自愿;2)一人一票;3)采用社员入股办法筹集资金;4)按市场价收购商品;5)盈余返还;6)重视社员培训。而诸如“对政治和宗教守中立”的原则在现实中国社会不容易调查,因而舍弃。

通常情况下,绩效往往涉及到一个组织(或个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农民合作社绩效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中,既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笔者主要从6个方面设计其观测项:1)较同行业竞争力情况;2)与年初预期目标相比情况;3)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度情况;4)较非组织成员收入增长情况;5)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情况;6)帮助成员年平均增加收入情况。其中,前5个观察项主要涉及对合作社组织质量方面的考核,因此,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分析法进行衡量;而最后一项组织成员收入增长问题,可采用实际调查获得的具体数据来表示。

笔者拟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测量农民合作社总体异化程度,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农民合作社异化因子,最后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合作社异化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三、样本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样本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笔者及课题组成员于2012 年1―3月对安徽和广东两省68县(区)170个农民合作社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安徽是农业大省,广东则是经济强省,涉及安徽省13市26县(区)和广东省18市42县(区)。调查内容除上述的6个“罗虚代尔”原则考察项和6个方面的合作社绩效观测项外,还涉及2011年农民合作社入社成员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成员对农民合作社的认知度、成员利益需求满意度以及成员是否选择退出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信息。本次调查共收回148份调查问卷,其中127份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为85.81%。

2.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广东省农民合作社在成立时间、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合作社管理者年龄和学历层次、会员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比例等均普遍高于安徽省,但合作社在帮助成员实现增加收入方面却不及安徽省(表1)。

所谓异化,其实质就是考察结果的实际值与目标预期值之间的偏离,偏离程度越远,则异化现象越严重;反之则越轻。针对笔者确定的“罗虚代尔”原则6个观察项而言,若被调查的农民合作社样本符合“罗虚代尔”原则,则该观察项没有出现异化,即异化度为 0;反之,则认为样本观察项出现异化现象,异化度为 1。笔者运用上述分析方法逐一分析调查得到的127个农民合作社样本,结果发现:“一人一票”的异化程度最高(81.10%),其次为“入社自愿”(63.8%);“重视社员培训”的异化现象最低(18.0%)。由统计结果可以得知:当前中国农民合作社成员,特别是普通成员对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的知情权和表决权了解得太少;由于需要交纳数额不等的股本金,普通农民参与合作的难度较大;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比较注重对成员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罗虚代尔”原则6个观察项异化实际值的算术平均值,可以得到样本农民合作社的综合异化度为52.49%(表2)。这说明目前中国农民合作社出现异化现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表1 样本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

表2 样本合作社6个观察项异化情况

四、农民合作社异化对其绩效的影响

1.农民合作社异化的主因子分析

对 6项观察变量进行检验得到 KMO值为0.539,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 70.058,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统计结果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因此,这6个变量完全适合作因子分析(表3)。

表3 农民合作社异化因素的适当性检验

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有三个较大特征值分别为1.764、1.303和1.071,前三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68.975%,因此可用前三个公因子的变化代表整个样本的相关变量的变化,由此提取前3个主成分F1,F2,F3(表4)。对载荷矩阵旋转后得到的3个主因子,可依次命名:1) 事前异化,主要包括“按市价收购”、“入股筹资”、“重视社员培训”和“盈余返还”。这4个考察指标是可以在农民加入合作社之前就确定的观察项,且涵义比较明确,因而可将其归结为“事前异化因子”。2)事中异化,主要为“一人一票”。“一人一票”主要体现了社员在合作社日常事务管理活动中能否行使表决权,这一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因而笔者将其归结为“事中异化因子”。3)事后异化,主要为“入社自愿”。当合作社在日后的组织治理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甚至出现违规、违约等现象时,成员可以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决定是持续留在合作社或选择退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社可能对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达到监督和约束合作社管理者的目的,因而笔者将“入社自愿”归结为“事后异化因子”。3个主因子解释率分别为29.402%、21.715%和17.858%。

表4 特征值与贡献率

此外,由于样本对应观测项的指标值要么是1,要么是 0,每个样本指标对应的数据较为稳定,因而无需再对上述6个观察项作信度检验。总体而言,农民合作社异化度观察项的设计和统计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信度。

2.合作社异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当用“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3个异化因子作为解释变量,以合作社绩效各观察值作被解释变量,一共可以建立6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可设定为:

其中,yi表示被考察合作社第i个绩效方面的得分值(i=1,2,…,6);x1,x2,x3分别表示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3个异化因子,αi,βi,γi分别表示 3个异化因子的系数,εi为模型的扰动项(i=1,2,…,6),6个模型的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

模型1的R2为0.17,F检验显著,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的非标准化系数及其对应的 t统计量分别为 Bata=-0.651(p<0.05)、Bata=0.398(p>0.1)和Bata=-1.842(p<0.01),表明合作社事前异化和事后异化对“较同行业竞争力”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当合作社事前异化和事后异化程度每上升 1%时,“较同行业竞争力”绩效分别下降0.651%和1.842%;事中异化程度对合作社“较同行业竞争力”绩效影响有限。

模型2的R2为0.107,F检验显著,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的非标准化系数及其对应的 t统计量分别为 Bata=-0.733(p<0.01)、Bata=-0.797(p<0.05)和Bata=-0.902(p<0.05),表明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均对“与年初预期目标相比”绩效产生显著负的影响,当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每上升1%时,“与年初预期目标”绩效分别下降0.733%、0.797% 和0.902%。

模型3的R2为0.078,F检验显著,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的非标准化系数及其对应的 t统计量分别为 Bata=-0.494(p<0.1)、Bata=-0.201(p>0.1)和Bata=-0.573(p<0.1),表明合作社事前异化和事后异化对“组织成员认同度”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且当合作社事前异化和事后异化度每上升 1%时,“组织成员认同度”绩效分别下降0.494%和0.573%;事中异化度对合作社“组织成员认同度”绩效影响有限。

模型4的R2为0.091,F检验显著,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的非标准化系数及其对应的 t统计量分别为 Bata=-0.385(p<0.1)、Bata=-0.750(p<0.05)和Bata=-0.785(p<0.05),表明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均对“较非组织成员收入增长”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且当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每上升1%时,“较非组织成员收入增长”绩效分别下降0.385%、0.750%和0.785%。

模型5的R2为0.115,F检验显著,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的非标准化系数及其对应的 t统计量分别为 Bata=-0.565(p<0.05)、Bata=-0.718(p<0.05)和Bata=-0.897(p<0.05),表明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均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绩效产生显著负的影响,当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每上升 1%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绩效分别下降 0.565%、0.718%和0.897%。

模型6的R2为0.09,F检验显著,合作社事前异化、事中异化和事后异化度的非标准化系数及其对应的 t统计量分别为 Bata=-4568.98(p<0.05)、Bata=-6184.11(p<0.05)和 Bata=-3093.19(p>0.1),表明合作社事前异化和事中异化对“帮助成员增加收入”绩效产生显著负的影响,当合作社事前异化和事中异化度每上升1%时,“帮助成员增加收入”绩效分别下降4 568.98元和6 184.11元,而当事后异化度每上升 1%时,“帮助成员增加收入”绩效下降3 093.19元,但该影响因素不显著。

综上所述,6个反映农民合作社绩效的模型拟合效果均比较好,3个异化因子的系数基本通过了相应水平的统计假设检验,而且3个异化因子均对合作社绩效的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符合客观现实规律。

五、结论与启示

上述研究遵循“罗虚代尔”原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农民合作社的异化分为3个因子,即事前异化(按市价收购、入股筹资、重视社员培训和盈余返还)、事中异化(一人一票)和事后异化(入社自愿),以此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农民合作社绩效,结果表明:1)事前异化因子在6个计量模型中均具有显著的解释力。说明合作社一旦发生了事前异化,则必然导致部分原本希望能够加入合作社的成员被排除在组织之外。这样农民自然获取不到合作社的益贫效益。2)事中异化因子对合作组织“较同行业竞争力”及“组织成员认同度”不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因为事中异化因子主要体现在“一人一票”方面,普通成员一旦无法在合作社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中行使知情权和表决权,慢慢地对合作社的目标和利益的关心度、对组织的认同度就会下降。这样最终会导致合作社竞争力下降。3)事后异化因子仅对“帮助成员增加收入”不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因为事后异化因子主要表现为“入社自愿”方面,当合作社在组织治理过程中发生机会主义行为时,特别是出现违规、违约等不利于成员的现象时,成员可能会退出合作组织,从而仍将会面临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收入增长。

上述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农民合作社异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并影响其组织绩效。为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审批开办农民合作组织时,应优先考虑那些主体明确的农民合作社,帮助合作社做好产权界定工作,避免因主体缺失可能引发有损于合作社发展的机会主义事件发生,从而导致合作社的分裂。在主体明确的前提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引导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和法律制度,不断提高合作社管理者的能力,加强合作社组织治理,尤其要注重组织成员的意愿和行使各项权力的诉求,实现农民合作社制度安排上的非均衡性和激励相容性。努力解决组织内部存在的利益冲突、代理问题以及“隧道效应”等治理问题[20],把农民合作社真正办成“使用者所有、使用者控制和使用者受益”的合作社,防止各种不利于农民合作社良性发展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

[1] 吴晨.不同模式的农民合作社绩效比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3):79-86.

[2] 黄胜忠.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研究:基于成员异质性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 Lerman Z,Parliament C.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s and investor-owned firms in US food industries[J].Agribusiness,1990,6(6):527-540.

[4] Mauget R,Declkerck F.Structures,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of EC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J]. Agribusiness,1998,12(3):265-275.

[5] Boyle G E.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Irish dairy marketing cooperatives[J].Agribusiness,2004,20(2):143-153.

[6] Pulfer I M A,Dobricki M M.Success factors for farming collectives[R].Paper Submitted to the 12th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2008.

[7] Fulton M.Cooperative growth:Is it constrained? [J]. Agribusiness,1995,11(3):245-362.

[8] 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2011(7):4-13.

[9] 郭红东,楼栋,胡卓红,等.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8):24-31.

[10] 孙亚范,余海鹏.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对成员行为及组织绩效影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1-69.

[11] 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5):43-55.

[12] Fulton M . The future of Canadi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property rights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5):1144-1152.

[13] Jerker Nilsson.New generation farm cooperatives[J]. ICA Review,1997(90):1-4.

[14] 应瑞瑶.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江海学刊,2002(6):69-75.

[15] Knutson R D.Cooperatives and the competitive ideal[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66,48(3):111-121.

[16] Eitzen D S. A study of voluntary association memberships among middle-class women[J].Rural Sociology,1970,35(1):84-91.

[17] Helmberger P.Future roles for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96,48(5):1427-1435.[18] Cook.The future of U.S.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neo-institutional approach[J].Amer.J.Agr.Econ,1995,77(12):1153-1159.

[19] 吴晨.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度测量及应对策略分析[J].南方农村,2012(10):40-44.

[20] 邵科,郭红东,黄祖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组织绩效的感知测量方法[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41-48.

责任编辑:李东辉

Aliena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and the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GAO Yaa,WU Chenb
(a.College of Management; b.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Based on the 127 farmers’ cooperatives questionnaire from 68 counties(prefectures) in Guangdong and Anhui provinces, this paper found out that the comprehensive alienation degree of farmer’ cooperatives was 52.49%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phenomena was common. Then it analyzed 3 alienation factors: prior alienation (market price to acquire, shares financing, attention membership training and surplus return), matter of alienation (one person, one ticket) and afterwards alienation (voluntary). Using these 3 factors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e paper constructed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alienation’s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alienation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and various degree nega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of the cooperatives’, among them, the prior alienation factor had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power to the 6 variables, the matter of alienation factor did not have any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power to two variables, namely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he organization degree of recognition, and the afterwards alienation factor had no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power to the variable of help members increase the average annual income either.

farmers' cooperatives; organization alienati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lienation factors

F306.4

A

1009-2013(2014)03-0027-06

10.13331/j.cnki.jhau(ss).2014.03.006

2014-03-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基金项目(11YJAZH099);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34712011)

高雅(1983—),女,安徽芜湖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物流。

猜你喜欢

代尔异化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柯克代尔洞穴之谜
唐山三友发布竹代尔、莫代尔、彩纤三大类产品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