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困难 积极应对
——关于乘法分配律教学的一次小型调研报告
2014-07-01王荣慧
王荣慧
(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江苏 镇江 212008)
直面困难 积极应对
——关于乘法分配律教学的一次小型调研报告
王荣慧
(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江苏 镇江 212008)
学好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发展计算能力,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乘法分配律因其应用广泛、变化丰富、隐蔽性强、易于混淆等特点,无可争议地成为小学生认知上的难点。笔者通过问卷调研,提出了意义性理解应重于形式上的把握、加强对比与辨析、打破固有模式等应对策略,以确保学生不仅掌握其“外形”,更能感悟其“内理”,学会在“变”中探求“不变”。
乘法分配律;调研;应对;意义;对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支撑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基本能力,因而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简便计算”又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学好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发展计算能力,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被誉为是“数学大厦的基石”。乘法分配律因其应用广泛、变化丰富、隐蔽性强、易于混淆等特点,学生较难理解和把握,无可争议地成为这几个基石中的难点,常常是学生难得不糊涂,教师少有不头疼。学生在面对乘法分配律的标准形式时还行,可当各类定律“欢聚一堂”时,或是小数、分数们“友情客串”时,他们往往应接不暇、一筹莫展,不能敏锐发现,常常错误百出,令人啼笑皆非。教师也因此叹曰:乘法分配律太难教,怎一个“愁”字了得!
针对这一困难现状,笔者对本校5年级6班的48名同学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并就此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渴望与大家共商对策。
【调研内容】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方法完成以下10道题:①53×37+53×63;②3.28×0.75-2.28×0.75;③99×54;④7.8×101-7.8;⑤3.5×11+3.5×5-6×3.5;⑥8.88×0.125;⑦1.25×3.6+1.25×3.4+1.25;⑧1.25×(8×4);⑨18× 9.2+8.2×92;⑩37.5÷25+62.5÷25
【调研分析】总体状况:学生对形如a×b±a×c=a×(b±c)这一乘法分配律的典型形式掌握得较好,如第①、②题,除两名学生计算出错外,其他学生均能正确简算。但对于其他8题,能灵活运用规则正确进行简便计算的全班仅有12人。
分析与应对:
1.意义性理解应重于形式上的把握。
【错因分析】简便计算中经常会用到“凑整”的方法,一小部分学生一看到特殊数据就立马想到凑整策略,如错例中学生看到99,就想到运用99+1凑成100,此是为整而凑,全然没有顾及其实际意义。
【应对策略】简便计算的学习,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算式意义的准确理解。算式①99×54,表示99个54相加的和是多少,99可以写成(100-1),转化成(100-1)×54后虽然形式变了,但它仍然表示99个54相加的和是多少,而(99+1)×54则表示了100个54相加的和是多少。再如④7.8×101-7.8,它表示101个7.8减去1个7.8,结果当然就等于(101-1)个7.8。弄清了算式的本质意义,学生就多了一道自我验证的门槛,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自己的错误。
2.加强对比与辨析,清晰被模糊的眼睛。
【错因分析】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误把乘法结合律当作乘法分配律来运用,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未能明确分清界限。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规律,而乘法结合律则是几个数连乘可以适当有机结合的规律。
【应对策略】面对这一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入手,仅仅限于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有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这样做只能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习远离理解性。正确的做法是,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可以重温新课学习时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意义表述进行对比,自主建构起识别体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对同一道题加以练习,让学生体会两种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以期进一步深化理解,如: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它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不可多得的载体,同时还是中学里学习合并同类项等诸多代数知识的重要支撑性知识,所以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打好基础,确保学生不仅掌握其“外形”,更要能准确地感悟其“内理”,学会在“变”中探求其间的“不变”。
G622.0
A
1674-9324(2014)21-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