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

2014-07-01董翡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1期
关键词:汉字传统语文

董翡

(安徽省广德县誓节镇中心小学,安徽 广德 242220)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

董翡

(安徽省广德县誓节镇中心小学,安徽 广德 242220)

面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到让传统文化充实小学语文课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身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了解一些必要的古汉字的常识,在识字课堂上把我们悠久的文化传承给孩子;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让孩子们领略到我们传统文化;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的平台,润物无声、悄然渗透传统文化;最后,语文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重地,开展形式灵活的语文活动,让孩子在无形中吸收文化营养。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挖掘;语文活动

“语文节目成收视黑马,1.2亿人收看汉字听写大会。”2013年10月19日,这则消息占据了全国各大新闻网的头版——据相关部门公布的重点电视节目全国平均收视率调查结果,10月18日央视1套和10套并机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没有明星大腕的压场,也没有金碧辉煌的舞台,却拿下2.6%的收视率,排名第一。从暑期席卷而来的《汉字英雄》(河南卫视),到好评不断的《中华好诗词》(河北卫视),再到正在热播的《汉字王中王》(安徽卫视)……语言文化类节目在收视火热的同时也让人思考:这些节目似乎是带着宣传传统文化的使命而来,它们所折射的是全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而如此关注的根本原因,却是现实生活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的确,面对西方文化汹涌而至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上热衷于过洋节日,吃洋快餐,沉迷于“日风韩流”中;学习上又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外语的学习中……而农村的孩子(特别是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课外生活的贫乏,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正确的引导。课余时间大多数是在低俗无趣的漫画、游戏中度过。本该离传统最近的他们,却越来越远离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面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到让传统文化充实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在语文字词的教学中体验文化魅力

世界上的许多文字到现在大多已“死”掉了,但汉字一直发展延续了下来。汉字是表意文字,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每一个汉字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了解一些必要的古汉字的常识,在识字课堂上也能把我们悠久的文化随机传承给孩子。

一些汉字看似简单,在识记过程中却极易与其形近字混淆,教师屡教,学生偏偏不改。教师若能从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点出发进行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结构的把握,还能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彩虹”中的“虹”字,低年级学生常常书写为“彩红”,虽然只是一个偏旁的不同,但在他们的思维里,下意识地认为彩虹与虫无关而与色彩有关,所以无法进行区分,正确记忆。此时,就可以从偏旁入手,讲解“虹”字的由来: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虹饮于河”的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而虫字旁,在古代并不仅仅指昆虫,还指如蛇般的动物,比如龙。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见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这样,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引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既能与形近字“红”彻底区分,又能激发学生去探索字词中的文化色彩。

还有些汉字,复杂难记,单从偏旁入手,难以奏效。如“蒸”字,笔画繁多,单纯分析字形,效果不好。此时,可以从“蒸”字的古体入手,依次出示其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通过讲解其每一部分所蕴含的含义,发挥想象力,进行识记。如下图(依次为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经过这样一番演说,学生不仅仅是识记了一个汉字,同时对中国汉字的发展史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被传统文化熏陶,从而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突显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储存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课本中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唐诗宋词》、古文古典名著节选等等都是经编者再三斟酌的经典内容,大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久远的名篇名句,无一例外地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这么多精品,其背后所掩藏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多深厚自不必说,其他一些经过精心选编录入教材的文章,也或多或少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了。

比如低年级的节气歌,短短二十八个字,在学生朗朗上口的同时,适当讲解其中含义,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先辈们在农事上所体现出的智慧,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意。《古井》、《塔石》等课文也处处透露出人们的勤劳、善良,由此,便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感受更多的传统文化美德。

学习《藏戏》时,可以引申出其他剧种,这些戏曲种类无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了解藏戏特点的同时,也激起他们对其他戏曲形式的浓厚兴趣。从而了解了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知道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有北京京剧、浙江越剧、安徽黄梅戏、东北评剧、河南豫剧等。

三、利用课外阅读的平台,润物无声、悄然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的瑰宝。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民族精神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传承巩固。作为教师更要不失时机地做好引导,在课余时间积极向孩子推荐相关的经典著作优秀文化遗产,让孩子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例如古典文化代表的四大名著,对小学生来讲要求也许有点过高了,但是四大名著儿童版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孩子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们到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此时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字不深奥且饶有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了,如《世说新语》、《项脊轩志》等等。这样,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同时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潜移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开展形式灵活的语文活动,在无形中吸收文化营养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传统文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节日文化都可以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活动学习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巧借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文化积淀。例如,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乡风民俗及文化生活”的调研学习活动。有的学生收集家乡的有关神话故事和著名景点的图片;有的搜集当地历史名人和故事,有的收集家乡的一些谚语、民歌……开展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使孩子感受家乡文化的内涵,做到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学生们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虽然搜集的资料不多,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并且通过交流评价,感受到家乡独具魅力的自然和人文风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励,让学生徜徉在古朴而厚重的民间文化里,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内心深处的家乡情。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开展语文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好契机。如中秋节举行“咏月”诗歌的背诵比赛;重阳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元宵节让学生制作灯谜;在新的农历年即将到来时谈谈年的由来、生肖文化,写写春联等,在活动中既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又能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进他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孩子的努力。也希望各卫视的语言文化类的节目不要只是一阵风,要越办越好,越办越深入民心。只有这样,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关注和努力,中华传统文化才会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G622.0

A

1674-9324(2014)21-0002-02

猜你喜欢

汉字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