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下的中国梦
2014-06-30向雅玲刘丽
向雅玲 刘丽
摘要:本文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基础上,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和文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中认识“中国梦”,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初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问题,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梦 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是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建党92年的奋斗历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过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在时代精神中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并且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因此,只有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及时代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新方法,对中国社会通向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道路进行积极的探索,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最终有效认识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
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相结合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中国的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成果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实现理论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使其始终成为指导思想,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新的结合点,使其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时代精神,进而形成新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理论上为新的社会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实现理论创新和突破。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追求崇高、获得深度幸福的重要精神家园。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需要对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新生活给予热切的关注,同时对马克思主义面对新情况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清晰地回答,并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上,进一步实现理论的飞跃和创新。
2.1 高度关注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潮流下和全球化大趋势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顺应时代,应时而生、应时而变这是其本质特征所在,同时使得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当前,深切认识与全面把握时代主潮流和发展趋势,这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础。反之,就会背离时代,同时出现与“时”、“世”隔绝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空谈或套用马克思主义,就会使马克思主义丧失自身的价值。当今时代主潮流是和平、发展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逐步发展,使得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任务。
2.2 高度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研究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当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以此为前提,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把握的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党通过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进行不断的探索,进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进行准确的把握,这是中国实施改革的主旋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并且进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经验。要以此为起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深入的拓展和研究。事实证明,对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难题进行不断的突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方向。在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方面,对于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工作者来说,有责任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双重探索,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我国的改革事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高度。
2.3 高度关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主任务,深入研究我党在如何积极回应新的挑战和考验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属于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事业。在自身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给予了高度关注,党建设的愈加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能不断向前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特别是在党的建设方面,我党需要明确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的实践及重要成果,一方面是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是我党能以此为支撑点拓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大建设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党建水平,这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顺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因此,推进党的建设,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视野,应当高度关注这一新课题和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