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归因与对策

2014-06-30马英英

文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小学探究

马英英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压力与日俱增,职业倦怠现象愈演愈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究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现状,追寻其形成的深层根源是笔者研究的立足点,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归因:一是社会方面;二是组织方面;三是个人方面。基于现状与归因的研究基础,寻找解决途径迫在眉睫。笔者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来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一是社会支持;二是健全组织,改进管理;三是个体的调适与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职业倦怠 探究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推动者,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面对这样的社会境遇,厚厚的压力覆盖着教师群,根据中外学者调查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情绪衰竭水平高,他们感到压力大、紧张、疲倦、焦虑和无助等,研究界把这系列症状归结为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对职业倦怠内涵的理解,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观点,普遍接受认可的推社会心理学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是马勒诗和佩斯,其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人们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职业倦怠有五大特征:生理耗竭、才智枯竭、情绪耗竭、价值枯竭、去人性化。[2]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透视中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是直接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过强的升学压力、过于紧张敏感的人际关系和高负荷的工作量等等,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研究: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个体方面。

(一)社会方面

1.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意识、新的思路,即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学习的自主性意识、教学过程的实践化和综合化意识、课程评价的发展性意识、课堂管理的开放性意识等。这种跨越式的变革,使得每一位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3]

2.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与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福利待遇差的矛盾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教师在肩负着社会希望的同时,也承受着压力,面对不断变迁的社会,教育工作者必须相应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除此之外,教师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及其职业应当具有的经济待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较同等水平其他行业的知识分子来说依然偏低,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但是对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这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期望与回报的巨大反差大大地挫伤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组织方面

1.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热情的影响

学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性、科学性,观念落后、陈旧、生搬硬套发达地区的管理模式,使管理脱离实际,忽视教职工的需求,对教师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不予采纳、回复,教师对学校教育管理没有参与权,对重大决策没有知情权,对自己的工作和心理诉求没有表达权,造成教职工情绪低落,从而产生职业倦怠。[4]

2.组织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性

“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直在唱响,但应试教育仍然扎扎实实,“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几乎所有的中小学,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取决于工作态度和考试成绩。[5]

3.教师的角色冲突

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古今中外,不同学者对教师角色做过不同的精辟论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师哉!师哉!桐(童)子命也;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就是做一位人民教师。”(高尔基)

“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事了”(夸美纽斯)

当今社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多重化的角色,而这些角色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现代教师至少要扮演如下角色:(1)授业传道者。(2)研究者。(3)管理者。(4)意义建构者。(5)引导者和设计者。(6)协作者。(7)课程的开发者。(8)学术顾问。[4](9)心理医生。

(三)个人方面

1.性别、年龄和性格特征

研究发现,教龄在10—20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明显地高于年轻教师和老教师,这一年龄阶段的教师更容易产生情绪衰竭或去人性化。除此之外,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缺乏交流与合作能力、不能客观地自我评价、攻击性强、喜怒无常、焦虑、消极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那些性格开朗活泼、自信、乐观的教师则不易产生倦怠。

2.个体的控制点

“控制点指的是,一个人感到控制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位置在哪里。”(格洛佛《教育心理学》)[5]。一般来说,控制点有两种类型,内控制点和外控制点。具有高内控制点的人相信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来掌握,相信自己的行为和行动主要决定了他们生活中的许多外部事件,具有高外控制点的人则相信机遇,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由外部事件控制的,这种无能为力感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三.应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举措

(一)社会支持

1.教师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endprint

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很少有人来关心教师应如何应对新的课程,新的教材以及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等。因此进行教育改革要把教师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把教师视为关键因素,当教师遇到困难,如能得到各方的理解与支持,就能缓解负面情绪,减轻倦怠程度。[6]

2.形成合理的社会期待,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尽管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一贯倡导尊师重教,教师被授予种种光荣称号,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保障,但相对于同水平的其它职业知识分子来说,待遇仍然较低,这样的差别对待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失落感油然而生,职业倦怠是不可避免。因此,大力弘扬崇高的科学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切实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建立合理有序的激励机制,去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7]

(二)健全组织,改进管理

1.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

首先,校长要实现开放式民主管理,教师有发表意见和表现个人才能的机会。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一些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如“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参与学校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管理者不要让这些权利仅仅停留在“纸面规则”上,而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区分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因素,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并以严格的制度来保障。[8]

2.校长要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合作共享,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学校应通过校本培训的形式,如互助指导、专题研讨等,加强教师与同伴学校领导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使教师在研讨、学习中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唤起教师的主体意识,是教师把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降低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因被动应付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和职业倦怠程度。

3.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感

要从教师的切身感受出发,如提倡科研与教学实际工作相结合,让教师从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科研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效能感。取得科研成果后的成就感与获得物质报酬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是不同的。另外,要帮助教师及时进行积极性教学归因。归因是一种认识性活动,但它具有动力作用,其目的就在于进行积极的归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降低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

4.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价值

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专业人员,利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既是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也是教师的专业责任。为此,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应主要侧重于对教师职业方面的管理,如上下课与上下班时间的管理,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的管理。而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备案、如何教学、如何批改作业等专业领域问题,学校管理者应更多地放权,让教师拥有专业权利,增强教师的专业责任感,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根据自己对教学情景的感受和判断进行具有个人特点的体现教师智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工作的内在价值。

(三)个体的调适与发展

1.自我完善

一个理智的教师要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克服不足,同时要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特征,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进行体育锻炼。教师从事的是繁重的脑力劳动,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必不可少。(2)增强教师角色意识,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如果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强烈,可以理解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认清教育的真谛,消除许多由于认识上的错误所带来的压力和挫折,从而可以培养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3)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采取多种方式解决。[9]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了职业倦怠的症状问题时,要勇于面对现实,省思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2.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不动摇,做教育的“千手观音”

教育领域应该是充满爱的领域,这种爱需要依靠教师去传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皮革马利翁的国王,他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和心血,用象牙精心雕刻一位美丽的姑娘,并期待雕像能够复活。后来,在他长久的热望中,象牙姑娘果真获得了生命,成为梦寐以求的爱侣。在教育界,有人称这一美丽的神话传说为“皮革马利翁效应”。这个效应告诉我们,教师若对每一位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和热情,就会激活那些木讷、迟钝的头脑和心灵。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不仅学生充满学的激情,教师对教学这一活动同样充满热情。不断强化自己“教书育人”的信念不动摇,做教育的千手观音,有助于防止职业倦怠的消极情绪。

当前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还很不足,相当多的东西还处于浅论和探析的表层上,亟待更多的有志者投入到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来。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关注以下动向: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水平高,他们感到压力大、紧张、疲倦、焦虑、无助等,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是一亟待我们解决的现实问题,当然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这些研究需要更新以往的数据,探索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我国正在进行教改、课改,如果教师要成功适应这些要求,那么处理变化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处理变化时产生的倦怠就需要特别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覃川.今天怎样做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

[2]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1).

[3]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

[5]张俊友.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J].,教育理论实践2003,(9).

[6]张华.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

[7]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8]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劳凯声.教育学[M].上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介绍:延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中小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